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考古遗址公园也要有趣

http://www.newdu.com 2019-06-04 中国文化报 李绾心 参加讨论

    近日,笔者到北京某考古遗址公园走访,发现其考古文化内涵的展现内容少之又少。与经常来公园锻炼的附近居民聊天,他们也表示仅知其名,对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也不甚了解。
    根据2018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国家文物局已经评定公布20个省区市36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面积达61万公顷;另有24个省区市67处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浙江省、福建省等也相继公布了省级的考古遗址公园名单。与此同时,考古遗址公园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据统计,2014年至2016年,24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共接待游客累计超过8000万人次,其中免费游客近4472万人次;年度游客总量分别为2585万人次、2622万人次和2881万人次,游客人数逐年递增。
    考古遗址深埋地下千万年,其中蕴藏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厚。对于普通的观众,遗址清理的文化堆积、房址、墓葬、灰坑等遗迹遗物,离现实太过遥远,显得陌生又“高冷”。没有经过研究转化的阐释传播,观众大多不明所以。毋庸质疑,考古遗址需要直观的展示,才能让观众看得懂,让其中蕴涵的巨大文化价值得到传播,并为当代人所用,而考古遗址公园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展示方式。
    然而,很多建成的考古遗址公园展示效果却不理想,不断被观众吐槽“看不懂”“看不下去”。更多的考古遗址公园,基本上等同于公园,市民去了逛一逛、走一走,跳跳舞、打打球,当作休闲的去处值得推荐,可是否体现了遗址的作用却值得商榷。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很多考古遗址的展示学术支撑不足,包括信息采集、还原研究不到位。考古发掘时的很多信息,比如遗址地层关系、墓葬结构等,可以反映那个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审美,但是很多都没有采集,导致可以吸引民众的故事讲不出来。再者,在遗址发掘完成后,也需要进行多学科研究,以还原遗址的原来面貌,再体现在遗址展示当中。然而很遗憾,在这方面很多考古遗址公园做得远远不够,展示也就不可能尽如人意。
    学术支撑的基础打好,接下来的展示利用也不可以掉链子。考古遗址公园的展示也并不是在公园中立块标牌,严肃高冷地把遗址信息“摆”在上面,也不是在公园里建的博物馆中,把出土文物摆一摆、放一放,而是需要严谨地编写脚本,把学术的东西通俗化、理性的东西感性化、知识的东西趣味化、复杂的东西简明化,根据展示的规律和表现方式,把遗址的故事“讲”给观众。观众的需求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考古遗址公园的设计者不妨放下“学术”视角,考虑观众的诉求,想想观众来此的目的,以及如何才能让观众达到目的,探索让考古遗址公园“活”起来的多样方式,让观众走进其中感觉不虚此行,收获不少。而这也正是目前考古遗址展示所缺乏的。
    遗址展示还可以运用数字化的方式,让阐释的手段更加生动。在笔者走访过的考古遗址公园中,圆明园考古遗址公园是数字化展示的典型范例。观众在圆明园的残迹遗址前,扫描二维码,那些被烧毁的屋宇庭院、亭台楼阁立刻“再现”,还可借助移动导览系统,观看收听图文并茂的全景环视、数字影片等。如此,观众走进考古遗址公园,不仅仅是强身健体之行,还是赴一场文明之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