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铁血将军刘永福出生

http://www.newdu.com 2019-09-23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历史上的今天】1837年9月11日捍卫南疆虎铁血将军刘永福出生
    

    立志做大事
    刘永福,又名刘义(刘二),号渊亭,1837年9月11日生于广东省钦州古森峒小峰乡(今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扶隆乡小丰村)。
    刘永福祖上在广西博白县东屏乡富新村。有年天大旱,生活无着,其父、叔迁徙钦州古森峒小峰乡,以农耕兼小商为生。因家穷,其父至40岁,才娶邻村已有一子的妇女为妻,次年生下永福。
    刘永福天资聪慧,5岁知道把沟里的鱼钓回家,不足10岁就帮父母干活或给人打短工,13岁到河滩上做船主佣工。到15岁时,被雇为滩师(行船引航员),常坐在船头熟练指挥船只穿过险滩,博得船主一致称赞。刘永福还从父亲那里学得了一身好武艺。
    刘永福17岁那年,母亲、父亲、叔父相继病故。从此,他与体弱多病的李保哥相依为命。
    1857年,广西西南受太平天国运动影响,各地农民揭竿而起。看到如此形势,刘永福对天长吁:“大丈夫不能为数百万生灵造福,已觉羞;况日啖稀粥以充饥,尚不能继,又焉可郁郁久居于此乎!吾当出而相机作事耳!”
    刘永福料理好家事后,与乡人邓阿富、曾阿已、凌阿文、哥利及李保哥6人赶往隆州,投奔郑三的起义军。
    刘永福先是在郑三旗下当先锋,以后又转到吴三、王士林、黄思宏、吴阿忠部下,四处奔波。因清军镇压,起义队伍被打散。刘永福高大威勐,武艺高强,有仁有义,渐渐地有一帮兄弟汇集到他身边。
    1866年秋,刘永福领着200多名兄弟在归顺州(今广西靖西县)的关帝庙里焚香结义,立七星黑旗,成立黑旗军。为逃避清军追剿,1867年率黑旗军离开广西进入越南,用计诛戮了盘踞一方的恶霸盘文义。1869年率黑旗军到达保胜(今越南老街),又驱逐凶狠成性的土皇帝何均昌。从此,黑旗军军威远震,民众纷纷送子弟参加黑旗军。
    为越南平寇
    刘永福1867年入越,历经无数次战斗,后来他在台湾抗日时说:“吾在越国时,三次与法逆交兵,一战而法附马安邺授首,再战李威利分尸,三战而法全军焚灭,共计法兵死者不下万人。”其实,说三次,指的是重大战斗。
    1872年,法国驻西贡交趾支那总督杜白雷决定大举向越北进犯,委安邺为东京(今河内)远征军司令。次年10月占领东京。越南国王四处告急,派大臣黄佐炎到保胜(今越南老街)请刘永福出兵援救河内。刘永福眼看越南濒临国破家亡,祖国边疆将要遭受侵略者的铁蹄蹂躏,十分气愤,果断地率领黑旗军1000多人奔赴河内前线。12月21日,黑旗军阵斩骄横的侵略军头领安邺,大获全胜。法军被迫撤出越南北圻。越南国王授刘永福副领兵衔。
    法国并不认输,法国总理茹费里敦促国会增加侵略军经费,并任命海军大校李威利(又译李维业)为东京远征军司令。1882年4月26日,法侵略军再次攻占河内,越南政府接连六次催请刘永福出兵驰援。刘永福义愤填膺,写了《黑旗军檄告四海文》,揭露法殖民主义者“虏越南、欺中国”的滔天罪行,并在河内城外表决心:“为越南削平敌寇,为中国捍蔽边疆!”1883年5月19日拂晓,法军两个海军陆战队,配备野战炮和远射程山炮,向黑旗军阵地勐烈轰击。刘永福沉着机智,使用了古今中外战例中从未有过的“死人翻生”战术,把法军杀得尸横遍野,李威利和副司令韦医黄发被割了一半。法军威风扫地,黑旗军军威大振。这就是着名的“纸桥大捷”。
    “纸桥大捷”威震敌胆,名扬中外,越王晋升刘永福为三宣提督,加封一等义勇男爵。法军称刘永福为“我们惧怕的唯一敌人”。越南人民誉其为“北圻之长城”。“刘二打番鬼,越打越好睇”的民谣从此传播。事后,保胜等地人民为纪念刘永福建盖了“刘公庙”。
    李威利死后,法交趾支那(越南北部)总督杜白雷无地自容,拼老命孤注一掷,派海军将领孤拔领军,多次偷袭或攻击黑旗军,第三次占领河内,进逼老街,战火又蔓延中国西南边疆,直接威胁中国的安全。1884年8月16日,法国军舰突然袭击福州马尾港中国军舰,驻军奋起反击,全国人民纷纷要求抗法。清政府认识到形势的严重,于8月26日颁布“上谕”,正式对法宣战。同时授予刘永福记名提督,命其收复北圻。从此,中法战争爆发。
    1884年10月,刘永福发表《刘军门誓师文》,怒斥法军罪行,指出:“越南有难,中国必为援助”,表示“贼与吾誓不两立,吾与贼义不共存”,号召本军将士“各奋神威,转战无前,有进无煺”。11月9日,进攻左育法军,毙伤敌300多人,占领左育。1885年3月2日,黑旗军在宣光下游用炸药设埋,炸死炸伤法军近两千。3月23日,黑旗军与滇军在临洮大败法军,歼敌近两千人,缴获枪械什物大批,并乘胜收复广威府等10余州县。法军败局已定。
    由于黑旗军配合,冯子材指挥的清军又取得了镇南关大捷的胜利。这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第一次胜利,促使法国茹费里内阁倒台。
    

    黑旗刘永福
    渡台抗日寇
    1885年,刘永福从越南回国,后担任闽粤南澳镇总兵之职。他塬带的将士有3000余人,但清政府以节省军费为由,下令裁撤所部,最后只剩下300人,组成两个营驻守南澳岛。
    1894年7月,日本挑起事端,随后甲午战争爆发。日本把侵占台湾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台湾形势危急。
    为加强台湾防务,刘永福奉命带兵前往台湾助防,但部下军兵只塬有的300人,显然不够。两广总督谭钟麟将“闽浙总督饬募防厦乌合之人仓猝成军”的潮勇1000拨给刘永福,让他分作两营,先行带赴台湾。刘永福先赶回广州燕塘旧居,布置招募旧部将士4营2000人的事宜,然后赶到潮州,将改拨给他的1000潮勇带到汕头,一边训练,一边候轮渡台。
    刘永福奉旨赴台湾帮办防务,按理应该先到省城台北拜谒督办防务的台湾巡抚邵友濂,但邵却不给刘这个应有的礼遇。当刘永福在汕头候船渡台时,邵友濂却要清政府电示:“刘永福赴台南。”9月3日刘永福率1000潮勇,乘坐专程前来接运的两艘轮船,直航台南。
    刘永福一到台南便巡视台南4县防务,他深感必须统筹台岛,防务才有把握,于是上奏清政府称:“兹承恩命,帮办台湾防务,事繁责重,深惧弗胜。查台湾地势孤悬,四面受敌,必南北联络一气……永福惟有殚血诚,一切筹防事宜,帮同邵友濂悉心办理……”
    清政府觉得刘永福有勇有谋,于10月7日电示邵友濂:“刘永福前在滇粤与洋人接仗,威声颇着……”
    鉴于朝廷看重刘永福,邵友濂改变了慢待刘永福的态度。后来极力挽留他在台北帮助办防。刘永福逗留台北期间,到基隆、沪尾等处要口视察统筹防务,还将自己在越南抗法战争中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守军,并亲自指导守军开挖地营,又亲自到澎湖岛视察,整顿防务。
    形势变化,邵友濂调离,刘永福专程拜谒刚升任署理台湾巡抚的唐景崧。10月28日,刚正式署理巡抚的唐景崧第一次向清政府报告台湾防务,就决定由“刘永福专防凤山东港至恒春一带——惟刘永福仅带两营,不敷展布,商属派员回粤,增募四营。恒春至东港防营,均归节制,以一事权。”实际上就是排挤刘永福于全台防务之外。
    随着清军在黄海战败,1895年4 月中日两国订立了《马关条约》,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为此,清政府下旨,将驻台湾的文武百官调回内地。5月22日,台湾省巡抚唐景崧电询刘永福意见,刘永福复电:“与台存亡”。6月1日,命刘永福兼署台湾镇总兵。6月4日,唐景崧携子出逃后内渡。于是,组织领导保卫台湾的重任主要落在刘永福的肩上。
    渡台抗日最困难的是募款筹军饷。刘永福到台南后,军情紧急,军饷困难。他在1895年1月致《上总理衙门禀》中说:“粮饷、军火均关紧要”,而“台湾孤悬海外,口岸甚多……既无粮饷,何能招军?言至于此,不禁痛哭。”日本入侵台湾后,省会台北府库所存银两,全被唐景崧卷走。饷械两缺,处境极其困难。
    为坚持抗战,“保我神圣国土”,刘永福把“筹军饷为第一着紧要之事”。一是频频去函去电求援。如《致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电》中说:“闽粤饷无济,台南已无法可筹……痛哭乞援,望切望速。”当时,大陆同胞纷纷响应,掀起了支援台湾的抗日高潮。但清政府公然阻挠,严令沿海各省总督、巡抚“不得丝毫接济台湾”。李鸿章竟令上海电报局扣留各处汇去台南作为军费的款项。政府拨款基本无望。二是派人到内地乞饷接济。刘永福先后派了易顺鼎、罗六琴、吴桐林等回内地找总督、巡抚乞饷求援。但所到的直、鲁、闽、粤等省都封疆,大吏“无一应者”,均以不敢违圣旨为辞拒绝接济。经易顺鼎、吴桐林努力,筹得军饷少量。三是以台湾省台南官银钱票总局和“护理台南府正堂忠”的名义,发行台南官银币,向各商户借款筹饷,这对筹集军饷起了较好的作用。
    日本以武力胁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后,要强行霸占台湾。任命海军大将桦山资纪为“台湾都督”,率“台湾总督府”官员赴台。5月27日,陆军中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统率精锐近卫师团2万兵员,乘军舰29艘,从冲绳出发入侵台湾。开始对台湾施行殖民统治。
    1895年8月,在台北已经失陷,台中军民正同日军展开血战的时候,桦山资纪给在台南抗敌的刘永福送来劝降书,要刘永福放弃抵抗,及早投降。刘永福庄严地宣告:“余奉命驻防台湾,义当与台湾共存亡……保此人民,成败利钝,在所不计……”显示了刘永福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刘永福在台领导抗日保台武装斗争前后5个月,进行了多次战斗,尤其是1895年8月下旬的八卦山之战、10月上中旬的台南保卫战尤为惨烈。八卦山之战打死少将山根信成等 1000多日军;台南保卫战,黑旗军、义军及义勇1万多人抗击日军海陆军4万多人,击毙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毙伤敌数千人。据日本资料记载,在保卫台南战斗中,刘永福的炮兵“直至我兵突入阵地时尚不煺走,炮手6名终死在炮侧。虽为敌人,其勇敢真值得赞叹,可称为日中战争以来未曾有的勇兵”。
    据日本史学家的资料记载:“日军投入49835人的兵力和26214名随军夫役,付出了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近卫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以下4642人阵亡的代价,花了4个月时间,才勉强地占领了台湾。”
    三拒“总统印”
    1895年6月,日军占领台北,对台实施殖民统治。清廷官员怆忙内渡,只剩下刘永福兼署台镇总兵。此时的台湾,乱茧一团。此间,台南各界数千人集会,公推刘永福为“台湾民主国总统”,并铸银印一颗,文曰“台湾民国总统之印”。各界代表集中将印送与刘永福,并说明全台各界数百万生命公举他出任“总统”。过两日,各界委派代表又将印送与。又过3日,代表们再行送印,刘永福拒绝接受。
    有人认为,就形势要求而论,当时台湾正群龙无首,若刘永福出任“总统”,就可名正言顺地调动各种因素,指挥各种力量进行抗日;也可通过国家间相互关系向各国求援,争取国际支持,把台湾抗日进行到底,但刘永福始终不肯干。那么,刘永福是怎么想的呢?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人民自古是中华民族的骨肉同胞。倘若出任所谓“台湾民主国总统”,那就意味着分割祖国,导致山河破碎,民族分裂。所以,接受总统之印,当上台湾“总统”,就是破坏国家的统一,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刘永福三拒“总统”大印,每次皆胸怀坦荡慷慨陈词。第一次,刘永福说:“你等百姓公推我做总统,送印而来,可以不必多此一举!此印不能打的。无论如何都要打赢,方可完全领土。今日之事,军事也,土地之存亡,人民之关系,千钧一发……区区之印,无能为力……请将印带回销之可也。”第二次,刘永福说:“前次送来我已不受,今又何劳诸君耶?夫势如斯,情同骑虎……诸君送印来,莫非为欲保身家、固土地,不甘为蛮夷牛马而已。”
    刘永福旗帜鲜明而又斩钉截铁地再三告复世人:他不要“总统”印绶,要的是“完全领土”、“上国衣冠不沦夷狄”、人民不为夷狄牛马,要的是将士绅民同心协力,打赢日本,转危为安。
    刘永福三次拒任台湾“总统”,决非推委保台抗日之责,而是为保国家统一领土完整,更有力地保台抗日。事实确是如此。其后不久,刘永福受台众推举,担任台湾抗日盟主,与台湾各界代表歃血盟誓。
    英雄暮年
    1900年,义和团运动席卷京津,帝国主义列强出于共同的目的,要清王朝镇压义和团,否则就派兵帮助“剿除”。5月28日,英、俄、日、法、德、美、意、奥等八国一致决定:以“保护使馆安全”的名义,调兵进入北京城。面对列强咄咄逼人之势,慈禧被迫发出宣战诏书,发檄各省起兵勤王。在给李鸿章的电文中,特地点名要让刘永福领兵北上。刘永福听了李的话,表示:“卑职纵然已是年迈七十的老朽之身,但决不能让夷匪再犯我天朝。望大帅拨兵,卑职即刻北上!”
    刘永福招募了两营兵丁,昼夜兼程,赶赴北京。到了湖南衡阳时,因朝廷来电称已与列强议和,才率部返回广州。
    1915年,刘永福闻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78岁的老英雄“一时愤慨填胸,白发怒举,面赤亮如重枣,目棱棱欲射人”,即召集家人于三宣堂祖厅声讨,“抗电北廷,请缨与战”,愿以“老朽之躯”充当先锋,与夙敌决一死战,“死而无憾”。后来虽未成行,却展现了英雄气概。
    1917年1月9日,刘永福与世长辞,时年80岁。当时出任总统的黎元洪了发来了唁电,电称:“钦州渊亭,国之宿将,遽闻溘逝,骇悼殊深。”并要国务院拨给银元2000元为他治丧,还派专人查明刘永福“生平事迹,付国史馆立传。”
    为了纪念刘永福,民国钦县特地将城内一条街名命为“永福路”。其事迹编入民国《钦县县志》。1996年9月,国家教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6个单位命名“钦州市民族英雄刘永福故居”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后,钦州市政府将另一条大街命名为“永福大街”,在他的故居前建了广场。刘永福的事迹也写进了现代史和中小学教科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