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从边缘回归:对博物馆“光”的再认识

http://www.newdu.com 2019-02-20 中国文物信息网 李跃进 参加讨论

    什么是博物馆的“光”?博物馆的“光”概念的范围、界限在哪里?“光”的特点、效用怎么理解?博物馆照明之“光”是有主题、有规划、有个性、有内涵的良好的“光语言”。其多彩的“光语荟”的情感表达,创造出博物馆及陈列展览优良而特定的、人文的“光主题环境”。“光”形成博物馆物质对象(建筑与陈列、整体与局部、物与人)与主题对象(历史文化、题材内容、精神内涵)的有机联系与默契融合,也体现出“光语言”的特有艺术魅力及优良性能品质。
    博物馆“光”的概念是,以“光造型”的理念与手段对博物馆建筑和陈列展览等进行的物质塑造的视觉表现和人文精神的艺术表达,创造有内涵情感、艺术维度和品质优良的“光语言”的环境。
    博物馆照明值得思考的几点认识
    博物馆“光”是一个整体性问题,而不是孤立的、各自为政的。博物馆的光是表现博物馆建筑与陈列、满足基本功能与提升艺术效果、营造情境与精神感染等的统一组织与建铸。这些以常规应用与变例特效等具体实施的高品质状态“光”的形象,是具有人文意义的“光语言”的集中考量与分别表达。
    博物馆照明和博物馆陈列照明是不是一回事?从博物馆建设目的和服务功能看,博物馆照明与博物馆陈列照明不应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问题,它们应是服务于博物馆建筑、空间、陈列等整体有组织的、规划性的、与观众全程相关的光环境的集合,但往往在谈博物馆照明时两者经常是不联系的,各唱各的调,各说各的话。
    陈列照明的优劣,能不能代表博物馆照明设计的优劣?陈列照明的优劣是与博物馆照明设计必然关联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陈列是博物馆照明的主要对象组成,占有主体的位置,起着最重要的服务陈列、服务观众的作用。陈列照明与博物馆全局性照明关系是否平衡,则体现了博物馆整体照明品质的优劣,是评判博物馆整体光环境艺术与陈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照明的功能性要求,可不可以包括博物馆照明的全部内涵?功能性要求,是照明满足博物馆服务的基本要求,但仅以功能性要求或技术指标衡量尚不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主题陈列展览对照明艺术与内涵个性的要求,即一个理念思路、照明功能要求、技术标准,不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主题、不同艺术表现要求的博物馆及陈列。
    照明效果是否完全能以技术参数或指标来恒定?在确保文物安全的规范要求下,以博物馆照明规范为依据,对不同性质的陈列、不同特质的对象、不同感受的照明做出恰当的照明方案与工程技术上的调整与变化,才能使照明设计更符合现实需求与条件情况,方能处理好博物馆及陈列展览的主题个性与艺术魅力的关系,所以照明的设计思路、技术指标亦是专属、变化、动态的。
    照明的艺术效果是不是照度色温的正负比关系?单就技术而言,博物馆陈列照明效果是除照明本身之外的诸多因素作用后光效的现状,是建筑、空间、版面、展具等大面积环境色的色彩与照明色温与照度产生混色后真实的光效果。对一些金属、光滑材质的展品照明,一味增加照度反而会使展品整体更加黑暗而仅现“高光一闪”;色调过冷的展厅环境,仅靠降低色温增加暖度亦不能达到整体照明既暖调又明亮适度;3500K色温与5000K的色温照明混搭,反而会形成昏黄与清冷照明的无序对撞,所以解决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艺术效果和照明效果问题,必须同时考虑照明技术之外的空间环境、色彩、材质等与照度、色温相互作用的关系。
    我国博物馆陈列照明的现状及研究特点
    较多地关注文物类、艺术类博物馆展品陈列照明,较少地注意纪念类等陈列照明。近些年,围绕博物馆陈列,照明技术及产品的专题讲座或会议、出版物,比较多的话题聚集在展品个体照明、柜内照明、技术研发与产品推介和光源照度色温指标体系的研究;而对纪念馆等陈列展览的照明理念研究和探讨相对涉及不足,存在研究方向、话题内容、指导实践方面的不全面不平衡。
    较多地关注具体应用在陈列主展区的照明,较少地注意建筑、环境及公共过渡空间照明。博物馆的照明主要由三个空间维度组成:一是建筑个性的标志性主题凝固形象,二是陈列展览的艺术性主题塑造形象,三是公共过渡区衔接性主题衍生形象。往往前两个主题形象受关注,第三个主题形象被忽视,存在博物馆重要空间位置上照明设计和运用上的缺失。
    较多地关注照明技术、产品性能常规的介绍,较少地注意不同类别陈列展览的个性化照明采光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支持性研究。文化、艺术类的陈列照明技术问题比较规范与“状态齐整”,而个性化陈列展览用光理念研究和技术实践应用却显得“起伏参差”,存在技术细节研究与内涵艺术个性照明需求对位的偏差。
    较多地注意陈列展览照明设备的常规使用,较少地注意照明的系统性、整体性、专业性的综合设计与使用。应用于博物馆照明设备,通常保证了陈列展览的常规效果,但对于专属、特需的照明应用,往往缺少理念设计与技术保障,存在以常规照明应用的方式解决特殊照明需求的窘状。
    正确的认识是做出准确判断的前提,是指导方略决策的依据。对博物馆照明认识的思考定位、概念思路必须完整清晰,系统规划,不应当就事论事。要集智于前,构思于先,张驰相谐,做到整体照明的旋律协调与局部光效的音节韵调。
    博物馆照明的精髓实际上是“光”的理念创造与“艺”的情境塑造的完美结合。这种光理念的创造和艺术情境的塑造是博物馆完整的“光语境”的艺术构建与情感表达,是光与物、光与境、光与情的默契集合。
    博物馆照明应是主题性、情感性的“光造型”,是光对建筑、陈列、环境等艺术性的统一构建而形成的完整、相谐、相关联的,系统而可感的“光语言”的形象与情境。思考、定位照明用光认识的问题,是不应被淡忘或被“边缘”的。
    博物馆照明几个被边缘化的角色
    擦肩而过的过渡区
    就建筑而言,过渡空间是有其特殊功能和积极意义的艺术性“灰空间”。而博物馆建筑的“灰空间”,其“灰度”的意义在于其可以转变为凸显具有明确主题的功能空间或关联暗喻内容元素的区域艺术空间,它是博物馆必须要处理好的“实在而有积极意义的空间”。就过渡区的照明而言,亦是要与展陈、建筑同等对待和统一处理,而不可偏废或有亲疏贵贱之分,要强调发挥它们之间的主题联系性、形式完整性、功能秩序性、展陈序列性和照明互补性的作用。过渡区照明的意义在于既链接了建筑与陈列的相关主题,更体现了博物馆、陈列展览主题与照明相配合、相完善、相共融的良好品性。无视、放弃或缺少了这一区域的照明设计,博物馆的整体照明设计与艺术效果将是缺陷的,会存在照明的“暗区”(图1)。
    图1 高大宽敞的楼梯长廊,“量身定制”的照明,重点放在表现建筑艺术特色上(德国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
    博物馆的过渡空间更是有着空间造型与构成节奏关系,起着展陈形式与陈列内容密不可分的联系与促进的功能与作用。它会是公共前厅与过厅,会是展陈空间的转承起伏,会是陈列展览开始的前奏或衔接,它常以“留白”的形象存在。它可以是以虚像存在的实像意义的感受,也可以是实像存在的虚像意念的感悟,是观众心里与生理舒适有益的调节。它的照明设计,往往以虚喻实、以无喻有、以弱示强,以意表境。
    展厅“明与暗”的纠结
    博物馆陈列环境的明与暗,究竟哪一个更好?更能体现出照明的品质与光环境的意义?目前博物馆陈列的照明设计观念大多认为展厅应暗才能突出展品,这似乎成了一个铁律,不管是以文物为主的陈列或是历史纪念类陈列,大多是较暗的展厅环境。暗空间的处理方式是向西方学的,但实际上西方很多博物馆并不完全是这样,许多艺术类、纪念类甚至是死亡灾难类的陈列也都有比较明亮的陈列环境,着意减少空间环境与展品之间的明暗差,甚至刻意营造明亮的光环境与展品的厚重形成“白黑”对比。
    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德国柏林岛新柏林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都有着比较明亮的展陈环境。表现历史主体的英国伦敦城市博物馆、奥地利军事博物馆、德国科学博物馆、美国历史博物馆等,展厅都没有因明暗反差过强给观众带来视觉不适。反映德国纳粹法西斯迫害屠杀犹太人的柏林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的陈列,不用黑色、灰色、暗色能否表现“死亡集中营”这一人类灾难的主题呢?该集中营作为二战期间的所有德国占领区纳粹集中营的指挥部所在地,是先后关有22万人、死亡10万人的人间地狱,应该说较暗的展厅、黑灰色组合才是它悲愤低沉的“调性”,但恰恰相反,建在遗址内的陈列厅却是十分明亮的白色调。现代风格的设计语言,明亮的地光与洁白的展柜结合,历史的旧物肌肤沧桑依然。只有当看完集中营的全部——从大门进入后的空旷旧地,碎石铺成的监舍轮廓,孤立的大树,锈迹斑斑的铁丝网,地穴般的毒气室、焚尸炉和高耸的解放纪念碑后,你才能感到室内的明亮与室外的灰寂是一种逝去死亡与人灵呼唤的对映,消失的生命在室外,感悟的对话在室内。明亮是对无辜正义的尊重与呼唤,白色是对生命的祭奠与挽歌(图2、图3)。
    图2 明亮的地下囚室展示了囚徒画在墙上的彩色漫画,反映了他们对春天和生命的祈盼
    图3 明亮而单纯的黑与白的对比
    好的博物馆照明创造了“物与境”的共生,是形成“人与境”对话的推手,是达到心与灵境界的促进剂。其相由心至、刚柔相济、虚实若即、情理交融、明暗相谐,才是照明的触人心魄的境界所在。
    自然光——不应拒绝的美
    合理、有目的、可控地对自然光特别是直射光利用,同样可以创造有效能、有意义、有美感的“光语境”(图4)。如果无一例外地认为自然光会干扰和破坏博物馆光环境完整和谐,一概地对日光否定弃之,则是对博物馆“光”认识的缺陷,是没能真正认识到自然光对博物馆“光”的意义提升,博物馆失去了对自然光的尊重,是博物馆照明艺术魅力的缺憾。英国大英博物馆大厅是全拱的透光顶,英国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大厅顶部拟有阳光的照明(图5)。一些外国博物馆陈列厅采用了模拟天光的顶部照明或侧窗天光引入(图6、图7)。
    图4 良渚博物院陈列
    图6 德国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展现电业主题陈列展厅顶部大面积模拟自然采光
    图7 英国伦敦博物馆,可观看室外不同时期古城墙的悬挑侧窗,将天光反向引入展厅,依然和谐自然
    在博物馆中,人们始终没有抛弃“阳光”,依然对它情有独钟,并呵护有加。对自然光成功应用的案例依然可以探究聪明设计师对阳光意义的追崇和阳光对人的升华以及对于博物馆主题、情感的重塑。
    建于1934年的澳大利亚墨尔本战争博物馆,又称忠烈祠或圣者博物馆,是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澳大利亚牺牲的60万名战士而修建的。每年11月11日11:00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阳光从博物馆建筑顶部的光口照射向地面黑色纪念碑上刻有“爱”(LOVE)的字母,人们低头俯视4分钟内阳光在“爱”上的移动,似乎在向牺牲的战士们默哀,感怀战士的英灵与日月同辉,庄严肃穆之情油然而生。其他时间,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5时,每整半点会有模拟日光的人工照明照亮这4分钟的阳光缅怀之路。祭奠之光、敬仰之情,在阳光的引领下完成了崇敬的心路。这时的阳光具有了更深的意义,是承载了民族情感的精神之光。
    光与影的联袂
    有光即有影。光与影携手偕行、妙幻而动,“光、影”曾是多少文人墨客情思美誉的诗情画意。对博物馆照明来讲,光与物的副产品“影”,却像防眩光一样去百般规避,去消除它带来的对照明的拖累或影响,这似乎成了博物馆照明的唯一选择与必然。
    辩证地看待和运用博物馆的光与影,要像对待正与负、黑与白、动与静、明与暗一样思考。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抵触,有时又可以相互促进,都是积极的因素,是可以互换位置角色,主要是我们怎么去认识、去转换、去实践。
    利用光影作用于建筑和陈列,可以产生生动新意的光影互动,使原本无意的界面或空间与主体物产生光影新的造型,或动静变化,或虚实对比,“影”由次要被动变为首要主动,“光”由主导退身为从属。影与光的角色互换,使“影”不再是光的单纯的“甩不掉的尾巴”,而是作为主导的形象担负突出内容、延展主题、活跃形式的新功能的新形象、新状态,也体现出光效果的千变万化与妙笔用光之间共生与反推的关系。博物馆的光是多用途的,光运用也是多途径的,能够巧妙地将“影”的魅力融入建筑与陈列,带给人们另一种新的光与影的情境,也不失为陈列中一种灵动而有意之举(图8、图9)。
    图8 左图:利用影的虚实、交错,增添了“弹如雨下”的感受
    右图:简洁单纯的控光投影更加强了武器无比锐利的“剑锋”(德国德累斯顿中央军事博物馆)
    图9 复原自然光环境下的“光影婆娑”(美国海军陆战队博物馆 吴诗中/摄)
    博物馆照明设计的基本方向与思路
    博物馆建筑与陈列展览统一筹划,共同建构。博物馆的照明是包括了具有博物馆属性与博物馆主题的各类型的场馆和陈列,不应只是某一类型而不言其他类型的建筑或陈列。博物馆光运用的完整性在于建筑与陈列的功能性用光和艺术化用光的步调一致、和谐完整及品质相同,并且是建立在同一定位高度与思维平台上。
    是建筑空间、陈展空间及过渡空间主题的重要造型手段。博物馆的“固态形象”,可以理解为建筑的空间构成环境、陈列展览环境和观众休闲环境,都是可感的造型环境。而博物馆的“意态形象”则体现在观众内心可感、有境、有情、有意而完整的感知状态(图10)。博物馆的照明是涵盖了建筑空间造型环境、陈列环境、艺术展示环境、与观众参观相关的过渡环境,并且利用照明使其在完成陈列展示的基础上,更有个性地呈现它们具有主题融入的文化意义。
    图10 德国新柏林博物馆古代文物陈列
    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不同题材的陈列展览有各自不同的照明内涵与个性。由于博物馆照明是集合人工照明、自然采光,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手法,对不同对象进行的人文性的光艺术塑造。所以,必然要求运用不同的理念与手法创造不同内涵的博物馆的“光主题”。即光是有对象依据,有内涵、变化、动态、个性的,而不是单一、固定、以此为大的。正是有了“无界思域”的思辨思考,才能够创造出美意丰富的“无限光域”(图11、图12)。
    图11 博物馆天光穹顶视角形成的“星月相伴”(德国新柏林博物馆)
    图12 白色光域下的黑色展柜,“圈定”了展品所在
    安全、优质、绿色、可持续的要求。研究博物馆照明问题,不能仅从技术、艺术层面,还应从综合管理角度去对待它。就博物馆照明设计和照明系统研发,首先面对的问题不是自我欣赏或唯技术独尊,而是要深入了解照明服务对象的切实要求和你所能给予的更广、更优、更符合实际并有前瞻思考、专业性拓展设计,是考虑了照明设计的近期需求与远期规划及可能的照明预设,最大可能地解决好提升博物馆和陈列展览照明功能及艺术效果“光”系统的“神经主干”问题。注意和加强照明设计的专业性要求与拓展性功能保障。照明设计与照明技术及照明应用,除必须充分体现安全性和低碳性,还应特别注意照明设计的精准性,避免出现泛泛设计带来的照明浪费、照明缺失或技术性联动拓展无法兼容等问题。
    满足常规共性要求,解决变例个性需求。常规性要求是解决博物馆以建筑主体区域和陈列展览为主的照明的普遍性问题。普遍性问题解决得好,展现了博物馆照明整体的形象与气质、品质与标准。变例性需求是在满足常规性照明基础上处理博物馆照明的特殊性问题,对不同内容特点和艺术表现的特殊用光,利用色温照度调节展品光效、采用特殊照明设备突出展品形质,视情施用动静、虚实。特殊性问题处理得好,点化了博物馆照明局部个性的韵味。博物馆照明既要高端雅韵,亦需锦上添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