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世界史 > 访谈 >

向荣:给《世界历史评论》的几点建议和希望

http://www.newdu.com 2019-06-17 世界历史评论 向荣 参加讨论

    
    向荣(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学人简介
    向荣,武汉大学历史学硕士,英国伯明翰大学哲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中世纪学会副会长,中国英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世界史学会会长。
    
    
    向荣教授
    

    代表论文:《英国和中国史学的新趋势:民族史与世界史的对立与破局》,《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5期;《敞田制与英国的传统农业》,《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问题的回顾与反思》,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主编《多元视角下的封建主义》,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传统与近代民主》,李剑鸣主编《世界历史上的民主与民主化》,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世界史与和谐世界》,《历史研究》2008年第2期;《啤酒馆问题与近代早期英国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世界历史》2005年第5期;《英国“过渡时期”的贫困问题》,《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清教论家庭教育》,彭小瑜、张绪山主编《西学研究》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
    主编:《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欧洲社会转型研究论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   
    
    向荣教授
    学人寄语
    以下是向荣老师在《世界历史评论》升级为定期出版的学术季刊之际,给出的寄语:
    随着世界的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迫切需要了解更多中国之外的历史和文化。2011年世界历史从二级学科上升为一级学科,就是对上述需要的一种积极回应。近年来,我国从事世界史教学和研究的队伍不断扩大,研究水平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世界史专业期刊的建设却相对滞后。缺少好的刊物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世界史学科发展的瓶颈。今天,《世界历史评论》在经过五年的试刊之后正式发刊,这是中国世界史学界的一件大喜事,热烈祝贺!作为《世界历史评论》的作者和忠实读者,我希望它在正式发刊之后办得更好。因此,特借陈恒主编邀请撰写“寄语”之际,斗胆提出以下建议或希望,仅供参考。
    首先,确定好自己的定位,办出特色。何为世界历史?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至少从办刊的角度,不宜将世界史简单地等同于国别史、专门史,或以跨文化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史。关于这些专门领域的研究国内已经有了一些好的刊物,如天津师范大学主办的《经济—社会史评论》、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全球史评论》,而且从目前国内世界史的发展势头来看,我们还需要办更多专门类别的杂志。在笔者看来,《世界历史评论》应更多关注世界史研究中重大或带有共性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以英国的《过去与现在》杂志作为借鉴。该杂志是1952年由英国“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创办的,以英国史研究为主,兼顾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R. H. 希尔顿、克里斯托弗 · 希尔和埃里克 · 霍布斯鲍姆长期担任该杂志的编委。创刊之初,《过去与现在》还有一个副刊名《科学的历史杂志》,将两个刊名联系起来我们不难看出办刊人的宗旨:探讨人类历史发展规律,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相互启迪。直到1959年,该副刊名才在新加入编委会的“辉格党人”劳伦斯 · 斯通的坚持下去掉。去掉这个副刊名是为了同机械唯物主义和历史决定论划清界限,但《过去与现在》的实际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在笔者看来,该杂志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特色:一是重视人类历史上重大的理论问题,如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二是重视“自下而上的历史”,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三是立足于学术但不拘泥于学术,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关怀。《过去与现在》杂志创刊较晚,但由于具有以上特色,其学术影响很快超过了《英国历史评论》等老牌期刊,现在是英国乃至整个英语史学界最有影响的刊物。
    
    《世界历史评论》2019年春季号
    第二,提倡好的文风。好的学术期刊对学术共同体的影响是很大的,法国《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主编勒高夫在评《过去与现在》时说,该杂志有一种简约的“清教”风格,刻意选用定性而非定量的文章,举例说明、个案分析而非详尽、冗长或面面俱到的文章。《过去与现在》也未采用传统史学期刊穷举所有的注释方式。1991年斯通在与后现代主义史学家帕特里克 · 乔伊斯的论战中,强烈反对将他及其同道当作“实证主义井底之蛙”看待。他认为英国早已形成与实证主义完全不同的史学传统,在他列举的传统中,放在第一位的是简明的写作风格,避免行话和含糊不清,尽可能将作者的意思向读者表达清楚。文风是与史家对史学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斯通和他的同道,如霍布斯鲍姆都是思想开放、积极拥抱新事物的大家,但他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史学有一些自身特点,是需要坚持的。“二战”后西方史学最大的变化是跨学科,最初是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引入,然后是文学批评理论。斯通和同道一方面从这些新的理论和方法中获取灵感和知识营养,另一方面也考虑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可适用程度。事实上,斯通是最早对战后历史学的社会科学化趋势发出警告的人。1979年他在《过去与现在》发表了《叙事的复兴:对新的旧历史的反思》,指出历史学的“理想模式”是叙事,即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以人为中心,选择一个有意义的主题,注重文字表达等。在他看来,由于社会科学化的历史过分强调结构,忽视时间和变化,过分重视地理、生态和人口因素,忽视人和人的活动,过分迷信统计和数据等,正在对历史学造成伤害。
    
    向荣教授与学生
    第三,将《世界历史评论》办成培养青年世界史工作者的园地。青年是世界的未来,对于世界史学科来说尤其如此。我国的世界史研究起步晚,基础差,目前的总体水平还不尽如人意。这与过去研究世界史的条件有很大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世界史研究工作者缺少到研究对象国或地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很难获取从事原创性研究所需要的原始资料。但这些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年轻人赶上了世界史研究条件大为改善的好时机,但目前国内高校普遍推行的“非升即走”的考核机制也对他们不利。世界史研究外国人的历史,这是他们用情最深、用力最大的专业领域,中国人要赶上还需要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由于目前的考核机制不考虑专业的特殊性,因此从事世界史研究的年轻人压力很大。笔者春节前去法国巴黎开会,见到了六七个在那里攻读法国史博士学位的学生,他们有的是我的硕士生,有的是我教过的学生,他们也对日后在国内的发展感到焦虑。我希望《世界历史评论》多为年轻人提供发表的机会,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只有接力相传才能越来越接近国际高水平。
    我希望《世界历史评论》多为年轻人提供发表的机会,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只有接力相传才能越来越接近国际高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