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图3 图4 ■上海 高阿申 此罐(图1、2、3)高16、口径16.5、底径12.2厘米。粥罐, 古陶瓷界公认为康熙时新创。观此罐,粥罐当自崇祯始:口部饰倒垂蕉叶纹,叶瓣一大一小相间排列,叶瓣中间又用浓笔线条表示主脉。这类饰于口部,又较写实的倒垂蕉叶纹边饰,系崇祯瓷的典型风格。同类边饰,康熙朝则几乎不见,而顺治时的倒垂蕉叶纹,大多局限于花觚、筒瓶等大件器物的下腹部,装饰在口部的只见有莲瓣纹,而且莲瓣多为变体的。该罐腹部主题图案中的二株芭蕉树较低矮,叶子完整,芭蕉的用笔及形状大小与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署崇祯十二年(1639)款青花净水碗(注:该碗为“标准器”)的芭蕉如出一辙。相比较而言,顺治、康熙瓷(图4)的芭蕉树就显得高大,叶子周边呈多处缺口、一片叶子看上去往往如三片四片叶子似的。另外,造型呈敛口、丰肩、平底微凹、底为涩胎, 与康熙粥罐通常的形制也有很大的差异。按照标型学分析,这件粥罐的制作年代应该认定为崇祯时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