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伊丽莎白·毕肖普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毕业于瓦萨学院,是美国著名女诗人,也是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毕肖普拥有“桂冠诗人”的称号,代表作有《北方·南方》《一个寒冷的春天》《旅行的问题》等,曾获得古根海姆奖、全美图书奖、普利策奖等荣誉。1979年,毕肖普逝世,享年68岁。 个人经历 毕肖普 伊丽莎白·毕肖普(Elizabeth Bishop,1911-1979),毕肖普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1911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1934年毕业于瓦萨学院后,在纽约文学圈里的生活为其事业奠定了基础。后与大学同学路易斯·克兰在南方佛罗里达的基维斯特岛,同居了5年。她的一生很多时候都在旅行,游离了美国的文化生活之外。1950年定居巴西。最后返回马萨诸塞州,住在波士顿,任教于哈佛大学。1979年突然去世,享年68岁。 毕肖普的作品 1946年, 诗集《北方·南方》使伊丽莎白·毕肖普一举成名; 1955年,和另一部新诗集《一个寒冷的春天》合编为《诗集》; 1965年,出版诗集《旅行的问题》; 1969年,出版《诗歌全集》,牢固地奠定了她作为杰出诗人的地位; 1976年,诗集《地理学Ⅲ》在英国出版。 毕肖普的创作特色 毕肖普 毕肖普立足于美国诗歌的传统,继狄金森、斯蒂文斯、玛丽·摩尔之后,用同样可靠的技艺,较之同辈诗人包括洛威尔、贝里曼等人更清晰地表达了一种个人化的修辞立场。她的诗富有想象力和音乐节奏,并借助语言的精确表达和形式的完美,把道德寓意和新思想结合起来,表达了坚持正义的信心和诗人的责任感。 跟毕肖普同时代的诗人,比如罗伯特·洛厄尔、约翰·贝里曼(John Berryman),喜欢描写自己很私密的生活细节,但毕肖普对此始终非常排斥。自白式写作沉迷于“自我暴露”,而毕肖普则不同。她的作品偶尔也会涉及私生活细节,但总的来说,她的写作特点是“精细”、“客观”、“冲淡”,对于同时代诗人热衷的私生活领域,她始终保持缄默。 人物评价 毕肖普 毕肖普从不把自己归为“女同志诗人”或者“女诗人”,她拒绝任何纯女性诗选收录自己的作品。因此,很多热衷女性运动的女诗人,都认为毕肖普敌视女性运动。 实际上,毕肖普眼里的自己未必是这样的。1978年,毕肖普在接受《巴黎评论》访谈时说,她的确拒绝任何纯女性诗选收录自己的作品,但她仍觉得自己是一个“坚定的女权主义者”,她只是希望别人在评价她时看的是她的作品,而不是她的性别或者性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