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经济与经济学》 (Economy and Economics of Ancient Greece) [美雨宫健 著 王大庆 译 作者简介:雨宫健(Takeshi Amemiya,1935—),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系荣誉教授,计量经济学家。1964年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85年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高级计量经济学》(Advanced Econometrics),至今仍然是该领域的经典著作。1985年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曾经在英国、日本、德国、荷兰、希腊等国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客座或访学。 译者简介:王大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上古史,研究方向为古希腊罗马史和中外古史比较。 出版信息: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7月第1版 目录 前言 致谢 古希腊地图 阿提卡地图 迄至公元前600年的年表 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雅典年表 公元前4世纪雅典年表 度量衡和货币单位 第一部分 历史、社会和文化 第1章 历史 第2章 社会和文化 第3章 雅典的民主制度 第4章 雅典的民主制度成功吗? 第二部分 经济 第5章 “现代派-原始派”和“结构派-实质派”之争 第6章 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经济 第三部分 经济学 第7章 色诺芬的经济学 第8章 柏拉图的伦理学 第9章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第10章 柏拉图的经济学 第11章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学 第12章 功利主义 希腊人名和术语表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译后记 这是一本颇具特色的古希腊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著作。作者雨宫健(Takeshi Amemiya, 1935—)先生是一位日裔美国学者,斯坦福大学著名的计量经济学家。在他五十几岁的时候,为了研读古希腊的著作,开始学习古希腊文。后来,为经济系的学生开设了“古希腊的经济与经济学”这门课。2007年出版了这本薄薄的小书,实际上是他为该课程编写的讲义修改而成。 关于本书的特点与价值,我想从三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第一,本书最鲜明的特色,就是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贯通古今的对话意识。作者在利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古希腊的经济和经济思想进行考察和分析的同时,也努力吸收和借鉴近些年来西方古典学界对古希腊的历史、哲学和伦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力图在直接研读希腊古典著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应该说,这种跨学科的研究难度很大,国内外的此类著作并不多见。通过这项新的综合研究,作者试图说明,与现代社会不同的是,古希腊人的经济生活既不是一种独立发展的,更不是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活动,而是附属于当时的政治、军事、宗教、哲学、伦理道德等非经济领域,或服从于它们的需要,或受到其强烈的影响。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古代社会的经济状况做出科学的分析和系统的考察。作者认为,把古希腊人的经济生活和经济思想放回到当时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中去看待,是一种合理的“回归”和“复原”;与此同时,作者力图找到古人和今人的接合点,并展开跨越时空的交流。可以说,作者对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伦理学基础的功利主义思想所进行的种种反思和批判,正是建立在从古希腊人的经济生活和经济思想中获得的启示的基础上,这些启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解决生活在以经济活动为中心的现代人的种种困惑。 第二,本书涉及古希腊经济史研究的重大学术问题,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全面运用是一大亮点。尽管本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作者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古希腊的经济属性问题,即古希腊文明是农业文明还是工商业文明。该问题自19世纪末德国学者提出之后,100多年以来,在西方受到了经济学界、古典学界、历史学界和社会学界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包括马克斯·韦伯、卡尔·波兰尼、M.罗斯托夫采夫、M.I.芬利在内的很多著名学者,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该问题的讨论,其主流观点几经变化,对立双方的争论延续至今。雨宫健先生的这本著作正是西方学术界近年来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的最新的研究成果之一,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引入也使本书成为最具特色的研究之一。尽管古代社会缺乏较为完整的和可靠的统计数据,但作者在尽可能多地收集和分析已有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计量方法,绘制出一幅关于雅典经济结构和运行模式的较为完整的图景。笔者认为,不论作者的结论如何,成功与否,对于上述问题的讨论无疑提供了一种新的维度。 第三,虽然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希腊,撰写目的主要面对欧美学生和学界,但对中国学者来说,无疑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近年来,古希腊历史的研究在我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其中,古希腊的经济属性问题也成为一个关注的热点。据笔者粗略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直接或间接涉及该问题的学术论文多达数十篇,专著多部。在中国的外国史研究中,这样的“拳头问题”并不多见。与古希腊相仿,古代中国不但有着发达的工商业,留下了丰富的经济史资料,对经济活动本身也有很多深入的思考,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争论和问题也不少。值得注意的是,与西方学界关于“古希腊的经济属性问题”的争论相仿,“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问题”也得到了长期的关注和讨论,而且,中西方这两大史学研究课题还呈现出很多相似和相通之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古代世界各个文明的经济生活既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也不乏地区的或区域的特色。这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状况为历史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和广阔的空间。在这个意义上,本书的译介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个问题在西方学界进展情况的了解,推动国内的相关研究,而且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物。 雨宫健先生与本书译者合影 笔者和雨宫健先生的结识十分偶然。2006年,就在雨宫健先生这本著作出版的前一年,由我的博士论文修改扩充而成的专著《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2010年6月,我收到了雨宫健先生从美国发来的电子邮件,信中说他从学生那里知道了我的这本书,很想与我取得联系。没过多久,他就把这本书邮寄给我。起初我并不了解雨宫健先生的学术背景,后来才知道,他是一位世界著名的计量经济学家。之所以主动联系我,不仅是因为我们在古希腊的经济史和经济思想上有着相近的研究兴趣,而且,继古希腊文之后,他正在刻苦学习中文,尤其是中国的古文,准备就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经济和经济思想进行一些比较研究。 2011年10月,雨宫健先生专程从美国来到北京,在我任职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为师生们做了一场题为“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的经济和经济学”的学术讲座,不仅吸引了很多本专业的学生,还有不少其他专业和外校的同学慕名而来。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我陪他参观和游览了一些博物馆,也谈了很多各自感兴趣的话题,这次见面让我得以近距离接触并了解了雨宫健先生。他个子不高,目光炯炯有神,话虽然不多,但逻辑清晰,简洁明了,一如本书的风格,显现出计量经济学家的做派。他操一口流利而标准的美国英语,不太会讲中文,但十分热爱中国文化,尤其喜爱唐诗,而且还能写上几首古体诗。从谈话中透露出,除了给学生授课之外,雨宫健先生目前还有很多新的研究计划正在展开,七十几岁的他仍旧思维敏捷,精神矍铄,健步如飞,一个人拎着一只小旅行箱往返于世界各地,这样的精神头和充沛的学术热情真的很令人佩服。 雨宫健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讲座 此后,我们一直保持着邮件的往来。在我提出想把他的这本书翻译成中文的时候,他欣然应允,并撰写了中文版序言。在这里,对雨宫健先生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祝他健康长寿,并期待新作早日问世。 最后,感谢商务印书馆的杜廷广先生为本书的翻译和出版提供的大力帮助。感谢青岛的丁方先生提出的一些数据和计算上的修正。由于译者在语言和专业知识上的种种局限,一定还存在不少问题,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和读者的批评指正。 王大庆 2018年3月 (本文及图片由王大庆提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