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程小青原名程青心,又名程辉斋,出生在上海南市区淘沙场的贫民窟,是我国著名侦探小说家,被誉为中国现代侦探小说“第一人”、“东方的柯南道尔”。程小青年幼家贫,很早就开始当学徒了,18岁时开始从事文学写作,代表作有《灯光人影》《霍桑探案》《江南燕》《珠项圈》《黄浦江中》等;尤其是他塑造的“霍桑”一角深入人心,被称作“中国版的福尔摩斯”。 人物生平 程小青 程小青(1893-1976)出生于上海南市区淘沙场的贫民窟里。10岁时,父亲就病故了,母亲凭着双手给人家做些针线活,送他去私塾。一个偶然机会,程小青在《时务报》上读到了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遇事喜欢寻根问底的他从此迷上了“福尔摩斯”,萌发了写作侦探小说的欲望。 1911年上海《新闻报》副刊举办小说征文大赛,程小青的以霍桑为主角的小说《灯光人影》被选中,发表后深受读者喜爱。之后,程小青与周瘦鹃等人用文言翻译了《福尔摩斯探案集》,1919年,他创作的小说《江南燕》被上海友联公司拍成电影,获得巨大成功。从此,程小青的“霍桑探案”一发而不可收地见诸报端。1946年,《霍桑探案全集袖珍丛刊》陆续由世界书局出版,共计74篇280余万字。新中国成立后,程小青根据报刊的凶案素材,创作了小说《大树村血案》、《生死关头》、《不断的警报》等,并由这些小说改编成当年家喻户晓的电影《徐秋影案件》。 程小青的作品 据史料介绍,程小青在21岁时发表的《灯光人影》(一说《灯火人影》),被《新闻报》举行的征文大赛选中,他小说中的侦探原名霍森,因排字工人误排,于是便成了霍桑。 程小青先后写出了《江南燕》、《珠项圈》、《黄浦江中》、《八十四》、《轮下血》、《裹棉刀》、《恐怖的话剧》、《雨夜枪声》、《白衣怪》、《催命符》、《索命钱》、《新婚劫》、《活尸》、《逃犯》、《血手印》、《黑地牢》、《无头案》等30余部侦探小说。著名报人郑逸梅曾称赞他:“毕生精力,尽瘁于此,也就成为侦探小说的巨擘。” 程小青创作特色 程小青 程小青的创作,据另一位著名报人范烟桥称“模仿了柯南道尔的写法”,但他又塑造了“中国的福尔摩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程小青作为函授生,受业于美国大学函授科,进修犯罪心理学与侦探学的学习,他从理论上学习西欧侦探理论,在实践中又把中国旧社会发生的案例加以改造。他在谈到创作时,多次谈到自己如何设计侦探小说的名字,怎样取材与裁剪,怎样构思开头与结尾,他把美国作家韦尔斯的专著《侦探小说技艺论》和美国心理学家聂克逊博士的专著《著作人应知的心理学》作为教科书。在小说中,程小青设计了霍桑与包朗一对搭档,类似福尔摩斯与华生医生,但在案件的取材上,程小青着重描写旧中国社会弊病引发的凶杀案,注重人物的心理分析,把凶杀与现实生活的投影结合起来,因此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风格。 程小青故居在哪里 程小青的故居名为“茧庐”,位于苏州望星桥北堍23号,在一个窄巷深处,巷子只能容三两人并行,两边都是斑驳墙面,还爬满青苔,仅这一户人家,故居院门上挂着“茧庐”匾额,颇为残旧,资料中记载的木门已经变成铁门,紧紧闭着,不留缝隙,望不到里面。1917年,程小青从上海迁居苏州,潜心写作,霍桑探案集的大部分篇章在此诞生。 不过,他走红时,虽有隐居之实,但小院还无“茧庐”之名。到了“文革”之前,他把自己关在家中,自题“茧庐”二字,想避开世事纷扰,独善其身,可惜无人能逃过那时代,他也被打为“反动文人”,心灰意冷。1976年,这位“侦探小说之父”落寞辞世,此时,他那两位与之齐名的老友周瘦鹃与范烟桥,早已不堪迫害凌辱,先走了一步。 人物评价 程小青 著名报人郑逸梅曾称赞他:“毕生精力,尽瘁于此,也就成为侦探小说的巨擘。” 他的侦探理论不仅探讨侦探小说文本本身的建构,还涉及侦探小说的功利观、读者接受观等,论及的范围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足见其知识结构的深厚、学识的渊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