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刘晓峰]东亚视域下的琉球石敢当文化(3)

http://www.newdu.com 2019-04-15 中国民俗学网 刘晓峰 参加讨论

    三、石敢当与琉球群岛的辟邪文化
    琉球群岛的石敢当文化,是当地众多辟邪习俗之一种。如我们在琉球群岛胜连半岛考察时,就发现当地大砗磲贝壳的摆放,多有与石敢当方位重合者,即在丁字路口的路冲之地。这些贝壳,基本都被嵌放在以珊瑚礁石为材料的垣墙顶部,所放的位置正是横着的墙垣直面道路的位置。很显然,一个个被这样摆放的大砗磲贝壳和石敢当一样是有符号意义的。大砗磲贝另一个摆放的地方是院门两侧墙顶,作为辟邪饰件一般悬挂在门楣处。依据前田一舟的分析,琉球古来即认为大的贝壳具有辟邪招福的力量,这可以看成是琉球群岛固有的一种文化。考古学者在当地所做的考古调查,发现在历史早期琉球人墓穴里挖出的陪葬品中就有置于胸口的大贝壳。[注]贝壳之外,与石敢当具有同样功能的还有佛教体系的木符和神道教的神策。石敢当、贝壳、佛教木符、神道教神策等共汇集于同一个路口,这种情况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树立石敢当的目的在于辟邪。这次考察给我们的一个最大启示,在于认识到石敢当习俗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琉球群岛诸多辟邪习俗中流传最广的一种。一如《万国津梁钟铭文》所称:“琉球国者,南海胜地也。钟三韩之秀以大明为辅,车以日域为唇齿,在此二中间涌出之蓬莱岛也。以舟楫为万国之津梁,异产至宝充满十方刹地灵人物远扇和夏之仁风。”[注]琉球群岛在东亚地区所处的位置非常特殊,它地处东海,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之间都有过非常多的贸易和来往。而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地的文化,自然也会影响到琉球群岛。实际上,今天的琉球群岛可以说是整个东亚辟邪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在琉球海岛上生活的人们,称“邪”为“ヤナカジ”“シタナカジ”,直译就是恶风、脏风,相当于我们所说的邪气、脏气。“ヤナカジ”和“シタナカジ”一旦进入人的生命或生活空间,就会破坏人的健康,影响人的运气,石敢当就是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而被立在丁字路口。问题的关键点在于除了立石敢当,琉球人认为可以起同样作用的还有许多其它的方法。据多和田真淳《古琉球的祭具》的介绍,其种类有狮子、大砗磲、水字贝、盐、灶灰、绳子(从左捻的)、护符牌、草具(把两三条狗尾草的叶子捆起来,把头折弯,然后再扎起来做成的东西或被扎成十字形的狗尾草)、石敢当等。[注]此外,还有头发、紫微銮驾、刀具、大蒜等。[注]各种辟邪趋吉的习俗流传久远,并且直到今天仍旧贯穿于琉球群岛居民生活的多个层面中。这是我们认识琉球石敢当文化时必须要注意到的。要认识琉球群岛石敢当习俗的文化地位,只有通过认识琉球众多的辟邪文化习俗并从这些习俗的相互关系中,才可能做出正确的描述与判断。
    琉球群岛的石敢当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日本学者岛村恭则1995年曾就其中一个变例撰有专文。依据岛村的研究,琉球群岛二战后逐渐发展起一些新兴宗教,其中一个比较大的宗教组织叫龙泉,是由出生于1934年的高安龙泉在1972年创立的——据说高安龙泉能通神。龙泉祭祀琉球本土的主神KINMANMON,有自己的宗教仪式。龙泉信仰组织开发了一种宗教产品,形制上与石敢当基本一致,放置的规则也基本一致,但石头上面不是刻写“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而是刻写“龙宫宿星根本护法神守护”。按照龙泉信仰者的说法,这个取代石敢当的护法神来自世界的根本龙宫,是管司命之星的神。石敢当是外来的神,而这尊神是琉球本土原来固有的神。据说这样的神石每月可以卖出十几尊。龙泉人并不否定这就是一种石敢当,也有人将它作为石敢当的一种配置在家中。[注]不过这种将石头上的神从石敢当直接变成本地神的,还是比较少见的。在街道上看到更多的,是乘着旅游经济兴起的风潮,将石敢当变成各种商品,比如摆放的装饰品、冰箱贴、钥匙链的坠子等。在这里石敢当成了一种地域文化的符号,与古老的石敢当信仰已非常遥远了。
    四、结语
    石敢当由中国传入琉球群岛的历史非常久远,流播过程中产生了深厚的有形与无形文化积淀。在东亚民俗地图中,石敢当民俗的分布图非常特殊。位于日本与中国间的朝鲜半岛和琉球群岛,在古代石敢当习俗流行这一点上居然截然不同。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目的现象,立足这一基点来思考石敢当习俗的流传路径,我们就会发现,与我们习惯的中国文化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这一古代文化交流线路不同,还有一条由福建经由琉球群岛-九州-日本本州的重要文化传播路线。沿着福建-琉球群岛-奄美大岛-九州岛-日本本岛这条线,石敢当的传播与分布由多到少,这种梯次递减趋势,也为我们呈现出这一南方海路文化交流路径的活跃状态。而石敢当从福建出发北上东洋、南下西洋的传播图,更为我们思考15世纪以后全球史展开过程中明清两代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同时,通过从琉球群岛辟邪文化整体出发对石敢当文化在琉球的传播,我们认识到石敢当文化是琉球众多辟邪文化中的一种。这些辟邪习俗,有的发生自琉球本土,有的则源自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印度等地。如此众多的辟邪习俗在琉球群岛并行不悖地存在,说明这一地区已经将整个东亚文化内化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
    虽然我们面对的一尊尊石敢当很小,有关石敢当的诸多叙事也很简单,很少有复杂的展开,但这样一个小小的习俗文化却能够顽强地存在和发展。而从这一存在和发展的历史中,可以透视出琉球群岛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很多侧面。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石敢当习俗的产生,本就源于人们对平安和幸福生活的渴望。石敢当流传的历史,就是人们对于幸福生活渴望的历史,尽管历史过去千百年,但居住于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对于平安与幸福的渴望却一直贯穿始终。我想,这才应该是石敢当研究的关键所在。
    (本文发表于《民俗研究》2018年第6期,注释从略,详参原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