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图1 ■陕西宝鸡 刘明科 匜是西周青铜器群中的水器。一般见到的匜多是青铜质地,本文介绍的这件匜(图1)却是用玉石制作的,1975年从陕西扶风黄堆乡云塘上务子村西周遗址出土,与国宝朕匜(图2)的出土地点仅一沟之隔。玉匜高7.5、口径10.7厘米,青白玉质,仿铜匜形制,扁圆形口沿,沿两端有流和牛首状鋬,角呈螺旋状,鋬下有珥,腹壁下斜缓收,有瓦棱纹饰,四足饰涡纹,现藏陕西扶风县博物馆。 匜音同仪,是先秦时代礼器之一,用于沃盥之礼,为客人洗手所用。《礼仪·公食大夫礼》上曰:“小臣具盘匜,在东堂下。”《国语·吴语》上也有“一个嫡男,奉盘匜以随诸御”的记载,说明盘和匜的使用是不分家的,是配合使用的。墓葬中往往匜盘共出,且匜多放于盘之上,窖藏中也常见两者同出,或可证盘匜成套使用。 西周时期的匜是由盉演变而来的,如与这件玉匜出土地一沟之隔的朕匜,器型为匜,而铭文则自名为盉,这就明确地告诉人们,西周的匜是由盉演变而来的。虽然铭文自称为盉,但它却是匜的早期形式,这就清楚了匜的早期形状。所以,就不难理解在考古与传世中看到的盘、匜为什么常常共出。如著名的宗仲匜、史颂匜等都是与盘共出。或是由于盉与匜的演变关系,西周晚期到春秋这种沃盥之礼所用水器,由盘、盉组合多变成盘、匜的组合。 匜在西周时期是否用作酒器?从朕匜自铭为盉,而盉多被当作酒器看,似乎匜从其产生伊始就兼作酒器。春秋时期的鲁大司徒元匜自铭为“饮盂”,足证此时匜也同时用作酒器。 现在约定俗成的许多说法是,匜是商周时期用青铜铸造的一种洗漱器皿,但是迄今为止的考古与传世中,还未发现有商代的匜出土,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或舀水器,前有流,后有鋬,是其最基本的形制特征。变化主要是在底部,为了防止置放时倾倒,在匜的底部常接铸有三足、四足,或是圈足,底部平缓一些的无足。匜后鋬的变化也很大,主要是兽首形装饰的差异。有的有盖,有的体高,有的全身布满花纹,造型不一。 我们看到的匜几乎全是青铜铸造的,玉质地制作的匜器并不多。汉代以后出现了以金、银质地制作的匜器,还有漆匜。安徽博物院藏有一件宋代玉匜,说明这种仿青铜形制的玉匜一直延续了很长时间。但这时的玉匜不论是礼制或是组合上的特征,恐怕已与西周时的玉匜不可同日而语了。这件玉匜出土于周原西周遗址上,与附近出土的朕匜时代相近,造型奇特古朴,对于我们认识西周时匜、盉、盘之类礼仪水器与酒器的组合与使用提供了珍贵资料。朕匜虽然是青铜器,而且因为内底和盖共铸铭文157字,是现存最早的一篇诉讼判决书,被誉为中国“青铜法典”,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件玉匜虽然不可与其比肩,但同时代、同遗址上出土,迄今还是玉匜之类器物的最早考古发现,对于后世历代同类器物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参照借鉴作用,因此被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