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约翰·高尔斯华绥生于英国伦敦一个富裕之家,曾经在牛津大学学习法律,后来改而从事文学创作,成为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高尔斯华绥的代表作为《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现代喜剧》三部曲等,他也因《有产业的人》这部作品声名鹊起,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33年,高尔斯华绥逝世。 人物经历 高尔斯华绥 1867年8月14日,约翰·高尔斯华绥出生伦敦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曾在牛津大学读法律,后放弃律师工作从事文学创作。 1889年,高尔斯华绥大学毕业,并于1890年开始执行律师业务,但不久就放弃律师工作而从事文学创作。 高尔斯华绥早年因实业而旅游世界各地的经历,为他后来从事创作积累了许多素材。特别是,1893年那次考察后回国途中,他在托伦斯号船上同该船的大副康拉德结识。康拉德当时正在创作他的第一部小说《阿尔迈耶的愚蠢》。在这次56天的航行途中,这二位未来的作家成了终身的亲密朋友。高尔斯华绥从此对小说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终于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高尔斯华绥曾以约翰·辛约翰为笔名写了几部小说,但没有引起人们注意,30岁时发表《天涯海角》,但一直到1904年《法利赛人》出版,才引起社会注意。 1906年,高尔斯华绥完成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为他获得杰出小说家声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英国社会危机的加深,高尔斯华绥变得优心忡忡。他的思想中的消极的东西滋长起来,把希望寄托在恢复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而且鼓吹阶级调和。于是,在他这一时期所写的作品中,社会批判力量大大减弱,对旧传统的眷念之情却明显增长。1920、1921年,他完成了《有产业的人》的两个续篇《骑虎》和《出租》。这两部作品的可贵之处,是它们展示了比《有产业的人》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其中不乏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 1924年后,高尔斯华绥完成了:《白猿》(1924)、《银匙》(1926)、《天鹅曲》(1928)。 1932年,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因“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for his distinguished art of narration which takes its highest form in The Forsyte Saga")而荣膺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1933年1月31日,约翰·高尔斯华绥逝世,享年66岁。 高尔斯华绥的代表作 高尔斯华绥 高尔斯华绥的代表作品有《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现代喜剧》三部曲:《白猿》《银匙》《天鹅曲》。他因为《福尔赛世家》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有产业的人》是世家小说《福尔赛世家》三部曲中的第一篇作品。描写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社会和中产阶级家庭生活以及盛极而衰的历史,从美对私有世界的扰乱开始隐喻了人与社会的异化。文字平实,却暗含讥讽。《有产业的人》代表了高尔斯华绥的创作巅峰,也奠定了高尔斯华绥在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地位。 高尔斯华绥的创作特色 高尔斯华绥的作品以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英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以及盛极而衰的历史。他的作品语言简炼,形象生动,讽刺辛辣。小说对资产者作了犀利的讽刺,是最能体现高尔斯华绥进步思想和艺术手法的现实主义杰作。但它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描写的生活圈子过于狭隘,局限于资产阶级中上层的家庭、婚姻、道德领域,而没有展现出那一时代广阔的社会风貌;在揭露和讽刺"福尔赛精神"的同时,却又对福尔赛家族某些重要成员如老乔里恩等人作了理想化的描写。 高尔斯华绥生当现代主义文学鼎盛的时代,但他并不随波逐流。据说他的好友康拉德等曾劝说他学点时髦,但他不变初衷,坚持传统的现实主义道路。 与意识流文学不同,高尔斯华绥决不为技巧而技巧,他使用这些间接独白手法时,既具有开展情节的功能,又是刻画性格的手段。高尔斯华绥熟练地掌握了这种技巧,能够应用自如,使这些“间接独白”与作者叙述融合一起,十分和谐,不留斧斤痕迹。 人物评价 高尔斯华绥 乔治·奥威尔评论:“高尔斯华绥早期的一些戏剧和小说的确留下了一种韵味、一种氛围,与乡村风景和伦敦上流社会的晚宴混杂在一起。” 康拉德说:“高尔斯华绥的创作在源泉、构思和结局上都把伟大的民族艺术在历史道路上向前推进了一步。” 瑞典文学院评价道:“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