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词条 >

国宝越千年 解码汉世雄风

http://www.newdu.com 2019-01-09 北京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每一件国宝如同活在民族血液中的基因密码,记录过去,也昭示未来。
    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汉世雄风——纪念满城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特展”,便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回窥盛世强汉的绝佳机会。
    说起满城汉墓,那可是赫赫有名,它地处距离北京两百多公里的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位列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其乃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合葬墓。此番满城汉墓“明星文物”几乎悉数进京亮相,包括铜朱雀衔环杯、错金铜博山炉、鎏金银蟠龙纹壶等,尤其是名列我国首批禁止出境展出目录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金缕玉衣,更是近30年来首次走出河北博物院。
    至于刘胜何许人也,不妨先看看他那些历史界“网红”的亲戚们——父亲是汉景帝刘启,兄弟是汉武帝刘彻,三国时蜀汉皇帝刘备更是逢人便称自己系其后人。“七国之乱”被镇压后不久,景帝改中山郡为中山国,十几岁的皇子刘胜被封为第一代中山王,身历景帝、武帝两朝42年,是在位最久的中山王。彼时正值西汉盛世,国力强大。从展品的艺术气质便能一窥究竟:无论是驭兽的力士,还是蓄势而飞的夔龙,都与汉代人自信进取的精神高度契合;劲弩长戟、坚甲利刃伴随着大汉将士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印证了汉代人英勇尚武之精神;登峰造极的鎏金、错金银、镶嵌工艺,色彩鲜明、线条流畅的彩绘技法,彰显了盛世非凡的创造力。
    展品中不少铜器铭文包含了很多官名(处所),可以印证西汉诸侯国“百官皆如朝廷”的史实。原来,新建的中山国仍可使用中山王的独立纪年、自铸钱币,机构职官设置一如朝廷,满城汉墓出土的金饼、五铢钱为了解汉武帝时期的铸币情况提供了充实的论据。不过,伴随“推恩令”等一系列政策的颁行,各诸侯国虽保留王国的威仪,但势力已远远不及汉初诸侯国。
    刘胜曾利用到长安朝拜的机会向他的庶兄汉武帝刘彻进言,请他顾念骨肉亲情,勿再削减诸侯封地,但无功而返。于是他看破时局,从此远离朝政,在封国内与夫人舞文弄墨、游猎宴饮、养生保健,只爱那风花雪月、美人美酒,过着逍遥似神仙的日子,很有点热播电视剧《琅琊榜》里纪王爷的范儿。若仔细瞧,会发现刘胜那件金缕玉衣的肚子部位有明显突起,看来他的王爷日子过得的确滋润,连啤酒肚都有了。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莫衷一是,有人说他“优于文辞,为汉之英藩”,也有人说他“乐酒好内,不堪任藩臣”。墓室中曾出土数十个大酒缸,盛满酒可达万斤,从侧面印证了他嗜好饮酒的说法。
    沉迷酒色让他拥有多达百余名子女。如此看来,刘备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似乎也没啥特别值得骄傲之处。公元前113年,享乐一生的刘胜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和王后窦绾最后的归宿是效仿其祖父汉文帝刘恒“因其山,不起陵”的霸陵,长眠于满城陵山中。
    经典展品
    金缕玉衣
    在刘胜那件全长188厘米的“金缕玉衣”被发现之前,人们只能凭借史料的记载想象其模样。
    “金缕玉衣”其名初见于《汉书》,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所穿殓服。汉人认为,玉能保护尸身不腐,就制作了玉衣。金缕,指的是串连玉片的金丝。 刘胜的“金缕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连缀金丝约1100克,由上百名工匠花了两年多时间制成。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精细加工,玉片上有些锯缝仅0.3毫米,钻孔直径仅1毫米;所用金丝最细的直径只有0.08毫米,和一根头发的细度一样。
    制作这件玉衣的费用,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全部财产。刘胜身为诸侯王,按理只能用“银缕玉衣”,而实际出土的却是“金缕玉衣”。这不是逾矩越级了吗?实际上,这与西汉时殓服制度不完善有关。玉衣等级的规定,直到东汉才严格执行,《后汉书·礼仪志》载,皇帝的玉衣用金缕,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用银缕。
    刘胜夫妇试图借助金缕玉衣、镶玉漆棺来实现永生不朽的愿望,但“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终究只是幻灭的神话而已。
    “中山内府”铜镬
    镬即大锅,用以煮牲肉。因为它的口沿上刻有铭文“中山内府铜镬,容十斗,重卌斤,卅九年九月己酉,工丙造”。西汉中山国的十个国王中,只有第一代中山靖王刘胜在位时间长达42年之久,其余各王在位时间都没有超过30年的,所以“中山内府卅四年”的字样足以证明,满城汉墓的墓主人就是中山靖王刘胜,相当于刘胜的“身份证”。而且,铭文对于时间的记载精确到日,这在满城汉墓刻铭铜器中是唯一的。
    错金博山炉
    满城汉墓出土了大量炉具,尤以错金博山炉最为精美。它是炉身似豆形的熏香用具,通体用刚柔相济的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错金是金银镶嵌的一种工艺。把香料放入点燃,香烟通过炉盖的许多小孔,袅袅上升,弥漫房中。博山,乃古代神话中的仙山。“忽闻海上有仙山,同在虚无缥缈间”, 一千年后的白居易有诗为证。
    炉盘上部和炉盖则铸出高低起伏、挺拔峻峭的山峦,以象征陆地和群山。炉盖上就山势镂孔,山峦间有神兽出没,虎豹奔走,机灵的小猴或是蹲在山峰高处或是骑在兽背上嬉戏玩耍,猎人则在山中巡猎。二三株小树点缀其间。一幅秀丽生动的自然山景就在工匠们的鬼斧神工中跃然而出。炉座把上透雕成三条蛟龙腾出波涛翻滚的海面状,以龙头擎托炉盘,在炉座把上的山、海之间饰龙纹,蕴涵着龙为沟通天、地、人三界的通天神兽的时代观念。整件器身上汇合仙山、大海、神龙、异兽等多种元素,反映出汉人求仙和长生的信仰体系。其工艺之精湛,举世罕见。
    汉世雄风——纪念满城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特展
    展品包括来自河北博物院的149套722件文物和国家博物馆收藏的2件满城汉墓出土的一级文物。其中,一级品数量多达62套(件),占比41%。
    除了精美的文物,展览还通过图、表、画、视频、二维码、语音导览、交互触摸屏等多种方式,解读文物内涵,讲述西汉雄风。
    特展位于国家博物馆南9展厅,门票30元,展期持续至3月28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