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博物馆院内李勣墓前,从北向南有石人一对、石虎石羊各三只,石虎为蹲姿、石羊为卧姿,东西相望,是昭陵陪葬墓中最为高大的石刻。从这些石刻前经过,一只“仰望星空”的石羊总能让人驻足观看,拍手称赞。 羊作跪卧状。高139㎝,长146㎝,宽66 cm,昂头闭嘴,大盘犄角小耳朵,前蹄朝上,后蹄下叩着地,体型高大,身躯肥硕,四肢粗壮有力,尤以蹄子为甚,极似马蹄。 工匠以高超的技艺,简洁拙扑的刀法,雕刻出了一只生动可爱、抬头仰望的石羊。这种昂头仰视的独特造型,被昭陵博物馆副馆长李浪涛亲切地比喻为“仰望星空”的石羊。它具有极强的力感和美感,昭陵仅此一件。陪葬昭陵的韦贵妃、长乐公主、尉迟敬德等墓前的石羊,不论体型大小,皆为抬头平视状。 仰望星空状 抬头平视状 唐封演著《封氏闻见记》卷六载:“秦汉以来,帝陵前有石麒麟、石象、石马,大臣墓则有石羊、石虎、石人、石柱之属,皆所以表饰坟垄如生前之仪卫耳。”由此可见,早在秦汉时,大臣墓前就列置有石羊。 羊为六畜之一,是一种本性驯顺的动物,温文尔雅,自出生起,便知“跪乳”。《春秋繁露》记载:“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跪伏的羊,成为谦卑温顺的象征。所以帝王陵前一般不会有石羊出现,因为帝王是威严的代表。 羊者,祥也。在古代,羊字与祥字相通,所以一些铜器中的铭文“大吉羊”就是大吉祥。不仅羊字的含义好,和羊有关的字也好,“真善美”这个人人喜欢的品德,就有两项与羊有关。 秦汉时期,金石多以羊为“祥”,“吉祥”写作“吉羊”,表示吉祥之意。羊是“祥瑞”的象征。西汉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董仲舒称:“羊,祥也,故吉礼用之。”也为岁首吉祥之语,《易记》载:“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所以人们就在正月过年之际,相互祝福说“三阳开泰”,而“羊”与“阳”通用,因此也作“三羊开泰”。三羊开泰图始于明代中期,在清代较为流行,一般画九只羊,称为九阳启泰。这些美好的祈福祝愿,充分反映出人们对理想生活的一种向往和寄托。 羊的形象历来是可爱的、美好的。《诗经》中说,“彼美孟姜,洵美且都。”又说:“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古代姜姓出美女,而姜字又和羊形有关,因此,羊也被人们看成是美丽、善良、知礼、孝顺的化身。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曰:“美,甘也。从羊,从大。”即“羊大则美”。 羊是人类的忠实朋友,是人类的亲密伙伴。传说周夷王时,五位神仙骑着口衔谷穗的五只羊降临楚庭(广东古称),将谷物赠给人们,又吩咐了种植谷物的方法,人类播下谷穗种子,当年就长出了庄稼。从此这里便无灾难饥荒,人民安居乐业。神仙隐去,羊则因盗取谷物种子,被玉帝施法变为石羊。故广州也称羊城,“五羊衔穗群雕”即为城标。为了感谢神羊的舍身之恩,人们在秋收冬藏之后,便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这类秋收冬藏的农家祭祖仪式至今仍有部分农村在举行。 中国是礼仪之邦,在古代,羊不仅供人们食膳,也和猪、牛一起成为祭祀用的祭品。古代艺术中,常见有羊的形象及造型: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山腰上的商代四羊方尊,被誉为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两汉时期的羊形铜灯更是一种吉祥器物,亦称“金羊灯”,有“金羊载耀,作明以续”的寓意;现藏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的匈奴王冠,冠带上面浮雕有羊和狼搏斗的图案,体现出羊顽强勇敢的一面。 在昭陵已发掘的40座陪葬墓中,几乎每个墓里都有不同造型的陶羊出土。 李勣墓前这件注入了双重性格的石羊,既有羊特有的温顺本性,又有一般羊没有的任性和高傲,它的抬头仰视状,正是一种正气凛然的表露,透过它,我们似乎也欣赏到了墓主身上的浩然正气。石羊“仰望星空”、别具一格,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它的唯一性,为我们研究唐代陪葬墓前石刻造型的多样性及这一时期的丧葬礼俗、雕刻工艺等提供了珍贵而直接的实物标本。 李勣,本姓徐,字懋功,名世勣,济阴(今山东曹县)人。投唐后以功得赐国姓。所以,武德、贞观时,他叫李世勣。唐高宗即位,因避太宗李世民讳,遂单名勣。故李勣乃徐懋功也。年十七,入瓦岗军,后随李密降隋。自古英雄出少年,年轻的李勣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武德元年归唐,封曹国公。贞观时,受李世民重用,成为“托孤忠臣”。总章二年(669年)薨,享年76岁,谥号贞武,总章三年(670年)陪葬昭陵。李勣墓为三个封土,依准汉卫青、霍去病为冢象阴山、铁山、乌德鞯山,以旌表他对突厥、薛延陀、高丽用兵的战功。该墓前石刻及高大的“御制御书”李勣碑,保存完好,原地存放,是昭陵200余座陪葬墓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1300余年,它们和李勣墓一起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相伴着,共同见证千余年来的荣耀和沧桑变化。(刘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