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陈剑:正面战场国军十大主力

http://www.newdu.com 2019-03-18 爱思想 陈剑 参加讨论

    
    
    引言: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当年3月,笔者给中央主要领导去信,建议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给予肯定,有利于还原历史,凝聚两岸,提升海内外的信心。当年6月,中央领导身边工作人员来信回复,说领导对此建议有批复,让笔者关注领导9月讲话。2005年9月,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中央领导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讲话中代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给予了肯定,引发了海内外的广泛好评。当年9月中旬,笔者带团赴台湾,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举办的欢迎仪式中,强烈感受到台湾的中国国民党人对中共中央主要领导讲话的热情回应。笔者的建议是否直接催生了此次讲话,不得而知。因为至今也没有见到中央领导如何批复的内容。但笔者的建议,至少是为还原那段历史、反映广泛社会诉求做了相向而行的努力,亦感欣慰。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的父亲是40年代参加抗战的新四军,母亲是建国前入伍的解放军,家庭背景与正面战场上的国军无关。所提建议是基于笔者对那段历史的了解和对历史的尊重。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部队作为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主力,这个历史的展现已经较为充分,我们这代人都耳熟能详。本文着重分析的是正面战场上的国军主力。
    抗战史从1937年提前到1931年“”9.18“”,国军的正面战场时间自然也应当提前。笔者认为,最早可以从马占山1931年11月江桥抗战算起。史料说明,马占山江桥抗战实际是受命于国民政府陆军副总司令张学良。此外,1932年“1.28”第一次淞沪会战,1933年长城抗战也都应看作是正面战场重要内容。但全面抗战后的正面战场,则应当从1937年7月7号卢沟桥事变后算起。7月17日,以蒋公庐山的“最后关头”演说为标志,“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由此开始了中国全民抗战。自此以后,笔者认为才有完整意义的正面战场。值得关注的是,那天蒋公在身边的石柱上书写了“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10个大字,应当是极大鼓励了国民斗志。
    全面抗战后的正面战场八年抗战期间,国军前后有22次大型会战,陆军士兵死亡、失踪320余万,空军阵亡人数6千余人,海军舰艇全部击沉,牺牲的国军将领说法不一。2015年台北忠烈词供奉了在全面抗战期间正面战场牺牲的267位国军将领(2015年忠烈词共供奉了268位国军将领,其中一位是敌后战场八路军左权副参谋长)。
    要完整准确评价正面战场的国军十大主力,实际是有一定难度的工作。研究者研究角度不同,选取的资料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笔者选定的国军十大主力,主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作战持续时间长(部队建制较为完整),
    能够打硬仗恶仗,
    能够完成预定重大战略部署,
    重大战役中起到关键作用,
    守土保疆。
    正因为此,一些国军著名的主力部队,例如,新6军、第1军、第8军笔者都没有将其列入十大主力部队。以新6军为例,新6军外号常胜军,虽然被国民政府列入国军五大主力之一,但由于建军时间短(1944年其主力部队新22师从新一军中分出),虽然作为远征军在滇缅战场表现非凡,但毕竟建制时间短,笔者认为还不能作为正面战场上国军十大主力。而第五军、新一军的战史都含有新六军主力新22师的辉煌战绩。
    本文列出的十大国军主力,前七个是中央军,后三个是地方军(杂牌军)。
    全面抗战中的正面战场,中央军无疑是主力。能够入选中央军主力的,一般应参加了抗战期间两次大决战: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都有着自已的经典战役,能够打硬仗恶仗,关键时刻能够顶得住,战而胜之。
    十大国军主力中有三个是地方军(杂牌军)。笔者将三个地方部队纳入十大主力,其理由是:全面抗战中的地方军作用不容轻视。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取得了某种形式上的统一。但至少在全面抗战之前,中国实际仍是一个军阀割剧时代。各省的地方武装,往往并不听命于中央指挥。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从形式上统一真正走向内容上的统一。各省纷纷出兵,接受中央统一指挥。全面抗战,使中国人第一次有了完整意义的国家意识。在全面抗战中,一些地方部队也曾英勇奋战,英勇牺牲,并有上佳表现,有自已的经典战役。一些种子部队,其成员作为种子在其他部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滇军第60军、川军20军都可以看作是种子部队,其所属将领在滇军、川军其他部队中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守土有功,等等。
    一.七十四军
    八年抗战中,74军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上的重大战役,是国民政府所辖158军中参战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军,并屡建功勋。是国军五大主力之首,多次勇挑中国军队主力重担,两次荣获陆军最高荣誉“飞虎旗”。经典之战是万家岭、上高、常德三次战役。
    涌现杰出人才:“飞虎将军”王耀武、“虎威将军”施中城、“悍将”张灵甫、“山地一只虎”周志道、“谋士”邱维达。
    正面战场的两次大决战,即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都可以看到74军的英勇作战身影。淞沪会战爆发之后,74军仓促建立后就上了前线。所属部队当时只有51师和58师两个师,军长是黄埔一期毕业的俞济时。这两个师都属于中央军序列,淞沪会战期间,这两个师表现良好,51师还受到军委会的表彰。淞沪会战结束之后,74军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在后来撤退的时候,51师被包围,师长王耀武硬是率领51师8000多官兵打了出来。1938年7月武汉会战,74军58师在万家岭以付出巨大代价、全师仅存500人的情况下,极其顽强的防御顶住了日军106师团的多次猛攻,此役国军一举收复九江以南失地,日军第106师团几乎被全歼,死伤逾万。此战中74军守得住、攻得上,居功至伟。51师153旅副旅长兼305团团长张灵甫由于亲率一支突击队,悄然突入敌军后背,全歼山上日寇,一举拿下张古山。剧作家田汉以张灵甫事迹为蓝本编写了话剧《德安大捷》,张灵甫由此成名。
    1939年9月,74军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和12月,74军参加了第二次长沙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74军全程参与了上高会战,在此役中,日军33师团受重创,34师团师团长岩永少将被击毙,独立第二混成旅团伤亡百分之七十以上。第七十四军在战役中“拼死力拒,虽血肉横飞、伤亡惨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间敌我伤亡均在四千以上”,此役74军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被誉为抗日铁军。第七十四军长王耀武和51师第153旅长张灵甫表现优异,受到表彰。1943年常德会战,日军派出四个师团猛攻常德,74军57师8000将士死守常德15天,最后师长余程万带着仅剩下的300多人杀出重围,并在六天后带兵夺回常德。著名作家张恨水就根据常德之战写出一部名叫《虎贲英雄》的小说,影响甚远。1945年,74军又参加湘西会战,此次会战74军因为战绩突出再获飞虎旗。为这场战役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八年抗战中,74军参加了正面战场上的诸多重大战役,在各次战役中均有上乘表现,“抗日铁军”称号当之无愧,1945年8月,74军作为“御林军”被空降到南京接受日军受降。
    74军在抗战期间先后有三任军长。首任军长黄埔一期毕业生俞济时,二任军长黄埔军校三期毕业生王耀武,三任军长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毕业施中诚。但影响至深、功勋卓著当属王耀武。抗战胜利后,张灵甫接任军长。
    结局:1947年,74军主力在山东孟良崮被三野粟裕部歼灭。
    二.第十八军
    18军诞生在1930年8月,是国民党二号人物陈诚起家部队。陈诚系统的精英几乎都从18军和11师出来。因而又称“土木系”。骨干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生,与敌作战时又都能以身作则,堪称主力王牌。
    18军著名战将有陈诚、罗卓英、黄维、方天、胡琏、高魁元。
    18军在抗战期间表现,与74军一样,参与了正面战场诸多重大战役,且表现勇敢。淞泸会战中罗店之战,湖北石牌要塞之战则是18军经典之战。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18军隶属第15集团军,罗卓英任军长,辖黄维第11师;霍揆彰第14师,李树森第67师,夏楚中第98师。
    淞沪会战爆发后,18军奉命增援上海。1937年8月15日,第98师率先赶到上海,其余各师也陆续赶到,参加宝山罗店、浏河一带的防守。期间,淞沪会战最有名的罗店之战,中国方面主要参战部队就是18军。而日军则是松井石根指挥的第3师团。历时近一个月,为争夺这个弹丸之地,18军一直在“血肉磨坊”之称的罗店镇与日军作战。阵地丢失夺回多次,双方死伤惨重。罗店争夺战一直坚持到10月底,双方死伤均超过万余人,日军称罗店为血肉磨坊。十八军多名高层军官,包括201旅旅长蔡炳炎等阵亡。罗店之战打出了18军的威名。
    1938年7月至9月,武汉会战爆发后,该军在九江至南昌的南浔铁路德安地区作战,打破了日军迂回德安之企图。
    1940年6月,18军参加枣宜会战。 1943年4月,18军参加鄂西会战。在这些战役中,18军都扮演了重要作用。
    1943年5月石牌战役中,18军牺牲巨大,牺牲的官兵超过15000人,守住了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的门户。石牌位于如今的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之间,是长江三峡最险要的关口,也是当时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的门户。石牌战役,爆发二战最大的刺刀战。在十一师师长胡琏指挥下,坚守阵地。29日全面激战,11师数处阵地失陷, 11师顽强固守石牌要塞。31日全日激战,日军溃退,全线恢复战前态势。大战在即,胡琏写下5封诀别信,然后沐浴更衣,做好了决死一战的准备。在石牌外围拚搏战中,日军一度钻隙绕过石牌,冲到距三斗坪仅60里的伏牛山。
    
    
    胡琏立即命其属下将国旗插到最高峰上,并严令守军不得后退一步。11师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一直坚持到国军展开全面反击并彻底击败日军为止,11师顽强坚守,为最终胜利起了关键作用。石牌口战役是抗日战争重要一役,使日军占领重庆进入四川计划破产,使重庆国民政府转危为安。战后,师长胡琏因固守石牌要塞有功,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所属之团、营长也各获得了最高级的奖章。石牌口战役是抗日战争重要一役,使日军占领重庆进入四川计划破产,重庆国民政府转危为安。
    1945年4月,18军作为隶属第4方面军参加湘西雪峰山会战,承担守备益阳、桃江镇、截断邵阳至洞口公路任务。18军和74军联手作战,在此战中给日军重大杀伤。
    结局:1948年,18军在淮海战役中主力被歼。余部退守台湾。
    三.第五军
    1938年10月,国民党第五军在湖南省湘潭县成立,它是国民党政府组建最早的一支现代化的装甲部队,被誉为“铁马雄师”。当时,这支“铁马雄师”的番号是国民党新编第十一军,由第二○○师扩编组成,军长徐庭瑶,副军长杜聿明。1939年,新编第十一军番号改为第五军,杜聿明任代理军长。第五军下辖3个师: 第二○○师,荣誉第一师,新编第二十二师。
    第五军在抗战期间的表现,经典之战是血战昆仑关。以后又远征滇缅。作为中国远征军的主力,在大反击中功勋卓著,经典之战是缅甸同古之战。
    第五军的五虎上将:杜聿明、郑洞国、邱清泉、戴安澜、廖耀湘。
    1939年12月4日,日军攻占了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南宁,昆仑关相继失陷,整个大西南后方为之震动。蒋介石立即调集重兵,准备反攻。第五军的任务是担任对邕宾路正面的攻击,先攻击昆仑关及八塘附近之敌,再攻南宁。12月8日,第五军以第200师和荣誉1师主攻,新22师阻援,经二十余天苦战,至1940年元旦,第五军歼灭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大部和增援的台湾旅团一部8000余人,击毙21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夺回昆仑关。据日军战后公布的材料证实,第二十一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第四十二联队联队长 坂田原一大佐,第二十一联队联队长三木吉助大佐,第一、第二、第三大队的大队长均被中国军队击毙。该旅团85%的军官阵亡,士兵死亡4000多人,被俘160多人。第五军在昆仑关大战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仅荣誉第一师就伤亡了131名军官,3272名士兵,全军伤亡总数高达1.4万多人。第五军完成了战役目标,阻止了日军深入广西腹地威胁四川,史称昆仑关大捷。昆仑关之战是第五军建军后的第一仗,一战成名。这一仗奠定了五军在国民党军中王牌主力的地位。
    1942年2月16日,第五军同中国10万远征军分批入缅作战。同年3月20日,第五军第二○○师在缅甸同古与日军第五十五师团作战,200师师长戴安澜召集军官开会,戴师长问598团中校团副黄景升有无把握,黄慨然应曰"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第二○○师以1万多人的兵力孤军守同古,抗击4倍于己的日军达12天之久,以伤亡5000多人的代价击毙日军一四三联队联队长横田大佐以下5000多人,重创了日军第五十五师团。
    1942年3月底,第五军新编第二十二师在缅甸斯瓦阻击战中单独抗击拥有200门大炮、100多辆坦克的日军2个师团5万余人的轮番进攻,历时达18天之久,共击毙伤日军4500多人,而自己仅损失2000多人。 1942年4月初,第五军九十六师在缅甸平满纳阻击战中,独自抵挡日军2个主力师团达8天之久,共毙伤日军近2000人,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九十六师为此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共有8名军官战死,77名军官受伤;士兵阵亡2570人,伤1346人。
    1942年6月,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杜聿明率五军经野人山回国,伤亡惨重。第五军4.2万余人,回国后仅剩不足2万人,除战死者,1.47万余人被夺去了生命。第200师师长“海鸥将军”戴安澜撤退途中遇袭殉国。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从滇西反攻日军。第五军所向披靡,先后占领了龙陵、双坡、於隆、邦打、拱撤、河边寨等日军据点,完全打开了通往畹町的大门。后来,又配合盟军攻克了畹町,打通了滇缅路,为缅甸之战失败雪了耻。
    第五军在抗战期间的历任军长,首任军长徐庭瑶,第二任军长杜聿明,第三任军长邱清泉。战绩辉煌当属杜聿明。
    结局:1949年1月,淮海战役陈官庄,第五军大部被三野消灭。
    四.新一军
    1943年3月,新一军在印度蓝姆伽正式成立。下辖:新38师,新22师。军长:郑洞国,新38师(师长孙立人),新22师(师长廖耀湘)。其中新22师,日后又成了支撑新六军的主力。
    新一军建制时间虽短,但战功显赫。特别是作为中国远征军主力,在滇缅战场上战无不胜,影响力之战仁安羌大捷,打出了国威军威,是国军五大主力部队之一。
    新一军涌现杰出人才:“远征将军郑洞国”、“东方隆美尔”孙立人、“中国的巴顿廖耀湘”、“东方蒙哥马利”李鸿。
    新一军的核心主力是新38师,来源于财政部税警总团。而税警总团,不仅参加了813淞沪会战,更早的是参加上海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这也是新一军虽建制时间短仍能够进入十大主力的原因之一。
    1930年冬天,财政部长宋子文在海州(今连云港)成立税警总团。其目的在于,编练一支训练有素的缉私警察部队,用于保护盐场和打击走私。孙立人先后担任了税警总团的特种兵团团长,步兵第四团团长。借雄厚的财力,宋子文把原本微不足道的税警总团打造成一支连当时国民党甲级正规军都无法比拟的精锐部队。税警总团的武器装备非常精良,官兵素质很高,官兵的待遇比较丰厚,编制庞大,兵员充足。整个总团共拥有兵员3万余人。
    淞沪会战,税警总团与二十五师合编为第八军,由黄杰任军长。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分别于10月1日和2日在唐桥站和苏州河刘家宅一带与日军第九、第三师团血战1个多月。日军登陆金山卫后,又承担了掩护国民党大军撤退的任务。共作战达66天,歼灭日军数千人
    淞沪会战,税警总团(特别是孙立人带领的第四团)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是表现最好的几支部队之一。但也元气大伤。孙立人伤未痊愈即赶往武汉,以五千伤兵为基础重建部队,在贵州都匀刻苦练兵数载,于1942年初税警总团改编为国军新38师,加入中国远征军序列第66军建制,并在第一次缅甸战役里一鸣惊人。
    1942年4月,孙立人率新三十八师进驻缅甸曼德勒,兼任卫戍司令,参加曼德勒会战。4月14日,西线英军步兵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被日军包围於仁安羌,孙将军奉罗卓英之命,派113团刘放吾团星夜驰援, 18日凌晨113团会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一个大队,解除了七千英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美国传教士、各国新闻记者及妇女五百余人。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一个团不满一千的兵力,击退数倍的敌人,救出近十倍於己的友军,虽然战役本身意义有限,但在英美影响较大。战后孙立人、刘放吾都受到英美两国军方表彰。
    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后,撤退到印度的新38师和第5军残部(含新22师和军直属部队幸存官兵)在比哈尔省的蓝姆伽进行整训。1943年3月,新一军正式组建并成为中国驻印军的核心作战部队,出师缅北前又从国内调来新30师作为预备队。
    1944年夏反攻缅甸第一阶段战役胜利后,驻印军在密支那扩建,孙立人升任新一军军长,原为驻印军机动部队的第50师调入新一军。
    在反攻缅北的两年时间里,新一军大致经过三个阶段的作战:
    第一阶段包括野人山开路战、胡康河谷系列战斗、间布山隘战、孟拱河谷系列战斗、库芒山扫荡战、密支那攻城战(主力没有参加),由1943年3月至1944年8月,连续作战17个月,几乎无一日之休息,创造了国军连续作战时间长度之最。
    新一军在反攻缅北主要对手是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代号“菊”兵团)、 “龙师团”、第2师团等,这几支部队都是日本陆军战斗力最凶悍的主力师团之一。
    1944年5月17日,新一军经过千里奔袭,2个多小时拿下密支那西机场,8月3日完全攻占密支那。
    1944年10月,反攻缅北的第2期战斗开始。孙立人率新一军为东路,沿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向南进攻,连续攻取八莫、南坎。随后又与滇西中国远征军联合攻克中国境内的芒友,打通了滇缅公路。
    1945年3月8日新一军攻占腊戍,3月23占领南图,24日占领细胞,27日攻克猛岩,胜利结束第2次缅甸战役。
    新一军在第二次入缅战争中,日军18师团全部被歼,其他师团如第49师团等被逐步歼灭。
    结局:辽沈战役中,新一军主力新38师编入李鸿任军长的新七军后在长春向人民解放军投诚,新一军则在辽西被四野歼灭。
    五.第七十一军
    1937年9月,71军在淞沪战场组建。外号:“御林军”、“德式师”。
    71军经典之战有淞沪战役汇山码头进攻战、武汉会战富金山战役、云南惠通桥之战、滇西反攻。71军在抗战史上战绩虽不像74军那样辉煌,但因屡打硬仗恶战,每次完成任务后都要付出重大伤亡而威名远扬。71军战将如云:“鹰犬将军”宋希濂、“能战之将”“”陈明仁、“勇将”熊新民、白马将军钟彬等。
    
    
     71军起源于蒋介石的警卫军,所辖87、88师、36(号称王牌师,后调拨54军),属于国军仅有的三个模范全德械师,可谓铁血虎贲。第87师,前身为1929年成立的中央军校陆军教导队;第88师,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民政府警卫团。1932年1月,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全副德械装备第87师、第88师开赴上海参战。他们先后在庙行、浏河、葛隆等地顽强阻击日军,著名的"庙行大捷"即出自第88师的手笔。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由天下第一师美名的第88师于8月14日发起全面进攻,战至11月9日撤离淞沪战场,短短的不足三个月时间,全军经过四次兵员补充,此时只剩下5000余人。德械装备已经全部打光。
    11月15日,71军奉命率部开赴南京。在历时三天的南京保卫战中,第71军皆在一线与日军展开激战,是南京保卫战主力部队。其中,第71军在光华门、通济门等地阻击日军。12月10日,日军第9师团一部攻占了光华门的城门洞,为夺回此处,新任第87师师长沈发藻命令第259旅和第261旅在城外联合发起反攻。12月11日,第87师主力又奉命驰援中华门阻击日军第6师团。经半天激战,成功击退日军。
    南京保卫战之后,第71军参加豫东战役。1938年5月20日,71军开赴红庙(位于兰封、考城之间),主攻目标是位于仪封、内黄和马王寨的三个日军据点。5月27日凌晨5时许,第71军在经受重大伤亡的情况下成功收复兰封。
    1938年8月,第71军在不满员的情况下开赴富金山、沙窝地区阻击日军,在富金山守卫战中,以一个军阻击日军三个半师团10天,取得重要胜利。这次战役,第71军以第36师、第61师和第88师三个师兵力力敌日军一个月,日军第13师团伤亡逾万人(其中第26旅团长沼田德重少将重伤,其所属四个联队长二死二伤),日军战死者4000余人。71军在此役中牺牲惨烈。伤亡为15019人,其中阵亡2618人,负伤12401人,12500人的36师仅剩850名战斗兵。71军以惨重的损失完成了既定阻击任务,粉碎了日军越过大别山迂回武汉的战役企图。
    武汉会战结束后,第71军开赴襄河整补。 1942年5月,该军由四川开赴滇西,掩护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撤回怒江东岸。5月5日,日军逼近惠通桥,并抢渡怒江。71军第106团在紧急到达惠通桥后与正在化装难民的日军便衣发生激战,成功将敌击退,随后掩护工兵爆破桥梁,将日军后续部队挡在怒江对岸。对已经强渡过江的日军部队,71军用了三天时间予以分割包围歼灭。第71军的及时赶至保障了怒江防线,为中国军队集结兵力实施反攻奠定基础。
    1944年4月,71军参加了滇西反攻作战和中国远征军第2次入缅作战。1944年5月,第71军参加滇西攻势。在这次作战中,第71军先是作为防守部队,固守怒江、保山各点,另抽调第88师一个加强团配合第20集团军作战。在第二阶段作战中,第71军主力作为第11集团军右翼部队,在渡过怒江后向龙陵发起进攻,新编第28师则于参加对松山日军的围攻。从6月8日起,第71军主力对龙陵外围日军阵地发起进攻。至11月6日为止,第71军经过五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在龙陵县城内竖起了军旗。龙陵一战,第71军全歼日军一个联队,但自身的伤亡也十分惨重。以新28师为例,该师战后仅存1000余人。之后第71军又投入到追击日军的行动中,直至遮放。1945年1月,第71军在攻占回龙山和配合友军收复芒市、畹町之后,被调往沾益整训。
    1945年1月,71军攻占回龙山。经过一整天激战,71军于当天下午6时全歼回龙山日军800余人。1945年1月12日,第71军在配合友军攻克芒市后,继向畹町进攻。20日,远征军和驻印军在畹町胜利会师,并于21日正午时分举行升旗仪式,这标志着沦陷三年的滇西国土全部收复。
    71军抗战期间历任军长分别是,首任军长黄埔一期步兵科王敬久,第二任军长黄埔一期步兵科宋希濂,第三任军长黄埔二期炮兵科陈瑞珂,第四任军长,黄埔一期步兵科钟彬,第五任军长黄埔一期步兵科陈明仁。功勋卓著当属宋希濂。
    结局:1946年,第71军被派往东北战场,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被歼灭,余部重组,后在湖南参加起义,后反水再重建,1949年在广西被四野全歼。
    六.第十军
    第10军成立于1939年7月,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的梁华盛为该军首任军长。第十军所辖第3师、第190师和预备第10师。在这三个师中,第3师能攻、第190师能守、预备第10师更是攻守兼备,这使第10军经常承担起湖南战场的重要任务,为第9战区所倚重。
    第十军经典之战是第三次长沙会战和衡阳守城之战。71军由于成功防守长沙城,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是第三次长沙会战取得胜利的关键,并获得了"泰山军"的荣誉称号;1944年第四次长沙会战守衡阳47天,此战更是使第十军载入史册。
    第十军的优秀将领是,“铁胆将军”李玉堂、“守城名将”方先觉。
    1941年9月,第10军奉命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并于9月23日抵达战场,于高桥、金井、福临铺一线阵地构筑防御工事,一天后遭到日军第3师团主力、第6师团和第40师团各一部的猛烈进攻。第10军在保卫长沙的战斗中,以惨重的代价迟滞了日军的攻势,并坚持到友军将日军合围,是促成第二次长沙大捷的主要原因之一。
    1941年12月,日军集结重兵第三次进犯长沙。薛岳使用天炉战法歼灭大量日军。而天炉战法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第十军是否能够镇守住长沙这座炉膛,第十军在李玉堂军长指挥下,虽然牺牲残烈,但一直坚持到大军赶到,最后第九战区里应外合,重创日军。
    1942年1月1日,日军第3师团集中优势兵力猛攻长沙,遭到了第10军官兵的奋勇抗击。该军所属三个师的师长皆离开指挥所亲临前线。其中属预10师的南门作战最为激烈,这个师的三个团按三层布置,一线的第29团打完了,第30团就补上去。打到最后,南门外的三个山头仍在最后投入战斗的第28团手中,而这个团此时就只剩下58人。第三次长沙会战,第10军坚守长沙为友军赢得了迂回反攻日军的时间。在各路军队的互相配合之下,日军遭到了重大挫折,中国军队取得了抗战史上闻名中外的第三次长沙大捷。会战结束后,第10军因代号"泰山"而成为众所周知的"泰山军",所属三个师也被国民政府分别颁授"荣誉"旗(俗称飞虎旗)。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第10军奉命率部北上增援,在常德南面给日军第3师团以重创。此战第十军也伤亡惨重,预10师、第3师均伤亡过半。
    1944年5月,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在湖南地区发起了长衡会战。第10军担负起了保卫衡阳的重任,以一个不满员的军(常德会战中损失巨大尚未补充完)17600余人顽强抵抗日军4个师团10万余人的进攻达47天之久。6月28日拂晓,包围衡阳的日军集中了第68师团、第116师团主力开始发起猛烈进攻。7月11日,日军第二次对衡阳发起进攻。8月7日凌晨,日军经过长达两小时的猛烈轰炸后发起了总攻。8月8日拂晓,衡阳在外无援兵,内无弹药的情况下落入敌手。对最后阶段,一直褒贬不一。以全局论,此役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打出了国威。军委会给第十军的命令是死守衡阳10天到15天就会有援军赶到,但第十军却足足守了47天。衡阳保卫战是日本战史记载唯一的一次日军伤亡超过守军的战例。在接下来的三个多月中,方先觉等第10军高级军官陆续脱险。其中方先觉、周庆祥、容有略、葛先才、饶少伟都被国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第十军抗战期间历任军长:李玉堂,黄埔一期,方先觉,黄埔三期。
    结局:1944年12月27日,第10军残部成为重建该军的基础。1946年于定陶战役中被歼,1949年2月,第10军第七次重建,并撤往台湾。
    七.五十二军
    52军素有“国军第六大主力”之称。1937年8月,以第二十五师为主扩编为第五十二军,隶属第一战区,军长关麟征。成立之初,下辖第二师,师长郑洞国;第二十五师,师长张耀明,以后又下辖195师,师长覃异之。1938年 6月,关麟征升任第三十二军团军团长。张耀明继任军长。因其善于长途奔袭,52军绰号“千里驹”。在抗日战场上,52军先后参加过长城抗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中越边境防御。日军进驻法属越南后,第五十二军调防云南南部,防止日军攻击滇南。
    第52军抗战史最早可追溯1933年长城抗战。1933年2月,第25师北上抗日。是役仅以四个步兵团独当优势之敌(满洲派遣军西义一第八师团全部及骑兵第三旅团);无坚固阵地可凭,计激战三昼夜,全师伤亡四千余人,敌军伤亡不下二千人。
    1933年3月,日军进占热河并向长城各要塞推进,第25师从蚌埠赶到古北口加强第67军二线阵地阻击日军。穿着草鞋的官兵,在腊月的冰天雪地中与日军的飞机大炮对垒。第25师在古北口南城与日军正面的战斗,双方相继增援,战斗极为惨烈。此役日军伤亡2000多人,始终未能攻破25师阵地。至12日第67军古北口失守,第25师退守南天门一带阵地。
    1938年春,台儿庄会战,52军是攻击兵团。和第八十五军、第七十五军在台儿庄附近向敌展开猛烈攻势。台儿庄大战前日军矶谷师团濑谷支队攻陷滕县后,当晚攻占临城(今薛城),以一部沿津浦线南下,攻占韩庄,企图直犯徐州,遭到布防于运河沿线的我第52军郑洞国第2师的阻击.后日军拼力争夺台儿庄,占领市街大。中国军队展开街垒战,逐次反击,肃清敌人,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日军为解台儿庄正面之危,速以第5师坂本支队(相当于团)从临沂驰援,进至兰陵北面的秋湖地区,即被第20军团第52军卷击包围。4月3日,第五战区发起全线反攻,激战数天。台儿庄大战胜利.
    第一次长沙会战,52军归属第十五集团军。九月中旬,关麟征指挥第十五集团军凭借新墙河阵地工事及河流湖泊等自然屏障进行顽强的击,逐次抵抗,消耗敌人。广大国军官兵奋不顾身,前仆后继,英勇抗击日军。五十二军新成立第195师,由覃异之任师长。在雷公山草鞋岭防守的国军第五十二军一九五师史思华营,
    
    
    在奈良支队步兵、炮兵、战车、飞机的疯狂进攻之下,死守阵地,打退了日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当全营伤亡过半之际,一九五师师长覃异之电令史思华:“如无法支持,不得已时可向东靠”。史营长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史思华营坚守阵地五昼夜,最后全营官兵壮烈牺牲。
    9月23日晨,日军第6师团在80多门大炮的火力掩护下发起进攻 52军第195师在覃异之师长率领下,为挫败日军企图,在此处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直到24日晨接到转移命令后,才撤离阵地。26日,日军猛烈向汨罗江南岸攻击,第52军和37军奋战竟日,后放弃汨罗江南岸阵地,诱日军至长沙北面的福临铺、栗桥、三姊桥一带设伏区。
    在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以后,关麟征率领包括52军在内的第十五集团军二十万大军主动后撤,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下,全军军纪严明、井然有序的撤退。十月二日,关麟征指挥部队退至长沙外围的金井,路口畬、永安市、捞刀河等地。
    1941年初,关麟征率52军2、25、195师和54军14、50、198师,由湖南经广西入云南,这支装备优良、训练有素国军在滇南守备国境达4年之久,使日军不敢轻举妄动。
    抗战胜利后,52军由滇南驻地赴越南北部接受日军投降。
    52军首任军长关麟征,字雨东,1906年出生于陕西户县一贫穷的农民家中。18岁那年,蒙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引荐,赴黄埔军官学校求学,从黄埔一期毕业后,历经东征、北伐和抗日诸役,身经百战。
    结局: 辽沈战役时,52军军长刘玉章率军部及直属,25师一部共一万多人从营口撤走,上海战役期间,52军于月浦之战造成解放军28、29军部分损失。后成建制败退到台湾。
    八.第35军
    35军前身是晋阎军一部。1931年1月,边防军第6军改编为国民党军第35军,傅作义任军长。35军之所以列入十大主力,与其长期坚持抗战,并在14年抗战中多次收复失地,守土有功有关。
    35军经典之战是1933年长城抗战中怀柔一役,百灵庙之战,收复五原战役。
    35军能征擅战之将有傅作义、孙兰峰、董其武,陈长捷、袁庆荣/袁庆曾/袁庆和三兄弟、郭景云等。
    35军成名的第一仗,便是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怀柔一役。怀柔一役从1933年5月17日开始的到23日结束,第35军任务是在怀柔布防,阻挡住日军,保障平津地区的安全。日军第4旅团(附野炮兵第8联队、临时重炮兵中队等部)主力发起轮番进攻,但进展甚微。直到59军奉北平军分会的命令后撤,才结束了这场恶战。第35军在怀柔之役中力敌日军第4旅团,以伤亡900余人(其中阵亡367人)的代价,取得了毙伤日军600余人的战果。
    1936年11月,35军在绥远采用奇袭制胜、先发制人的方法,向百灵庙发起全面进攻,激战至24日上午,晋绥军将敌军歼灭大半,胜利收复百灵庙,取得了百灵庙大捷。这是中国军队自1933年长城抗战以来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1937年8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35军参加了平绥路东段阻止日军的作战。并率先对盘踞商都的伪蒙军发起进攻,一举攻下该城,成为八年抗战中第一支收复失地的军队。此后该军奉调山西,先后经历了忻口和太原两次会战,元气大伤。
    1939年第35军在经过重整后扩编为三个师(即第101师、新编第31师、新编第32师),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在1939年的冬季攻势中,第35军与日军恶战包头、五原,取得了击毙日军骑兵第14联队长小林一男(这是日军在绥远阵亡的最高级军官)、五原特务机关长桑原荒一郎、歼灭绥西警备军的战果。
    1940年3月20日夜12点,35军攻击五原。由35军新31师师长孙兰峰任攻城总指挥。当35军猛烈围攻五原城时,企图增援之敌由汽车80余辆,装载2000余人加上坦克大炮于21日晨,在飞机掩护下,开始渡河。幸35军101师及时赶到,使来援之敌被阻力于乌加河北岸。及到22日下午,35军全部收复五原县城我军圆满地完成了歼敌、打援、收复失地的光荣战斗任务。日伪军被歼约5000人。五原是绥远省政府的政治中心,五原的收复提振了国人的信心。为此,军事委员会特授兼任第35军军长的傅作义青天白日勋章一枚。授予在反攻中出力最多的新编第32师95团第1营荣誉旗(俗称飞虎旗)一面。值得一提的是,新编第32师95团第1营是国军各部中第一支获得荣誉旗的部队,也是获旗单位中唯一一个营级单位。
    在接下来的四年中,35军在绥远与日军相持。在此期间,日军的历任驻蒙军司令官在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调集部队寻求与35军决战,但全都失望离职。
    抗战期间历任军长,首任军长傅作义,第二任军长董其武,第三任军长鲁英麟。
    结局:1948年12月,35军大部在张家口新保安被四野和歼灭。以后以留驻北平的第262师为基础,重建35军。建成仅一个多月,接受解放军和平改编。
    九.第60军
    60军列入十大主力,理由是,抗战持续时间长,能够完成战役部署,歼敌数量多,守土有责。经典战役,台儿庄邳县阻击战。
    60属于地方军,是滇军的主力。1937年9月,云南王龙云将原有的6个步兵旅编组为国民革命军第60军,卢汉任军长,下辖三个师,分别为182师、183师和184师,全军约35000余人,60%属于彝族。由于60军中的排、班长大多是受训3年以上老兵来担任,都有比较丰富的实战经验;而连以上军官则大多出身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打过多年仗,具有一定的作战指挥能力。因此,全军整体战斗力强。
    1938年4月20日,60军奉命参加徐州会战。第60军刚一参战,就遇到了最为惨烈的台儿庄战役。日军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掩护之下,对于第60军防守的阵地发起猛烈的进攻。驻防台儿庄外围陈瓦房、邢家楼、五圣堂他们在赶往大运河布防的行军途中遭遇到日军板垣、叽谷师团的猛烈攻击。奉命防守陈瓦房的183师514旅严国华营,与日寇浴血奋战,该营官兵在与日寇白刃战之后,全营500余人全部壮烈牺牲,仅一人生还。在随后的27天里,六十军在运河一线和日军进行了空前惨烈的战斗。27日,70军184师师长张冲率部扼守禹王山阵地。日军对禹王山志在必得,飞机轰炸,炮击,坦克、步兵联合进攻,包抄迂回,一股被击败了,另一股又继续进犯。战前的禹王山主峰原来高126米,战斗中被炮火削减到124米。184师就阵亡官兵3568人、伤1152人。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成功阻击了日军两个甲等机械化师团及伪军共5万多人的进攻,将其紧紧地拴在了禹王山。在整个邳县阻击战中,全军伤亡已过大半, 但阵地巍然不动。为汤恩伯和于学忠等部赢得了时间,也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徐州会战结束后,3万余人的第60军,伤亡高达14000余人,仅军官的伤亡就有500多人。至今,台儿庄仍有五千多滇军官兵的坟墓。为此,著名作曲家冼星海为60军谱写了《六十军军歌》(歌词如下;我们来自云南起义伟大的地方,走过了祟山峻岭,开到抗日的战场。弟兄们用血肉争取民族的解放,发扬我们护国、靖国的荣光,不能任敌人横行在我们的国土,不能任敌机在我领空翱翔。云南是六十军的故乡,六十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云南是六十军的故乡,六十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
    徐州会战险象环生,70万大军面临大规模围歼。而60军担当70万大军的后卫部队,滇军用血肉之躯阻击着日军装甲车配合下的机械化进攻,前赴后继,矢志不移。所辖183师损失惨重,有“军中勇将”之称的陈钟书少将战死。徐州会战中的这场阻击战,60军3万余人,1万3千余人伤亡,阻击日军2个甲等师团和伪军5万余人达1个月余,为国军主力的有序撤退铸就坚固的屏障。
    其后60军参加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战、上高之战、赣东会战、长衡会战、赣北作战、奉高反扫荡战、湘鄂赣边区作战、赣江及湘赣公路追击战。日军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后,60军回滇南布防,直到胜利。滇南抗战70军4年多坚守,硬是没让日军跨过国境一步,滇南的成功防御也成为滇西反攻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1945年8月15日,卢汉亲率第60军进入越南的南定市,接受日军投降。
    结局:1948年,60军在军长曾泽生带领下在长春起义,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以后两次入朝作战,战绩辉煌。1979年2月50军参加中越自卫反击战,1985年10月,50军番号撤销。
    十.第20军
    20军是少有的几支从北伐战争开始就存在的部队,其历史最早可从护国滇军第2独立团说起。1926年11月20军成立,杨森为该军的第一任军长。
    八年抗战中,300多万川军出川抗战,64万多人伤亡,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冠!20军则是川军优秀代表。20军作为正面战场上的十大主力,与其作战时间长(自淞沪会战起,该军打满8年抗战),牺牲残烈,战绩辉煌,是川军最有影响的部队。其经典之战是血战淞沪。
    1937年10月8日,第20军2所辖133师、134师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10月10日便在陈家行和大场镇左前方蕴藻浜进入阵地,为陆军32师预备队。
    10月15日,最先抵达战场的134师接到命令:夺回32师失去的顿悟寺阵地。此地位于蕴藻浜南。15日至18日,20军已经完全占据了东起顿悟寺、西至陈家行全线的阵地,阵地正面宽约2公里。日军在这段阵地上发动了一次比一次疯狂的进攻。20军在桥亭宅、顿悟寺、蕴藻滨、陈家行与日寇鏖战7昼夜,
    
    
    日寇虽拼命猛扑,却未能前进一步。虽然只参加了七天战斗,第20军阵亡3706人,伤7049,战斗人员伤亡近50%。共计伤亡师团营长20多人,连、排长200多人。在撤出阵地后,全军只能缩编为一个战斗团。综观整个淞沪会战的参战部队,第20军的装备绝对属于垫底部队之一,但该军官兵却以极其旺盛的战斗意志去阻挡日军。军委会在战后对参战的100多个师进行评比时,第20军所属第133师名列第11。
    武汉会战爆发后,20军奉命开赴武宁参战。所辖第133师执行参战任务。在为期25天的战斗中,第133师配合友军各部始终坚守不退,破坏了日军从鄂南包围武汉的计划,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此战是川军各部自参加抗战以来第一次完成坚守的任务,对第20军以及其他各路川军来说都是一种鼓舞,川军"无用"说自此得到终结。
    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20军担负通城、通山以南的守备任务,其防区正是日军第33师团的主要进攻目标。第二次长沙会战,第20军主要任务是在新墙河以南、汨罗江以北阻击日军三天,掩护长沙地区的主力部队完成防御部署。第134师在青泉峰、影珠山、古华山等地占领阵地,对日军进行阻击。12月23日,日军第6、第40师团强渡新墙河,对中国军队的防线发起进攻。在第20军防区内,以第133师398团战斗最为激烈。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前沿四个连伤亡殆尽,第398团2营营长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全部在与日军的肉搏战中阵亡。第20军经此一役,在第9战区各部队中的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
    1944年5月,第20军参加长衡会战。在这次会战中,第20军曾一度将部分日军包围在南江桥山区,但遗憾的是长沙过早沦陷,导致该军围歼计划失败,只得根据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命令退守茶陵,并在茶陵成功挡住了日军的进攻。
    1945年7月,已经编入第3方面军战斗序列的第20军奉命正式投入广西攻势。8月11日凌晨,所辖第133师以"超越攻击"的速度尾追日军第13师团至全州。全州,这座被日军第11军司令部长期驻防的军事重镇,在沦陷一年后被川军收复。
    第20军首任军长杨森,第二任军长,云南讲武堂第十九期步兵科杨汉域,第三任军长,四川陆军讲武堂第一期毕业生杨干才。
    结局:1949年12月,20军在四川金堂起义。
    资料来源(略)
    (初稿完成于2015年9月抗战胜利70周年。2019年2月在美国湾区作最后修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