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清代文庙铜编钟

http://www.newdu.com 2019-09-19 收藏快报 黄诚 参加讨论

    ■江苏溧阳 黄诚
    从鲁哀公立孔子旧宅为庙以岁时祭祀孔子起,至清康熙帝、乾隆帝亲至京师太学和阙里孔庙参与祭孔活动。关于孔子(文庙)的祭祀活动,尤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在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统治社会中几乎从未间断。东汉元和二年(85)章帝过鲁,祭祀孔子,作六代之乐,成为文庙用乐之始。隋唐时期形成专门祀孔乐章,确定乐章数,而后历代更迭发展,逐渐成为一套完整的乐舞体系。其间乐器的种类和配件非常讲究,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材料(又名“八音”)制造。编钟属金属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系。
    江南溧阳文运绵长,据东汉《校官碑》记载当时溧阳长潘乾就曾“构修学宫,宗懿招德”,以教化当地百姓。之后历代学宫文庙屡废屡兴,尤其入清之后地方官员多次兴修学宫,以显示文教兴旺。溧阳市博物馆中收藏有一枚清代溧阳学宫文庙祭祀奏乐所使用的铜编钟,铜编钟铸造于清雍正十年(1732),整器铸造精细且保存完整,编钟高30、腹周长72.5厘米,重达7公斤,和战国时代编钟原型的扁圆而下口带角的造型颇不相同,该编钟为圆酒桶形,腹腰稍宽,下口平齐,顶饰镂空桥形钮,用于穿系,钲部有三排乳钉,编钟钲间有铭文,一面有纪年为“雍正壬子(即雍正十年,1732年)”,另一面镌刻有乐律名“仲吕上”及“文庙编钟”字样。最早应配有木质框架用以悬挂打击奏乐,因时代久远,编钟的木制框架已不存。
    清代编钟在康熙朝进行了制式改革,不再以小钟发高音,大钟发低音,而是统一了编钟的大小,以钟壁的厚薄和重量来调节高低音调。编钟一套16枚,分别对应十二正律与四倍律,钟壁依次由厚至薄,奇数为律,偶数为吕,由低至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倍夷则、南吕、无射、应钟。这枚编钟就是当时文庙一组编钟中仅剩的“仲吕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