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昌邑王国与海昏侯国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巨野县举行,国内40余名汉文化专家学者在两天的时间内,对西汉昌邑王国、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区域组织结构及其诸侯王基本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据了解,昌邑王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有三个身份:汉废帝(西汉)、昌邑王、海昏侯。公元前88年,昌邑哀王刘髆去世。刘贺嗣位,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征召入朝,承袭皇帝的尊号。刘贺在位仅27天,便被权臣霍光废之,史称汉废帝。公元前63年,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刘贺前往豫章郡海昏县(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建国。2016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墓主得到确认,就是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目前,学术界内有“南昌之名源自于昌邑王刘贺南迁而得名”的说法。据悉,南昌海昏侯墓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数件出土文物创下了全国首例,对于复原西汉列侯葬制和园寝制度价值巨大。 近年来,考古人员在巨野县刘贺废冢即红土山汉墓,出土了千余件玉器、铁器、铜器、陶器等文物。与会专家表示,两千多年前汉代昌邑王颇具神秘色彩的墓葬文物,与南昌海昏侯大墓一脉相承。 “巨野是华夏古老文明最早浇灌的一片沃土,在汉代,这里是水陆交通要道,是农耕发达之地,是群雄逐鹿的战场。厚厚的黄土下埋藏了大汉王朝昔日的辉煌,汉代的王城,汉王的墓冢,被完好地记录、封存。海昏侯墓的发掘,更加丰富了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两地出土的大量文物,是研究西汉历史的最好例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卜宪群说。 位于巨野县麒麟大道人民公园西侧新落成的巨野县博物馆于10月14日正式开馆对市民开放。博物馆筑面积8600平方米、展陈面积6000平方米,馆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来自红土山汉墓的珍贵文物有212件、国家一级文物13件。(来源:新华网2018.10.1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