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现代史 >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乐舞百戏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http://www.newdu.com 2018-12-11 军官团 newdu 参加讨论

    类似于体育节目的杂技,也在此时盛行。夏育扛鼎,这个取名来源于大力士夏育的节目,其实是一种举重表演。南朝梁时,人们还将这个节目唤作《舞轮伎》。
    投掷也与体育类似,这便是投掷术杂技《跳丸弄剑》。表演时,演员将铃丸和小剑大力抛向空中,再准确地用手接住。反复抛接,铃丸和小剑始终不会落地。看起来眼花缭乱,却又准确稳定。演员敏捷的身手,快速的反应力,精准的观察技巧,让观众不能不交口称赞。
    处于大动荡时期的魏晋南北朝,却也出现了让多种文化大融合的契机,杂技也有幸在此时吸收到来自西域、天竺等地的杂技艺术元素。
    
    杂技陶俑
    幻术杂技、胡乐歌舞戏,这些新元素便在杂技表演中登台亮相,从而让魏晋南北朝成为“乐舞百戏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和“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大发展期”。
    公元409年,北魏明元帝拓拔嗣带头大兴杂技,这为杂技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表演要紧密配合音节,这是对杂技表演首次明确提出要求。杂技合以大曲,得做到有头有尾、有起有伏,这些要求,促进杂技日益完整,最终成为单独节目。
    南朝汉族对杂技的贡献也不少。在南朝汉族的推动下,杂技百戏呈现大型化发展趋势。大型的水力设备,以及大量的道具、背景、机关等设置极大地提升了百戏艺术的技术含量。
    魏晋南北朝时,杂技百戏呈一片欣欣向荣的势头。在继承汉代百戏的基础上,还增添了品类繁多的新品种。新品种共计三十八种,包含六大类。
    《魏书》记载:“六年冬,诏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牴、麟麟、凤凰、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鹿马仙车、高絙百尺、长桥、缘橦、跳丸、五案以备百戏。大享设之于殿庭,如汉晋之旧也。太宗初,又增修之,撰合大曲,更为钟鼓之节”。
    
    《魏书》
    表演艺术得以进步,为魏晋南北朝出现杂技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杂技经过一百多年的经营发展后,到了北齐时,杂技、幻术节目已有一百多项。据《通典》记载,北齐出现“鱼龙烂漫、俳优、侏儒、山车、巨象、拔井、种瓜、杀马、剥驴等,奇怪异端,百有余物,名为百戏”。这是吸收大批外来节目创新发展的成果。
    不只是专业演员技艺非凡,民间杂技技艺高超的人也比比皆是,他们的演出水平也与专业演员不相上下。
    《宋书》记载:“龄石少好武事,颇轻佻,……使舅卧于听事一头,剪纸方一寸,帖著舅枕,自以刀子悬掷之,相去八九尺,百掷百中”。
    
    《宋书》
    就连南齐东昏侯萧宝卷,也喜好杂技,还是一名酷爱“担幢”的杂技高手。他喜欢用头顶杆,这还不过瘾,还发明创造了“折齿不倦”的杂技绝技。
    这也是一种颇有难度的杂技技艺,用牙齿顶起数丈高幢。想想,萧宝卷虽不理正事,但对杂技也是够勤恳努力了。
    一言:《历史的风尚·魏晋南北朝》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研究生 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