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东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曾朴的沙龙”、“邵洵美的花厅”和北平“林徽因的太太客厅”、“朱光潜的读诗会”是民国文坛四大沙龙。 按照西方习惯,“沙龙”的标配是,一般由美丽的女主人主持。 北平东城北总布胡同3号院的林徽因无疑是出色的女主人。除了对建筑“本色当行”, 在文学上, 各种体裁也有涉猎,此外还对舞台设计、期刊插图及封面做过尝试。 兴趣爱好的广泛,让徽因对多个领域都有了发言权。“她十分关心创作。 当时南北方也颇有些文艺刊物,她看得很多,,而又仔细,并且对文章常有犀利和独到的见解”。 ![]() 女主人有着出众的口才。 萧乾感叹道:“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那种闲言碎语, 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 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 模棱两可。这种纯学术的批评,也从来没有人记仇。 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 除了言谈艺术出众,林徽因的个人风度以及社交能力也很高超。卞之琳回忆自己初次走进客厅之际,女主人“热情、直率、谈吐爽快、脱俗(有时锋利),总有叫人不感到隔阂的大方风度”。经常做客的费正清回忆:“她交际起来洋溢着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部围着她转。” 雅致的环境加上好客的主人,很快引来了一批年轻才俊。沙龙由这样一位知性女主人主持,自然容易赢得众多文化人的青睐。 上海曾朴父子马斯南路居所的客厅里,女性是缺席的。 这对于一心向往法式沙龙的曾朴而言, 深感遗憾。 这位“老少年”一直期待有一位“沙龙女主人”出现。 1928 年5月23日, 曾朴日记记载了和邵洵美商议寻找“沙龙女主人”的谈天:“客厅的主角总要女性,而且要有魔力的女性; 我们现在可以说一个也没有。洵美道:从前本想把郁达夫的王女士,来做牺牲品,哪里晓得这位王女士,也只欢喜和情人对面谈心,觉得很好。社交稍微广大一点,也是不行。我(曾朴)说:那么陆小曼何如?彦长道:叫她碰碰和,唱唱戏是高兴的;即使组织成了客厅,结果还是被蝴蝶派占优胜,我们意中的客厅,只怕不会实现。” ![]() 曾朴和邵洵美想模仿法国沙龙。然而理想的女主人实在难找,一要有相当的文艺欣赏能力,且要和他们的文艺观接近,不能是鸳鸯蝴蝶派的趣味,二要要“有魔力”,由文艺家共同的爱人转变而成文艺活动的中心人物。 他们先后考虑过王映霞、陆小曼和苏雪林三人,均因思想见识以及志向兴趣性情等诸多不合未能如愿。在当年的上海, 能符合这两项要求的女性可谓寥寥。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既然美丽女主持可遇不可求,暂且作罢。曾朴老夫子和洵美大帅哥只好亲自披挂上阵了。其实,不论才子还是佳人,只要能够促进文艺繁荣进步,就是好主持。 ![]() 说起来,凌淑华、陈衡哲等才女们也主持过文人聚会,但圈子较小, 影响不大,和林的沙龙不能相提并论。曾经写有《我们太太的客厅》的冰心女士,自己也曾在家里组织过茶会沙龙,客人主要是燕京大学 的同事。 1932年,在致梁实秋的 一封信中, 冰心写道:“我们很愿意见见你,年假能来么?我们约了努生,也约了昭涵,为了国家你们也应当聚聚首了 ,我若百无一长,至少能为你们煮咖啡!” 此信可知,冰心其实也是很乐意做朋友聚会的女主人的, 正如其所云, 即便不能参与友朋“为国家而聚首”的聊天, 也“至少能煮咖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