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讲好敦煌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

http://www.newdu.com 2019-08-2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朱羿 张娓 参加讨论

    8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时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他勉励文化工作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为构建“一带一路”服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敦煌研究者中引发强烈反响。围绕敦煌学研究、敦煌莫高窟等相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明确新时代敦煌文化研究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物保护与中华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强调了文物保护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令人振奋、催人奋进。”作为莫高窟的守护者、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难掩激动之情。她回忆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洞窟,参观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全面了解壁画、洞窟的保护情况和学术研究情况,每到一处听得认真、看得仔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文物保护的核心问题和新时代敦煌文化研究者的使命担当,对当前我国文物保护和文化事业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未来莫高窟的保护注入了强劲动力,我们将以讲话精神为指引,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把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的实际行动。同时,充分发挥莫高窟在国际文化遗产领域的重要影响力,继续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丝路沿线国家文化资源共享,联合建设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文物保护和文化弘扬基地,努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表示。
    彰显民族文化自信的文化瑰宝
    敦煌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一千多年前,世界四大文明在这里交融互鉴,孕育出盛大辉煌、流经千年的文化奇迹,莫高窟便是典型的例证。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田澍表示,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瑰宝,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特色最鲜明的文化艺术宝库之一,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精彩画卷,是中国文化自信、文化包容、文化自觉的真实写照。在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莫高窟具有特殊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认为,敦煌的例子再一次证明,正是不断地与其他文明展开丰富而深入的交流互鉴,中华文明才得以延续,不断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朱岩石表示,敦煌文化的艺术高峰出现在隋唐时期。通过隋唐石窟的壁画、雕塑可以看到,那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隋唐文明吸纳了南亚、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等世界各地区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时又向世界展示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
    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与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时还强调,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具体到敦煌学及相关的文化遗产工作,王巍从考古学者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他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考古学界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吸收了欧美学界的一些考古学技术方法和理念,同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田野考古的传统,归纳探索人类历史文化发展规律的特点,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中国考古学。考古学以实物见证古代人们之间的交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在促进民心相通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中国考古学界未来将积极筹办世界考古论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把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考古发掘合作落到实处,不断增强中国考古学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争取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国际交流和民心相通方面,作出独特的贡献。
    田澍认为,相关研究者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的精髓,深刻理解敦煌文化的思想,以极大的自信和胸怀,博采众长,讲好中国故事,将莫高窟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同时,要打造敦煌学研究的高地,构建具有中国话语权的敦煌学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努力做新时代中国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
    朱岩石在实际工作中深切体会到文化遗产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他表示,考古工作者要切实在实际工作中为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作用,通过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深入地解读古代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讲清楚这些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郑炳林表示,相关研究者要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敦煌文献挖掘,强化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解读敦煌让世界认知中国,不断扩大中国文化传播的国际影响力。要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激励体制,吸引更多的学者参与敦煌学研究,扭转“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被动局面,真正使敦煌学研究中心回到中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