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龙圣李向振]病患:变婆故事的社会隐喻(3)

http://www.newdu.com 2019-05-27 中国民俗学网 龙圣 李向振 参加讨论

     四、死变故事中的病患隐喻
    死变故事中“死而复生”之说违背自然规律,让人难以理解。那么,为何民间却又如此认为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与活变故事的成因一样,都涉及到疾病和人们对待病患的态度。在此,不妨以光绪《黎平府志》收录的一则死变故事为例加以分析。其故事云:
    故其生也,与人同。将殁,脊下红肿如廱疽,皮裂生尾寸许,气由谷道出,遂殁。尸不僵,温软犹生前。好事者以沙幕其面,以锥刺其肤,蠕蠕然动。死之家供酒食于前,犹起而食卧如故噫,异矣!酋之葬亲也,以薄为道,无棺敛,两人舁至穴,析木片四夹而掩之,牵藤蔓封冢即去,不一顾。冢忽崩裂,变婆穿冢出行,似急驶循途返,先家人至。
    该故事的主题和主要情节与其他死变故事一样,但更为具体、详细,为我们解开死变现象的神秘性提供了绝好的材料。因故事篇幅太长,故笔者只截取了以上较为重要的部分。其中提到“将殁,脊下红肿如廱疽,皮裂生尾寸许,气由谷道出,遂殁”,这些症状说明传说中的死变与活变一样,都是因人们得了某种疾病而引起的。但与活变不同的是,死变是患者死后复活而成为变婆。这给人感觉更加神秘。死人如何复活?这个问题的确不好回答,但从上文的描述来看,“尸不僵,温软犹生前。好事者以沙幕其面,以锥刺其肤,蠕蠕然动。死之家供酒食于前,犹起而食卧如故噫,异矣”,可知患者仍有生命体征,其实并未死亡。文中所谓的“死亡”,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说辞而已。
    那么,病患明明没死,为何人们却说其已死了呢?这得从西南民间对疾病和死亡的认识出发,加以理解。英国人类学家詹姆斯•弗雷泽(James G.Frazer)曾指出,在圭亚那印第安人的观念中,疾病和死亡都是由恶灵所引起的。我国西南苗、侗、壮、瑶等许多民族,也存在着与此相似的观念,认为生病是受到鬼魂骚扰的结果,因此经常通过驱鬼仪式来治疗疾病。如景泰《云南图经志书》记载:“土人有病多祭鬼,少求医服药。”又如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贵州苗、侗等民族,“疾病则信巫屏医,专事祭鬼”。再如雍正《广西通志》记载壮、瑶等民族,“有病不事医药,信巫畏鬼”“疾病惟事巫觋”。然而,“仪式疗法”的效果却是有限的,尤其是遇到身患重病的患者,常常祷而不愈,家人、邻里便认为病患被恶鬼缠身、必死无疑,所以往往不等其真正死亡就说他已死,并尽早地将他埋葬或弃之荒野,“祷病不愈,曰鬼所嫉也,弃之野”。由此可知,死变故事中的病患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死亡,而是被家人和邻里活埋了。活埋病患的现象在1949年以前的西南地区较为普遍,尤以活埋麻风病人为多。而有些病患在下葬后病情好转复苏,加之其墓由藤蔓堆盖,并不坚实,故能从墓中爬出。出来后,病患发现自己身处墓地,恐惧万分,于是急切返回家中。人们见状,便以为死者复活,成了“变婆”。
    除了活埋垂危的病患外,西南民间还有活埋老人的习俗。这种习俗直到民国年间仍在贵州部分苗族地区流行。陈国均对此记载道:“此外,生苗又有一种葬俗,是老年人常有厌生求死,请人活埋者……生苗的活埋,据云:年迈之人,当觉他的体力日渐衰弱,发生种种病痛,每晚不能成眠,白天又是东坐西站的发呆,更不能参加与家人间的劳作,满口牙齿脱落,吃东西已困难,也不觉有何好滋味,任何娱乐活动都懒怠问津,终日价度着枯燥乏趣的生活,自谓老而无用,可以死去了”。这里提到活埋的老人体弱多病,说明老人在本质上也是病患。不过,将活埋老人的原因归结为老人自己厌生求死,则似有推卸责任之嫌。前文已述,西南民间在历史上有恐惧疾病和死亡的传统,为避免家庭和社区遭到污染,子孙常常将老人遗弃在山中。由此推断,这里的“厌生求死”更多的是一种洗脱子孙活埋老人罪责的说法而已。出于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像对待其他身患重病的病患一样在老人尚未死亡之前就将他们匆匆埋葬,或许才是活埋老人的真正原因。而某些垂危的老人被活埋后病情好转,则会像其他病患一样挣扎着从墓中出来并返回家中,成为所谓的“变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传说中的变婆往往就是由“死亡的老人复活”而来的:“今贵州近粤西府,思州、古州一带,常有老人已死,子孙埋之月余,或数月,其尸复从地中破棺而出,径返其家,饮食如故,惟不能言语。家人养之旬日,祝送之于野,变为异类而去,或能为虎豹诸兽不一,老妇尤多。凡死后变者,其生时目必圆,人以此辨之。知其死后必变矣。俗皆以‘老变婆’呼之,不为异也。”结合上文分析可知,民间传说的“死亡老人复活”现象看似神秘,其实不过是被活埋的垂危老人好转复苏的过程。
    因活埋而引发民间传说,并不是中国的特例。相似的现象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能见到,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西方民间盛传的“吸血鬼”(vampire)。据赫伯特·梅奥(Herbert Mayo)研究,所谓的“吸血鬼”其实是因假死而被活埋的人。在过去,造成活埋的因素很多,比如人们误把处于晕厥状态的病人当成死人;或者误以为战场上被爆炸震晕的战士已死亡;或者因害怕传染病而将尚未咽气的患者匆匆埋葬,都可能造成活人被埋的现象。而当这些人意识恢复时,往往已躺在棺材中。窒息、黑暗、恐惧,会迫使他们手抓脚踢、撕咬尸布、极力挣扎,甚至破棺而出。人们不解其故,便认为他们是“吸血鬼”复活。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民间便形成了“吸血鬼”的传说。可见,吸血鬼传说的形成与死变故事的形成如出一辙,都是由活埋而引发的民间叙事。综上可知,在过去,不管是得了怪病生命垂危的病患,还是因年老体弱多病而垂危的病患,都有可能被家人、邻里活埋。有些被活埋的病患病情好转,挣扎着从墓中爬出并返回家园,便形成了我国西南地区传说中死而复生的“变婆”。由此可见,死变故事中的“变婆”,本质上就是那些被活埋后复苏的病患。
    在故事主题上,死变故事以“死而复生”为主题,与活变故事的“活人变虎”不同,但二者在情节上却具有相似性,即故事情节具有明显的反复特征。在死变故事中,家人、邻里因恐惧病患带来死亡污染而将其活埋,复苏的病患试图重新融入家园,但家人及邻里将“复活”的病患视为异类并想方设法加以驱逐,最后病患不得不被迫永久离开家园。由此可见,被活埋的病患与家人及邻里在病患去留问题上依然形成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并通过故事情节的反复使得二者之间的张力得以凸显。
     五、结语
    长期以来,我国民间故事的研究多从故事类型学出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对故事背后所关涉的社会问题的探讨却较为薄弱。近年来,民间故事日益引起国内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关注,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如王明珂对岷江上游地区“毒药猫”故事的研究,赵世瑜对华北地区“南蛮盗宝”故事的研究,等等。这些论著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将民间故事置于区域开发、村落结构、资源竞争、族群认同等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加以解读,从而使一些看似荒诞不经和神秘莫测的故事有了具体的社会情景,从而变得更容易理解。受此启发,本文从疾病和人们如何对待病患这一社会视角出发,对我国西南民间广为流传的活变和死变两类变婆故事进行了分析。与前人不同的是,本文认为不论活变故事还是死变故事,都并非荒诞不经的鬼怪传说,而是民间对现实生活中被驱赶和被活埋的两类病患及其命运的隐喻。
    首先,变婆故事在主题上分别隐喻着被驱赶和被活埋的两类病患。在活变故事中,活人变虎就成了变婆,这并不是说人真的能变成老虎,而是民间对疾病患者的一种隐喻性的说法,即民间把病患说成是老虎。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病患受到疾病的影响,身心以及行为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如身体长毛、四肢着地、喜吃生肉、攻击人类等,与老虎具有较多的相似性,因此很容易被民间想象成老虎。另一方面,民间对病患怀有恐惧感,认为他们会污染家庭和社区,应被驱逐,但驱逐活人在舆论上难免会遭到非议和谴责。因此人们需要找到一个正当的理由来驱逐病患,以逃避指责。“活人变虎”,就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人们可以借口说病患变成了老虎,威胁家人和邻里的安全,从而名正言顺地将其驱逐。在死变故事中,死人复活则被民间称为变婆,这并非人死后真能复活,而是被活埋的病患好转后复苏的现象。病患被埋主要是因为民间恐惧疾病,往往把尚未断气的患者说成已死亡,然后将之匆匆埋葬而造成。从以上两类变婆故事的主题来看,不论是把活人说成是老虎,抑或是把活人说成是死人,都不过是隐喻性的说法而已,并非事实,但这两类隐喻性的说法正如汤姆·马森(Tom Mason)等人所言,是一种“污名化”(stigmatized)的策略,为人们排斥和驱赶病患提供了看似正当的理由。
    其次,变婆故事的情节隐喻着被驱赶和被活埋的两类病患的悲惨命运。活变故事的主要情节——变婆离开家园、不久返回村落、遭人们驱赶、最后神秘消失,事实上隐喻着病患遭到驱逐、因思念亲属返回村落、被人误解和驱逐、被迫永久离开的经历。死变故事的主要情节——变婆死后被葬、复活返回村落、被人们诱惑和驱离、最终变为山中野兽,则隐喻着病患被活埋、复苏后返回家园、不被接纳和遭到驱赶、被迫永久离开的过程。虽然两类变婆故事的主要情节略有不同,但却具有两个相同的特点。一是两者的主要故事情节都具有隐喻性,反映了病患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幸遭遇。二是两者的主要故事情节具有明显的反复性,凸显出病患与家人及邻里在病患去留问题上存在的矛盾和张力。一方面,病患得病非其所愿,求生之本能使其眷恋家园,渴望获得亲邻的帮助。另一方面,按照通常的伦理道德观念来说,人们应当承担起对患病亲邻照顾和治疗的社会责任,亦即古人所提倡的“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但这只是儒家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受儒家文化影响相对较小的西南苗、壮、侗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不乏因恐惧病患带来疾病和死亡污染而将其拒之门外。病患与家人及邻里的这种矛盾和紧张的关系,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过去医疗技术水平有限,人们对某些疾病缺乏科学的认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将疾病患者视为威胁社区安全和扰乱生活秩序的潜在因素,并对他们加以排斥。也正是因为这一缘故,具有隐喻性的活变和死变两类变婆故事在古代和近代西南地区特别流行,且常见于地方志之记载。相反,随着解放后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病患与家人及邻里间的紧张关系得到舒缓,上述两类变婆故事的流传也就呈现出弱化的趋势。所以,我们现在在民间听到较多的则是另一类具有童话色彩的、讲述人们如何智斗变婆的故事。
    综上所述,历史上我国西南民间传说中的变婆,其实就是遭到家人及邻里驱赶和活埋的病患。它们的形成与西方流传的吸血鬼(vampire)、女巫(witch)、狼人(werewolf)等神秘形象一样,背后都涉及到疾病(如黑死病、肺结核、艾滋病等)以及人们对待病人的态度,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问题。换言之,当人们因为恐惧疾病和死亡而给某些群体贴上标签的时候,那么与此相关的传说故事也就具有了社会隐喻的意义。
    (本文发表于《民族文学研究》2019年第3期,注释从略,详参原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