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世界》创刊于1903年,是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的刊物,它以“外拒白种”(抵抗外侮,倡导民主革命)和“内覆满洲”(反抗清廷,抨击封建专制)为办刊宗旨,是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重要的舆论工具之一,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战斗性,在开启民智、宣传革命思想以及中国近代青少年教育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爱国学社说起 在清末“西风东渐”的影响下,传统的封建教育思想受到强烈冲击,一大批知识分子不仅意识到学习西学的重要,同时更希望通过开启民智和舆论宣传的策略完善新民思想,并最终能够救亡图存。少年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民族命运的改变者、民族未来的建设者,少年儿童教育开始受到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1902年4月,蔡元培、章太炎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进行革命运动。是年夏,上海南洋公学当局压制学生言论自由,激起学潮,两百多名进步学生愤而退学。中国教育会应学生要求,于11月21日成立爱国学社,招收南洋公学退学学生。爱国学社以传播民主主义思想为己任,社员也经常集会演说,倡言革命。爱国学社的成立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是一件颇具影响力的事件,《新民丛报》称:“爱国学社者,实教育界前途一大希望也。” 爱国学社附设蒙学班,并建有自治组织童子会。为了对少年儿童进行启蒙教育和革命思想宣传,1903年4月6日,由爱国学社主办的《童子世界》在上海创刊。该刊由蔡元培、章太炎等主持,钱瑞香、何梅士等主编。吴忆琴、钱瑞香、陈君衍、翁筱印、薛锦江等为主要撰稿人。钱瑞香在《童子世界》创刊号上发表的《论童子世界》一文,强调儿童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价值以及抓好少年儿童教育的紧迫性:“中国之人,莫不曰国将亡矣。国将亡矣,不闻有一人能兴之也,吾谓此责任尽在吾童子……然兴中国者,非十余岁之童子所能为也,必先求学问,学问既成,然后为之,何忧乎?然则二十世纪之存亡,实系于吾童子之手矣。”正是本此观念,《童子世界》宣示以“呕吾心血养成童子之自爱、爱国之精神”为宗旨,开设论说、时局、历史、理化、博物、小说、歌谣、译丛等栏目,稿件均以易理解的通俗的白话文写成,适合少年儿童阅读。 《童子世界》起初是一份日刊。该刊第8号《论〈童子世界〉之缘起并办法》一文介绍办成日报的缘由:“我想中国之病,在乎闭塞;对病发药,在乎交通;交通之道,在乎报章。于是同人集议倡办斯报,欲以世界之重担,共肩一分,即定名为《童子世界》。赞成诸君提议办法,有谓旬报者,有倡礼报者,有倡日报者,有以日报为期之接往,不得稍松,为难事者。同人爰亦倡一说曰:‘此报定名曰:《童子世界》,宜顺童子之性情。字多而期远,一则盼切甚苦,一则长篇取厌,不如日报之按日而文短,有鼓舞而无厌倦之为得也。’”清末新政,社会变革,每日的信息量巨大,而周刊、旬刊和月刊的出版周期较长,满足不了及时把新事物、新知识传播给少年儿童的需要,基于此,《童子世界》遂决定以日报的形式出版,每期 3 页,油光纸石印。出版至第 22 号(1903年4月28日),改为双日刊,每期6页;自第31号(1903年5月27日)起改成旬刊,同时改为上等白纸、铅印,洋式装订,每期5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