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中国史 > 观点 >

多维视角下的慈善义演研究——第二届“慈善义演与近代社会”论坛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9-06-14 中国社会科学网 梁家振 韩星耀 崔 参加讨论

    
     主题报告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梁家振/摄
    
     学术研讨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周磊/摄
    2019年5月24至26日,“第二届慈善义演与近代社会”论坛在开封召开。论坛由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大学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主办,“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珍稀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课题组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安徽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市档案馆等机构和高校的知名学者,以及多家杂志社的编辑约40人参加会议。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祁琛云主持开幕式,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张礼刚教授、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郭常英教授致辞。张礼刚指出,本次论坛汇聚国内一流大学和科研单位的重量级专家学者,围绕“慈善义演与近代社会”这一重大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进而促进中国近代史学科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郭常英指出,中国近代慈善义演作为近代史研究的一项新探索,持续性研讨非常有必要,这既是一项深度探索的需要,也是做好学科交叉研究、促进学者交流的需要。目前随着更多深层次的文献史料日益被发现,研究视野得到了不断扩展,研究队伍也在扩大。希望探索性的研究课题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和参与,出现具有更高学术价值和积极意义的研究成果,使研究向纵深处发展,既促进现实问题的解决,且进一步支撑这项课题研究。
    会议围绕“慈善义演与近代社会”展开,包括主题报告与四场学术研讨。
    慈善义演、慈善文化与近代社会
    慈善义演是一个复合性的概念,“义”为义务,加上慈善,更强调其慈善意义。“中国近代慈善义演”时间跨度较长、参与群体众多、文献史料丰富,在近代社会转型时期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慈善义演亦是一种慈善文化现象。在论坛主题报告中,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周秋光教授、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朱从兵教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所蔡勤禹教授、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陶水木教授分别以《中华慈善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近代慈善义演史料的整理策略问题》《权势转移——从慈善视角看明清以来士与商阶层的变动》《孤岛时期虞洽卿调节民食》为题作了报告。周秋光立足于现实,认为慈善义演是一种慈善文化现象,要重视中华传统慈善文化,在传承优良慈善文化与去除糟粕的基础上,适时推动当代慈善文化转型。朱从兵以近代慈善义演的类型为视角,通过分析慈善义演的构成要素、性质和功能等问题,为慈善义演文献的进一步整理梳理了思路,表达了以慈善义演的时代属性来整理史料的可行性。蔡勤禹梳理了明清到近代以来士、商阶层的变动,认为在社会变革的环境影响下,慈善的主体实现了从士绅到工商业者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新型慈善阶层将一些经营意识和开放意识融入慈善事业当中,进而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变革。陶水木以孤岛时期虞洽卿调节民食为个案,论述了在上海米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虞洽卿在调节民食、稳定米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肯定其维持贫民生计、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多维视角下的慈善义演研究
    在研讨环节,第一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郭辉教授从思想史角度分析了慈善义演研究的定位问题,认为思想史视角的慈善研究本已兴起,慈善义演的思想史探究也急需提上日程,慈善义演可作为实现社会史与思想史融会贯通的着力点和研究领域,从思想载体角度进行解析和思考,对慈善义演的思想资源、思想内涵、思想蕴含、思想影响等进行理解和定位。天津社会科学院任云兰教授考察了近代旅居天津的外侨所组织的慈善活动,认为近代天津的慈善活动由本土士绅、外埠士绅和外国人共同经办,其中外国侨民与宗教团体起到重要作用。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天根教授以新疆慈善义演为切入点,分析了边疆地区的文献整理问题,认为通过慈善义演去研究边疆问题是一个很好的视角,有利于区域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上海大学廖大伟教授通过考察近代上海的音乐义演,认为从西方音乐发展的角度看,上海音乐义演促进了近代西洋音乐的传播,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天津市档案馆编辑研究部副主任周利成通过梳理京津沪三地的梨园界艺人对李世芳家人的义演资助史实,分析了慈善义演筹款方式的多样化特征以及慈善义演对于解决伶人生计问题的重要性。
    第二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曾桂林教授以梅兰芳为个案,分析了民国时期伶人群体对于慈善义演活动的重要作用。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学月刊》编辑部张秀丽以印花税为切入点,探讨了民国时期政府对于义演税费的征免问题,为慈善义演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传播》韦杰副编审通过梳理慈善音乐会节目单,从音乐传播角度解读义演活动,阐明了慈善义演对于传播西方音乐的重要意义。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爱勇副教授以北京《顺天时报》和天津《大公报》为研究样本,论述了政治事件的社会意义与慈善义演的政治性的关系。
    第三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岳鹏星着眼于慈善公益与抗战救亡,指出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慈善公益受到时代印记的影响,在抗战的特定历史时期,慈善义演呈现出民族救亡语境。安徽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高俊聪以“五四”纪念日上的义演为视角,认为慈善义演的举办时间具有特殊性,不同的群体会在特定的节日举办慈善义演,“赋有文化传承、社会教育、公益慈善等多重意义”。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梁家振则以北京窝窝头会为个案,具体分析该慈善机构的慈善义演史实与成效,认为义演是该机构的重要经费来源和宣传手段。
    第四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桑慧荣、贾萌萌、张吉玉、光亚新、韩星耀分别以民初华北灾荒与京津艺界赈灾义演、全面抗战时期重庆劳军公演、票房、同乡会、义演管理等多个视角对慈善义演进行了汇报。
    张秀丽在论坛学术总结中指出,本次论坛旨在推动“慈善义演与近代社会”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讨论的议题集中,既有慈善义演理论和实践的思考,又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的讨论,立意高远;部分论题既展示了戏界艺人、学生群体的慈善公益情怀和社会责任与担当,又展现了慈善区域义演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总体看来,此次论坛议题宽泛,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史料利用丰富,对于深化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慈善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郭常英教授发言 本网记者 崔蕊满/摄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周秋光教授发言 本网记者 崔蕊满/摄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朱从兵教授发言 本网记者 崔蕊满/摄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所蔡勤禹教授发言 本网记者 崔蕊满/摄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陶水木教授发言 本网记者 崔蕊满/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