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李静 于晋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9-07-02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 李静 于晋海 参加讨论

    【摘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关系的表征,反映了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接触与互动的方式、内容及动态过程。由生活性交往、地缘性交往及结构性交往等构成的民族交往层面,由语言交流信息交流及资源交流等构成的民族交流层面,以及由血缘交融、习俗交融、信仰交融及心理交融等构成的民族交融层面共同生成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不同层级。从心理学视角来看,交往交流交融是不同民族在文化接触、文化碰撞、文化选择、文化心理相融等心理过程中产生的同化、顺应和吸收等信息加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多重回路且循环往复运行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心理机制。
    【关键词】民族;民族关系;交往交流交融;心理机制
    【作者简介】李静,法学博士,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民族心理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甘肃藏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现状及其机制研究”(16AZD040)。
    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在历史上经历过数千年曲折而复杂的进程。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过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国家的统一程度也越来越高。“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保持,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条件所促成的,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华的结果。为世界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为人类的发展走出了光辉道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真实写照、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必然趋势。同时,亦是民族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作为构成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推动着民族团结与共、和谐发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不同群体接触的发生逻辑,在接触范围内存在着递进关系,它反映了民族间接触与互动的不同层面,因此而产生了各民族共生场域与共融平台。可以认为,各民族在交往过程中,只有达到“共生互补、共融相依”的关系,才能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关系影响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关系和谐发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强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除了要关注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外,在更大意义上各民族对他文化的尊重、认同与接纳,形成同质性文化构型的过程,更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形式与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对民族接触与互动进行深层研究对于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题除了需要从其外部效度进行研究外,更需要我们从内部效度入手进行深入研究。透过影响民族关系的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深层解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心理需要进行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等学科视角的研究,要分级解析构成要素并探讨其大脑的信息加工系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