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历史的重要论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召开之前就已经非常丰富。他的这些重要论述,涉及历史和历史科学的众多方面,代表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的最新认识,为我们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树立了典范,值得历史学界认真学习和总结,深入阐释和宣传。 关于历史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认识历史的方法是什么?在主持召开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主题的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具有历史文化素养,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即想问题、作决策要有历史眼光,能够从以往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 历史和历史研究的价值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这方面的论述非常多。他曾用四个“最好”论述历史的价值:“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2015年8月,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习近平专门写信祝贺。他说,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他强调,“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要“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历史高度重视。他说:“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画卷。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中国有着5000多年连续发展的文明史,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的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不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人民的抱负和梦想,很难全面把握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在中国的史籍书林之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其中包含着许多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国史特别关注。早在2011年3月湖南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专程瞻仰了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同志故居。他强调,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在其他多个场合,他还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历史还告诉我们,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革命老区瞻仰红色遗址遗迹,他说:“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如何看待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及其发展道路,这是鸦片战争爆发后无数志士仁人极其关注并提出自己主张和观点的重要领域。我们党历代领导人也都有过自己的论述,但习近平总书记是第一个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系统提出自己观点的人。早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不久,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此后,他又在国内外众多重要场合,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刻阐述。这一次,在系统总结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时,习近平总书记又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视角,对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进行了提炼概括,深刻指出三大历史性事件和三大里程碑的重大历史意义。在这个具体论述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主题,是核心,是灵魂,是统摄,三大历史性事件和三大里程碑是标志,是表现,是具体呈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下,三大历史性事件和三大里程碑得到了有机统一,展现了其在中国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中的独特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