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词条 >

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秦始皇兵马俑:永恒的守卫》展览侧记

http://www.newdu.com 2019-08-20 光明日报 王传军 参加讨论

    “我希望澳大利亚观众能够从本次展览中对中国文化有更多角度的了解。当你看着秦俑的眼睛时,你似乎穿越到了2000多年前的秦朝,与秦人对话。我们希望以现代的展览设计方式,通过古代文物展品和中国当代艺术间的一种传承与对话来向观众呈现中国文化和历史风貌。”《秦始皇兵马俑:永恒的守卫》展览策展人韦恩·克罗瑟斯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与兵马俑一同展出的还有中国当代艺术家蔡国强的火药绘画。这些展览将中国的历史与当代、传统与时尚、永恒与瞬间等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为澳大利亚观众再现了一个多维度的中国历史文化场景,为他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和当代艺术提供了良机。
    兵马俑再次“出征”澳大利亚
    《秦始皇兵马俑:永恒的守卫》展览由中国陕西省文物局和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在墨尔本共同举办,历时近5个月,至今年10月结束,这是秦始皇兵马俑时隔37年后第二次在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展出了10件兵马俑文物,包括秦俑、战马和战车。一起展出的还有150余件西周至汉代的玉石、金器和青铜器,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韦恩满脸自豪地对记者说,在中国之外,即便是大英博物馆,最多也只能借到10件兵马俑文物,而且此次展出的兵马俑文物大多是新发现的。韦恩说,1982年,墨尔本曾首次举办兵马俑展,展出了9件秦俑,也是当时中国境外首个兵马俑展,旨在庆祝澳中建交10周年。自此之后,墨尔本就再也没有举办过兵马俑展。本次展览距离第一次展览相隔了30多年。因为兵马俑对澳大利亚民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民众希望了解古老的亚洲文化,因此他们将兵马俑展览再次带回墨尔本。本次展览展品数量多、规模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他介绍,参观展览的人次众多,估计将有35万至40万人次,表明该展览备受澳大利亚民众追捧。
    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向媒体表示,近些年他们在以兵马俑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和考古方面又有很多新发现,此次来澳展出的很多文物就是新发现的。希望通过举办以兵马俑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物展览,让澳年青一代持续不断地了解古代中国文化,在此基础上了解当代中国文化,增强中澳两国人民之间的互相理解、信任和友谊。
    一万只瓷鸟的时空冲击力
    与兵马俑平行展出的是《蔡国强:瞬间的山水》,展示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家蔡国强的作品,包括一件悬挂了一万只瓷鸟的大型装置。这些鸟儿盘旋在观众的头顶上方,创造出一幅描绘秦始皇陵所在的骊山的三维水墨景象,让观众从视觉上产生穿越时空之感。蔡国强被誉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通过跨学科创作手法,将纸、瓷器、丝绸等中国传统材料与秦始皇和兵马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融合了古代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为了让观众能沉浸式体验展览,走进展品的灵魂深处,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在展览设计上花了不少心思。学设计出身的韦恩对中国历史与文化有着浓厚兴趣与研究,他告诉记者,他们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来策划设计此次展览,力求从视觉和展品上取得最好效果,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比如祖先崇拜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对现代中国人的影响。了解了展品的人文底蕴,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理解中国,理解中国人。
    在这两个同步举行的展览中,蔡国强精心制作的那一万只黑白颜色的小鸟,成为连接两个展览的“黏合剂”。蔡国强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这一万只小鸟从美术馆的入口“飞”到结束口,像一条充满灵性的“时间纽带”,通过它们可以看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这些鸟也反映了当今中国的速度、能量等。他说:“我们每一次去参观兵马俑时,看到几千个兵马俑在地坑里面,会有一种力量冲击的感觉。这与我们在国外观看只有五个或十个秦俑的兵马俑展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想通过一万只鸟飞翔的气势,来表现那种从地坑边感受到的精神和灵性。”据了解,这些鸟是蔡国强回到老家福建德化县全部通过手工制作而成的,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
    让澳观众更好地认识中国
    记者到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采访此次展览时是星期三下午,既不是展览开幕式当日,也不是周末或学校假期,但前来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兵马俑展览入口处更是排上了几十米长的队伍,展品前也是人头攒动。韦恩告诉记者,在周末和学校假期,观众更多,可谓人山人海。许多孩子在父母或曾祖父母的陪同下参观兵马俑展,其中不少大人都是首次看到兵马俑,因此他们希望带孩子来分享这一神奇的经历。
    记者采访当天,现场有来自维多利亚艺术学院的50多名学生,他们三五成群,认真地欣赏每件展品与每幅作品,不时在笔记本上写着、画着或记录着。蕾西和杰思琳告诉记者,作为学习艺术的学生,他们是来寻求艺术灵感和启示的。当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相遇时,会产生一种美妙和有趣的感觉。另一位名叫佩利希卡的学生意犹未尽地对记者说,澳大利亚曾是英国殖民地,所以历史文化有断层,走进中国古代文物展览是一件幸事,这些展品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传承,这种传承能让当今的人们更好地了解自身以及所生活的这片土地。
    当记者告诉韦恩,自己到澳大利亚工作一年多来,注意到当地媒体对中国存在一些片面报道,没想到澳大利亚民众对中国古代文明与现代艺术这样兴致高昂时,韦恩表示,作为一个文化机构,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希望通过文化交流来激发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增进友谊。对其他文化的自我学习远远比只看一些媒体的片面报道要好,文化机构在培养人们的思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当澳大利亚民众来参观兵马俑展后,他们会思考,原来媒体关于中国的一些报道是失之偏颇的。美术馆希望培养个人的思考,不带偏见地去认识事物,这也是文化机构的责任和作用。韦恩认为,美术馆的付出也得到了澳大利亚民众的积极回应,他们在享受一场如此的文化盛宴后,就会有自己的想法。
    (本报堪培拉8月11日电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王传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