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商业大贾有祁县的乔家,平遥的李家、毛家,榆次王家、常家等。 晋中商人喜好义中取利,做生意讲究声誉第一。这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祁县的乔家。 乾隆初年,山西祁县乔家堡村的乔贵发,因生活困苦,被逼无奈背井离乡,到包头闯天下。后来与一秦姓商人合伙做生意,从内地贩卖黄豆赚了笔大钱,创建了“广盛公”字号。他的这个字号主要经营米、面、油、盐、杂粮、杂货,亦称“六陈行”。 乔贵发 在经营过程中,他的产品总是市场上最好的,价格也是最公道的,为人和善,极少和客户发生争执,于是名声很好,生意也很好。 但好景不长,他一次错误的投资,导致自己欠债累累,字号也濒临倒闭。幸而因平日积善好施,在民间,在同行业人中都比较有信誉,于是得到一批人支持,三年后他又转亏为盈,又重新振兴了基业。为了记住这段不平凡的经历,他将原字号改成“复盛公”。 商贾因地位不比仕人,所以行事爱抱团。晋商帮里的商人们或多或少都有千丝万缕的亲缘关系。 晋商 在清朝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晋中地理环境之下,晋商们形成了一套经商之策。晋商用“坐商”的形式,打开了偏远地方的县镇。 他们发现区别于已经成气候的商贸城市,有些分地方,如新疆地区,商贸活动并不发达,如果将茶叶、绸缎、银号、运输等这样的商业形式投产于新疆地区,能快速打开市场,形成自己的商贸网络。 即便“坐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利润,晋商也没有彻底丢掉“行商”这一古老的贸易方式。甚至还将“坐商”“行商”两种贸易方式结合在一起。 由“坐商”将当地所需的货物列成表单通告给行商,并将当地的土特产收购起来。待到“行商”走南闯北将那些货物收集齐全送给“坐商”的时候,再将“坐商”收集的土特产卖到别地。于是在晋商手里,新疆的白银、皮毛、玉石、药材等被卖到京城、江浙;又从江浙、京城,买了绸缎、茶叶、酒水、玻璃等贩到新疆。 晋商 因这样的贸易方式需要极为活跃且靠谱的运输业,清朝晋中的船帮、驼帮、车帮、马帮势力都很大,被称之为“四大商帮”。 晋商另一过人之处在于,他们首创票号业,做起了钱滚钱、利滚利的大买卖。 开票号自然不是某一个晋商的事业,而是整个晋商帮的产业。晋商财力雄厚,他们通过经营汇兑业务,收取利息来赚钱。 清朝晋商的票号业遍及全国各地,这不仅为他们获取各地市场行情信息做了充足准备,同时,也间接地掌控了当地的商贸业。 在政治方面,晋商极善于利用官府保护自己。 商人虽地位低下,一样是有尊严的人。他们通过种种手段,与官府甚至宫廷扯上关系,以此庇护商业经营。山西乔家当时就与宫廷有联系,九门提督马玉昆更是乔家的座上客。 晋商不仅在当地官府之中极有声望,一些劫匪也避让三分。于是一些货物只要打上了“晋商”的旗号,贩运过程也会顺遂许多。 山东商人性格豪爽,与别的商帮相比,山东商帮的致富之道要更简单粗暴。简而言之,山东商人的致富之路与晋商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同样是将“坐商”与“行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行商通过长途贩运将本地的特产运往别地销售。坐商则在当地建立商铺,通过商铺将货物卖给别地。 不过山东商帮里,主要是大官僚、大地主兼大商人,虽然经济实力有了,但固执的封建思想,却让他们的经商方式比较墨守成规,多以守成围住。 山东商帮的经营之道和别的商帮相比,实在没什么高明之处,最成功的地方大概是因为其经营方式实在,做生意踏实。山东商人还有一个特点是全名经商。无论家境是富裕还是贫困,无论地区是富庶之地还是饥民遍野,一个省份的人是都要经商的,这种场面全国仅见。 一言:《历史的风尚·清朝》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研究生 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