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王寧:清華簡八《邦家之政》讀札

http://www.newdu.com 2018-11-29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 佚名 参加讨论

    清華簡八《邦家之政》讀札
    王寧
    棗莊廣播電視臺
    本文所引《邦家之政》釋文及注釋均據《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1]所引注釋均隨文註明頁碼及序號,不另出注。
    簡3: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宮室少(小)庳(卑)以㙛(迫)
    按:根據簡7“如是者恒興”、“邦家將毀,其君聽佞而速變”云云簡文文意,開頭阙文或當補作“[邦家將興,亓君]囗囗,[亓]宮室少(小)庳(卑)以㙛(迫)”,仍缺二字。
    簡3:亓(其)豊(禮)肥(菲),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整理者:肥,并母微部,讀為滂母微部之“菲”,儉樸。(123頁注[三])
    程浩先生云:“肥”或可如字讀,理解為禮用豐厚使邦家興盛。《左傳》桓公六年云:“吾牲牷肥腯,粢盛豐備,何則不信”,可見在古人看來祭品以肥厚為佳。[2]
    按:此文述及孔子,則為儒家文獻,儒家重視“禮”,不厭其煩,所謂“經禮三百,曲禮三千”(《禮記·禮器》),所以這裡讀“菲”訓“儉樸”似乎不太合適。《禮器》又云:“禮也者,猶體也。體不備,君子謂之不成人。設之不當,猶不備也。禮有大有小,有顯有微。大者不可損,小者不可益,顯者不可掩,微者不可大也。”顯然是要求用禮要“當”;再參考出土文獻中“肥”主要用為“配”,[3]《玉篇·酉部》:“配,匹也、媲也、對也、當也、合也”,恐怕這裡的“肥”亦當讀為“配”訓“當”、訓“合”,合適、恰當之意。
    後之闕文當是言其文章素、其樂簡的內容,與簡7-8的“其文章縟”、“其樂繁而辯”意思正相反。
    簡4:亓(其)型(刑)(易),邦寡(廩)
    整理者:,即“廩”,讀為“懍”,恐懼。(123頁注[九])
    按:根據上下句例,“邦”前當脫漏“而”字。“”當即《詩·信南山》“疆埸翼翼”之“埸”的繁構,《管子·富國》作“疆易”,尹注:“易與埸同。”“”即“稟”字,然讀“廩”或“懔”義皆不暢。ee先生認為“‘廩’以讀爲‘禁’好,‘邦寡禁’相當于《左傳•襄公九年》‘公無禁利’、《孟子•梁惠王下》‘澤梁無禁’;也可能是說邦國少禁止之事。”[4]“稟”讀“禁”當是,然疑是指囚徒、罪犯。《小爾雅·廣言》:“囚、禁,錄也”,簡文這裡是用“禁”代替被囚禁的罪人,猶罪人稱“囚”。“其刑易[而]邦寡禁”就是說其法律寬鬆而邦國少有被囚禁的犯人。
    簡5:亓(其)君執棟。
    整理者:棟,棟樑。(124頁注[一四])
    羅小虎先生云:“棟”可讀為“中”。“執中”一詞,古書常見。如《孟子·離婁下》:“湯執中,立賢無方。”《史記·五帝本紀》:“帝喾溉執中而遍天下。”又如《書·大禹謨》:“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尤其是“湯執中”與簡文“其君執中”可相類比。[5]
    按:“執棟”意思相當於“執中”,但作者可能是用了另一種說法,意者“棟”不必改讀為“中”。《說文》:“棟,極也。”段注:“極者,謂屋至高之處。《繫辭》曰:‘上棟下宇。’五架之屋,正中曰棟。《釋名》曰:‘棟,中也,居屋之中。’”“棟”不僅有“中”義,也有極高、極重要的意思,古代稱國家的重要人物為“棟”或“棟樑”,此處當用來代表君權君位。後世也有用“棟”比喻君者,如《列女傳·辯通·齊孤逐女》:“柱,相國是也。夫柱不正則棟不安,棟不安則榱橑墮,則屋幾覆矣。王則棟矣,庶民榱橑也,國家屋也。夫屋堅與不堅,在乎柱;國家安與不安,在乎相。”此即以“棟”比喻王。《後漢書·楊震列傳》載順帝下詔策曰:“朕之不德,用彰厥咎,山崩棟折,我其危哉!”亦以“山”、“棟”為君之象征。
    簡5-6:父兄與於(終)要
    整理者:與,參與。,即“終”,成也。(124頁注[一五])
    按:《系辭下》:“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疏》解“要終”為“要會其事之終末”(《集解》引崔覲說同),“要”、“會”義近,《周禮·天官冢宰·小宰》:“聽出入以要會”,鄭注:“謂計最之簿書,月計曰要,歲計曰會。”“終要”就是最終的合計、謀劃,這裡當是指謀劃大事。
    簡8:亓(其)樂(繁)而(變)
    按:“”字整理者括讀“變”是,然注只引《呂氏春秋·音初》:“世濁則禮繁而樂淫。”(124注[二四])不知何意。按:此字當即“辯”之或體。古樂名有《九辨》,亦作《九辯》者是。《楚辭·九辯》王逸注:“辨者,變也,謂陳道德以變說君也。”《廣雅·釋言》:“辯,變也。”《易·坤·文言》:“由辯之不早辯也”,《釋文》:“辯,荀作變。”可知“辯”、“變”古通用。《淮南子·原道》:“而五音之變不可勝聽也”,高注:“變,更相生也。”即五音變化而成的諸多樂曲。本篇是多變之意,也含有繁多的意思。
    簡8:亓(其)祭弼(拂)以不時以婁(數)
    整理者讀“弼”為“拂”訓“違”。(124頁注[二五])
    按:“弼”當是“悖”的假借字,二字古音同並紐物部。
    簡9:其刑(陷)而枳(枝)。
    按:哇那先生讀“”為“險”,[6]可從,“險”亦“嚴”之通假字。[7]“枳”字,石小力先生認為“枳,即樹枝之枝的異體,疑讀為‘忮’,《說文·心部》:‘很也。’”[8]按:“枳”即“枝”,整理者括讀是,“枝”本身就有散亂、紛亂義,《繫辭》下:“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疏》:“枝,謂樹枝也。中心於事疑惑,則其心不定,其辭分散若閒枝也。”實際上其義同分歧之“歧”,字或作“岐”,《爾雅·釋地》“枳首蛇”的“枳”,《疏》:“枳,岐也。”《校勘記》:“枳之正字當作岐、作枝。凡作枳、作軹、作䅩,并同音假借字也。”《楚辭·天問》王逸注作“歧首之蛇”,是亦作“歧”。本分歧義,此為紛亂義。
    簡9-10:亓(其)立(位)用(愗)民,眾(脆)焉(誥),亓(其)民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