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名人 > 国际 >

索尔·贝娄

http://www.newdu.com 2018-11-30 新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物简介
    索尔·贝娄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之后全家移居美国,在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学习,是美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学发言人。贝娄的代表作有《奥吉·马奇历险记》《洪堡的礼物》《拉维尔斯坦》等,作品《只争朝夕》被拍成电影,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自由奖章等荣誉。2005年,贝娄逝世,享年89岁,葬在博瑞特波罗公墓。
    人物生平
    索尔·贝娄
    1915年7月10日,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出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郊的拉辛镇,他是贝娄家的第四个孩子,父亲亚伯拉罕和母亲丽莎是1913年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的犹太移民。
    贝娄从小经常参与犹太教的传统仪式,如过安息日,参加犹太洗礼,上犹太教堂,翻阅祈祷经书。这些传统的犹太仪式对于贝娄伦理道德观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贝娄犹太根基的确立不仅在于他出身于犹太家庭,更重要的是他从小接受的犹太传统教育对其犹太文化身份的确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尽管家境贫寒,贝娄的父母尽量让他受到最好的犹太教育。
    1919年,贝娄4岁时就能够用希伯来语和意第绪语背诵《圣经》中创世记章节内容。他的意第绪语非常流利。
    1923年,贝娄因患肺结核在蒙特利尔市维多利亚医院儿童病房住院治疗近半年。
    1924年,贝娄随全家迁居美国芝加哥,居住在洪堡公园附近的贫民区;相继就读于拉斐特小学、哥伦布小以及萨宾中学和图莱中学。
    1928年贝娄与好朋友艾萨克·罗森菲尔德共同将T.S.艾略特的诗歌《J.阿尔弗雷德嗜罗弗洛克的情歌》翻译成意第绪语。
    1932年,贝娄的母亲丽莎去世。
    1933年,贝娄从图莱中学毕业,考入芝加哥大学。贝娄兴趣广泛,阅读面宽,涉猎很多学科,是一位博学善思、见解精辟、思维敏捷、严谨勤奋。尽管贝娄从孩提时代起就生活在美国,但由于他的血管里流着犹太人的血液,他身上具有一种特定的“犹太人+移民”的特征。
    1935年,贝娄转入位于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的西北大学。
    1937年,贝娄毕业于西北大学,获社会学和人类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威斯康星大学攻读人类学硕士学位,年底离校。其间与第一位妻子结婚,后因想当作家中断学业,返回芝加哥。
    1938年,贝娄和安妮塔·戈希金结婚。
    1954年,贝娄与第一任妻子分居。
    1956年,贝娄在内华达州的里诺小镇迎娶了桑德拉。
    1960年6月,贝娄与桑德拉离婚。
    1961年,贝娄与苏珊·格拉斯曼开始了第三段婚姻。
    1970年,贝娄荣获纽约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1974年,贝娄与罗马尼亚出生的西北大学数学教授亚历桑德拉开始了他人生的第四段婚姻。
    1985年,贝娄与亚历桑德拉提出离婚。
    1986年,贝娄爱上了比他小43岁的珍妮丝·弗里德曼,并开始生活在一起。
    2004年,贝娄获得波士顿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2005年4月5日,贝娄在马塞诸塞州布鲁克莱恩的家中去世,在举行完传统的犹太仪式后,贝娄被安葬在佛蒙特的博瑞特波罗公墓。
     索尔贝娄名言
    索尔·贝娄
    钱,那是唯一的阳光。它照到哪里,哪里就亮,它没有照到的地方就是你看到的唯一发黑的地方。
    你所追求的世界,永远不是你现在所拥有的世界。
    再也没有人死于心碎,一种叫做麻木的特效药治好了这种鬼病。
    想想看,如果人们的梦想都变成现实,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它自己的一套,理智也人会被它牵着鼻子走。
     索尔·贝娄的作品
    长篇小说:《晃来晃去的人》《受害者》《奥吉·马奇历险记》《雨王汉德森》《赫索格》《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洪堡的礼物》《院长的十二月》《更多的人死于心碎》《拉维尔斯坦》
    中篇小说:《抓住时机》《偷窃》《贝拉罗莎暗道》《记住我这件事》《真情》
    短篇小说:《寻找格林先生》《犹太杰出短篇小说选》《莫斯比的回忆》《银碟》《嘴没遮拦的人》
    索尔·贝娄作品中知识分子主题三部曲:寻求、逃离与同化。贝娄的文学创作,尽管无法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这些困惑,但却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索尔·贝娄以他的冷眼旁观和睿智,目睹着美国20世纪后半叶知识分子精神的蜕变,并在最后一部作品中记下了他们的寿终正寝,而他也永远地关闭了他那洞察世态人心的冷峻的目光。索尔·贝娄的文学创作,带给读者的将是最深刻而忐忑的现实思考。
     人物评价
    索尔·贝娄
    西格尔:“贝娄是在捕捉当代生活的真实性和千奇百怪的世态方面最为成功的作家。”
    贝娄创作思想中的双重性,主要是指他的创作思想中不仅有他作为笼统意义上的美国作家所追求的“普世价值”的成分,还有他作为美国犹太作家阐发自己民族诉求和价值观的成分。这二者的结合既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也产生了彼此抵消的作用。
    贝娄从赞成普罗斯特的主张,到反对黑格尔的观点,再到批评与他同代作家的保守,归结起来,他的创作、尤其是其后期创作中,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已超越或突破了所谓“作家应该以能保护自己不受政治牵累为限度来参与政治”的主张。但这一突破的结果,却导致他的后期作品中出现了许多生硬的说教成分,他在早期作品中那种感人的细节描写则弱化了。
    不管在贝娄的创作中存在着怎样的问题,他跨世纪的创作历程对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在这里回溯这位伟大作家的文学史意义、人道主义思想以及他创作中的犹太性,既是一种追念,也是一种学习。尤其是贝娄的人道主义思想更值得我们关注,其中虽不乏其犹太民族特性和理想色彩,但它散发出来的真诚和善良的美好光辉却温暖、慰藉着整个人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