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清朝的人际交往是怎么样的?不同的社会地位有什么不同

http://www.newdu.com 2019-02-1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与人之间总是免不了各种交往,或是相互谋利,或是惺惺相惜。社交并不是清朝才有的一种社会关系。相反,自有人之后,就有了人情往来。
    最初的时候,人们或许只是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彼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学会用语言交流。
    交往也许是人的一种本能。但,人多之后,社会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及至清朝,人与人之间人情往来早已不是受本能的驱使,而是从经济、社会、情感、政治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后的取舍。
    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社交活动,很大原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提升自我价值和社会地位,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凭借社交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简单的彼此认识就可以,而是看有多少资源能够真正为己所用。
    所谓有用的资源,一定是双方站在同等的高度,能赋予对方同等的价值。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友情有时候也需要门当户对。
    清朝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民族、不同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于是在社交风俗上各有习惯。
    

    清朝官员
    农历三月三,城外溪水潺潺,柳枝也吐露了新芽,今年的清明节似乎比往年要暖一些。京城刘府的管家一大早就备了马车去了城郊的别院。
    刘家大少爷刚刚下了官学,于是迫不及待地往家赶,身边跟着的是几位在学堂里好友,这几人在京城都颇有地位,只因刘家大少爷在学堂里说现在春光正好,郊外别院有一池子莲花,竟然已提前开了,众人皆以为奇迹,于是便约了今日放学后到别院中赏玩一番。
    刘府管家在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顾不上安排别人,索性自己骑马率先赶到别院好做安排。这些人虽然并未正式做官,但其身后却站着整个家族,故而丝毫马虎不得。
    

    清朝官员
    清朝在朝为官者,正式拜访前一般都会投递名帖,名贴上有自己的姓名和官职,拜访同僚之前,送上自己的名帖,也算是提前给同僚打个招呼。尤其对于同样在朝为官的人而言,若是登门前先递上名帖的,则意味着此次拜访多为正事。
    刑部尚书近日正在为一桩命案发愁,案件并不算太大,但在京城却颇有影响力。为了尽早破案,其几乎整日不回家,一来二去还真发现了点线索,只是线索指向户部中的某位官员,为了能够尽早破案,他极其需要户部的配合。于是天刚蒙蒙亮,刑部尚书就让小厮拿着自己的名帖,送到礼部大人府上,希望自己能到他府上一聚。
    除了这种中规中矩的拜访之外,清朝的官员同僚之间的交往还有公服、便服的区别。所谓公服是指双方以各自的社会地位来作为此次拜访的人文背景,每一次的拜访必然符合双方的社会地位。而身穿便服之后,二人之间则多了一些私人化的东西。
    

    清朝官员
    天津府张大人的母亲马上就要过七十大寿,张府上自然几个月前就开始陆陆续续准备起来。贺寿当日,天津府的大小官员聚到现场,几位虽然同朝为官,偶尔在庙堂之上还会针锋相对,但是今日他们之间的友情却不因此而暗淡。
    清朝官员,寻常人情往来,看似穿便服是为了不谋私利,但事实上,便服社交的功利性、务实性反而远远超过公服社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