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揭秘古代为何会出现打更 古人这么做是有原因的

http://www.newdu.com 2019-08-09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人打更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是中国古代特有的计量夜时的称呼。古人将夜时分成“五更’,在许多地方的古都、古镇、古代市中心还钟楼和鼓楼,用撞钟、击鼓来报更次,传达夜时,有些地方安排“更夫”巡回于大街小巷报告夜时,使城镇市民明晓时间。
    

    由此可知,古代“打更”的一大作用是报时。所谓的打更,古称击柝。“柝”即用木质制做的一种响器。长尺许,有柄,击之邦邦作响,俗称梆子。夜间巡逻时,边走边敲梆子。打更的更夫,每晚走街串巷,通宵达旦,按时出现,敲梆也敲锣。
    

    全夜分为五个更次,但一夜敲梆六次,第一次出现在晚上八时,以干支讲为戍时,称定更,也就是一更天。锣敲一记,梆连续敲二记作一次,只敲一次,作为一更。二更为亥时,即晚十时。锣声二记,梆敲两次。以后每隔二小时即一更。午夜十二时子夜,为三更天。以此类推。黎明四时是五更天。五更已毕,在夏天就已亮了。
    

    值得一提的是,打更并不是乱敲乱打,而是很有讲究的。从三更起,梆声已不是两记连敲作一次算了,而是单音,每一击作一次。击时保持其节奏感,听起来不单调。春、秋、冬三季,天短夜长,四时敲罢五更以后,距离天亮,最长要达两个小时,所以在五时至六时之间,再加一次“亮梆子”。这次亮梆子不敲锣,只敲梆,而且梆声无规律,形成乱敲,节奏极快,成连续的声音,乱梆子敲后,天基本亮了。
    

    除了报时外,打更还有另一作用——防火防盗。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更夫边打更,边高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提醒熟睡中的人们,注意防火防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