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3月3日,杰出的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董其武去世。 1919年从军,参加北伐战争。从1928年起,在国民党傅作义部历任参谋、团长、旅长。1933年,参加著名的长城抗战,抗击日本侵略者。1936年,参与组织指挥绥远抗战,获百灵庙大捷。1949年9月19日率绥远军政人员起义。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 董其武同志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杰出的军事家。 董其武,1899年出生在山西省河津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9年于太原考入学兵团。1921年参加国民军第二军。1927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先遣纵队支队长,转战豫皖。1928年秋到傅作义部队,任三十五军团长等。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1936年任少将旅长,在“绥远抗战”中率部一举将红格儿图的日伪军歼灭,被誉为“抗日民族英雄”。“七七事变” 后,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绥南战役、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1940年起,先后担任暂三军中将军长,骑四军军长,第十二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1946年底,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绥远省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1949年9月,接受中共和毛泽东的主张,为和平解放绥远和迅速解放全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建国后,任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绥远军区副司 令员,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1951年,率部赴朝鲜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司 令员。1953年任六十九军军长。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董其武与夫人姚勤修结发终生,相濡以沫。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他们对自己的七个孩子,既倾心呵护,又严格教育,用心血和智慧打造了一代家教新风。 正如其次子董都祥在《董其武日记·后记》中回忆的那样:“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凝聚着父母亲的辛劳与汗水。我们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在思想上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关心和爱护。……当我们做错什么事情的时候,最怕见到又最想见到的人是父亲,因为我们既怕他的严厉批评,又想得到他的亲切教诲。他对我们每个子女的优缺点都能作出准确评价,也能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性格和具体情况,进行不同方式方法的开导和教育。他对我们既严肃批评,又循循善诱,总能让我们心悦诚服,备感亲切,备感温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