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肩水金關漢簡(壹)》補釋一則

http://www.newdu.com 2019-06-25 武汉大学简帛网 侯曉旭 参加讨论
(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肩水金關漢簡(壹)》中收錄了一支殘簡73EJT1:249(下簡稱本簡),原釋者釋讀出了簡頭三字“遠望隧”,但檢看紅外圖版(見下圖),簡文甚清晰,尚有釋讀的可能,試補釋之。
    簡文第四、五字殘缺較多,暫擱置不論。第六字余左半部,有論者認為是“第”字,合下一字為“第八”,且西北簡文中常有“第某某隧”、“第某某候”的表達方式。加之第八字左半部又正從“亻”,以此推之,本簡第六、七、八字為“第八候”。
    
    竊以為釋作“第八候”欠安。此簡為殘簡,殘缺右半部。如果釋為“第八”,右部就是空簡,而第四、五字之大半卻恰在右半部。故所謂的“第八”應為某兩字左半,右邊亦不應該是空簡。
    查看第六字的左部圖版,從“匕”“禾”,合下字一撇一豎,可推知兩字應為“穎川”。穎川即是潁川郡,漢郡之一,治約今河南禹州市。潁川郡在秦漢簡牘中多作“穎川”,金關漢簡和《居延漢簡》中亦是多見,略比較於下:
本簡  肩水金關漢簡 居延漢簡
73EJT1:249  73EJT2:61 73EJT3:95 73EJT3:96
    (臨穎)
183.18A
    (穎陽)

    本簡和73EJT2:61、183.18A、73EJT3:96中的穎字寫法十分相似:“禾”的下半部分皆簡化為一撇或一提筆,“匕”則皆做一豎加二或三短橫,可見本簡第六字殘筆為“穎”的左半部分。加之,第七字與73EJT3:95的“川”字比較,本簡第六、七兩字當釋作“穎川”。
    “穎川”確定後我們可以進一步推知下文。
    隨後的第八、九兩字,一從“亻”一從“阝”,清晰可見。檢《漢書·地理志》(下簡稱《漢志》)有:“潁川郡……傿陵”[1],可知傿陵是西漢潁川郡治下的一個縣,治約今河南鄢陵縣西北[2]。西漢建立前,傿陵當已置縣,秦代封泥就有“傿陵丞印”[3],寫法一《漢志》同。在《漢志》凡兩見作“傿陵”外,於《史》、《漢》等史書中多為“鄢陵”,於西北漢簡牘中則尚未見作“鄢陵”者(按:《疏勒河流域出土漢簡》錄有一支“騎士兆□公潁川郡鄢陵邑廣□里□□□”,編號為618。[4]此簡“鄢陵”的寫法目前在西北漢簡中僅此一例,且未見圖版,不排除其以常見地名釋讀或補釋原簡文的可能性,暫不論),而是多作“傿陵”。在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秩律》中,傿陵原釋者釋作“焉(鄢)陵”[5],檢圖版後,发现竹簡於“焉”的左側有少許殘損,或尚有墨跡[6],不能完全排除漏釋“亻”的可能性。傿陵在《肩水金關漢簡》(壹—五)中凡三見(編號為:73EJT2:61、73EJT3:95、73EJT24:261),三簡均寫作“傿陵”,與《漢志》和秦封泥同。取本簡第八、九字與所見“鄢陵”三簡及金關漢簡中其他單字“傿”比較如下:
本簡 肩水金關漢簡 單字“傿” 單字“陵”
73EJT1:249 73EJT2:61 73EJT3:95 73EJT7:96 EPT51:122 73EJT1:120

    由此第八、九兩字應是“傿陵”兩字殘存。
    至此,我們對本簡可以識讀為“遠望隧□□穎川傿陵□□□□”。
    我們可以再從書寫辭例上著眼繼續釋讀。《居延漢簡》、《居延新簡》、《肩水金關漢簡》等西北邊地西漢簡文中常有這樣一類記載名籍的簡:
    滅虜隧戍卒梁國蒙東陽里公乘左咸年卅六自言責   35.6[7]
    禽虜隧戍卒南陽郡冠軍縣聚眾里□  327.11[8]
    廣利隧戍卒梁國己氏陽垣里公乘閻誼年卅三省府九月乙丑出   73EJT7:6[9]
    博望隧卒趙國襄國曲里翟青〼    73EJT10:132[10]
    並山隧戍卒趙國襄國公社里公乘韓未央年卅〼    73EJT22:135[11]
    登山隧戍卒趙國邯鄲鹿里吾延年〼 73EJT26:59[12]
    當曲隧長居延利上里公乘徐延壽    E.P.T56:24[13]
    止北隧戍卒魏郡陰安左池里賈廣    E.P.T59:10[14]
    從中可以總結出一個句例:
    “某某隧+職務(長、卒、田卒、戍卒等)+郡(國)+縣+里+身份(爵級)+人名年數”
    依據此句例,我們可以繼續對本簡進行補釋。首先,在“遠望隧”“穎川”之間的兩殘字應是表職務的。潁川郡位處中原,人口眾多,農業亦十分發達,當地人服役的主要形式是前往西北邊地進行軍屯或從事戍邊。在所見的西北“穎川”簡中,寫有“田卒”、“戍卒”的名籍簡亦是十分常見。另外,簡文開頭已經確定“遠望隧”,所及故本簡所記職務當與戍守相關,西漢簡牘中尚未見“隧”與“田卒”相結合的簡文。再從殘筆看,本簡第四字最大特征就是一橫筆隨之一豎折,符合“戍”字在漢隸中的書寫特征;“戍”的末筆有長有短,本簡應屬短筆,殘存的一點即其殘留。第五字的殘筆,通過比較可知是“卒”字兩橫和中間“人”的左端。因此,此兩殘字識讀為“戍卒”是可以確定的。
本簡 金關漢簡 居延漢簡 地灣漢簡
73EJT1:249 73EJT3:95 73EJT24:754 42.22 183.7 86EDT4:4

    根據辭例,“傿陵”下文構成鄉里信息,而且“傿陵”之下第二字正是里字的左半部分殘筆,亦可知這是一個單字里名,作“傿陵某里”。遍檢西北簡,關於傿陵里名可考者有“東中里”(73EJT2:61)[15]、“步里”(73EJT3:95)[16]、“臺里”(73EJT24:261)[17]、廣□里(618)[18]。比對殘筆(比較圖見下表),本簡的殘筆為“步”字為左上角的豎折十分明顯,故做“步里”較安。
本簡 步里 其他“步”字[19]
73EJT1:249 73EJT3:95 E.P.T44:13B ESC:11A E.P.T57:78

    再次,里下為人名。本簡只可以辨識的是此人名為從“言”之字。鑒於西北戍卒數量巨大,而且多處下層,名實難一考定,不如缺釋。
    最後一字,照常例當為“年”字。年字在西北簡牘中以五個橫筆為常,本簡殘筆為六。西北簡文在書寫時常常幷不十分規範,異體字的情況十分常見。年字在書寫上,橫筆為四、五、六的情況均有。以《肩水金關漢簡》、《居延新簡》中所見“年”為例,試做比較,見下表。
本簡 肩水金關漢簡 居延新簡[20]
73EJT1:249 73EJT24:760 73EJT24:532A E.P.T52:420 E.P.T51:147B E.P.T57:47

    考慮到年字下常緊跟年歲數目字,而此簡並無,或已渙漫已失,或本身就無,因此也並不能排除此名戍卒的名字叫“年”。
    
    
結論

    在補釋過程中,我們先從殘筆較多、比較好識讀的第五、六字入手,確認其為地名“穎川”,再從與前文“穎川”的關係和殘存的部首來確認“傿陵”,由以往語序詞例為依據,進一步補釋出職務、鄉里等信息。結合原有釋文,我們認為簡EJT1:249的釋文為:“遠望隧戍卒穎川傿陵步里□年”。
    
[1]班固 著,《漢書》卷二十八上[M],中華書局,北京,1962年,第1560頁。
    [2]周振鶴 主編,周振鶴 李曉傑 張莉 著,《中國行政區劃通史·秦漢卷》[M],復旦大學出版社,上海,2017年,261頁。
    [3]刘庆柱 李毓芳 著,《西安相家巷遗址秦封泥考略》[J],考古学报2001年,第4期,第444頁。
    [4]林海村 李均明 編,《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M],文物出版社,北京,1984年,第72頁。
    [5]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 編著,《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釋文修訂本)》[M],文物出版社,北京,2006年,第74頁。
    [6]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 編著,《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漢〕》[M],文物出版社,北京,2001年,第45頁。
    [7]简牍整理小组编,《居延汉简(壹)》[M],“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台北,2014年,第109頁。
    [8]简牍整理小组编,《居延汉简(肆)》[M],“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台北,2017年,第24頁。
    [9]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等編,《肩水金關漢簡(壹)》[M],中西書局,上海,2011年,中冊第152頁。
    [10]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等編,《肩水金關漢簡(壹)》[M],中西書局,上海,2011年,中冊第260頁。
    [11]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等編,《肩水金關漢簡(貳)》[M],中西書局,上海,2012年,上冊第110頁。
    [12]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等編,《肩水金關漢簡(叁)》[M],中西書局,上海,2013年,中冊第79頁。
    [13]張德芳 主編,馬智全 著,《居延新簡集釋(四)》[M],甘肅文化出版社,蘭州,2016年,第191頁。
    [14]張德芳 主編,肖從禮 著,《居延新簡集釋(五)》[M],甘肅文化出版社,蘭州,2016年,第117頁。
    [15]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 等編,《肩水金關漢簡(壹)》[M],中西書局,上海,2012年,中冊第50頁。
    [16] 同上,第73頁。
    [17]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 等編,《肩水金關漢簡(壹)》[M],中西書局,上海,2012年,上冊第314頁。
    [18]林海村 李均明 編,《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M],文物出版社,北京,1984年,第72頁。
    [19]諸字形引自白海燕 著,《“居延新簡”文字編》[D],吉林大學,2014年,第502-505頁。
    [20]同上,第502-505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9年6月22日11:3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