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遵义海龙屯考古 揭开一段军事秘密

http://www.newdu.com 2019-10-10 贵阳晚报 黄黔华 参加讨论

    从遵义海龙屯考古工作站获悉:根据出土文物并结合资料分析发现,400多年前的平播之役,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冷热兵器的对抗。在这次战役中,明军使用了降倭攻坚。
    从2012年开始的遵义海龙屯考古发掘、研究,已进行了8年,累计出土的各类文物及残件达到上万件。在这些出土文物中有一批兵器,包括多种箭簇、铁刀、铁矛、铁弹、擂石。
    考古人员说,这些兵器大多为明代物品。兵器虽锈迹斑斑,有的连移动了一下都可能折断,但透露的历史信息却十分重要。
    海龙屯上出土的冷兵器与热兵器发射的弹丸
    海龙屯关口之一飞龙关
    1600年,明朝廷调集了20多万大军,分为8路杀往播州,开启明万历“三大征”之首的平播之役。播州末代土司杨应龙带着骁勇的土司兵,凭借坚固的关口,以及祖上数百年经营播州积累的实力,与来攻的明军展开激烈厮杀。
    研究发现,双方在战役中投入了各种武器。其中,属于冷兵器的有大刀、长矛、弓弩、擂石等兵器,种类繁多,其中仅用于远距射杀的箭镞,就有多种类型。
    但同时,在出土文物中也发现了不少铁弹、石弹等,这是典型的早期热兵器发射的弹丸。而一些描述破屯之战的资料,也有代表火器的“铳”字出现。
    根据这些发现,并结合相关的资料,考古队确信,平播之役中,使用了一定数量的枪、炮。而这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已知最大规模的一场冷、热兵器的对抗。尤其是最后的破屯之战,这种对抗尤为激烈。
    贵州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副馆长李飞认为,对抗中,使用先进热兵器的,是代表明朝廷的明军。播州土司的士兵,仍以大刀、长矛、弓弩、擂石等对抗。
    据了解,在明万历时期,以火铳、火炮为主的火器,是很先进的武器。但当时,在中国即便是国家军队也没大量装备。
    播州土司虽势力强大,但其修建的海龙屯城墙、关隘上,也未见射击孔、炮台等火器设施。同时,朝廷在制造火药必须的硫磺上实行禁运,由此可推断播州土司没有这类武器。“在战役中后期,土司军队也可能通过缴获,获得了火器,但数量极少,甚至无法使用。”他说。
    那么,代表国家意志的明朝军队,攻打海龙屯时的火器从何而来?又是谁在操控这些火器?
    研究发现,万历年间的明朝军队,不善于使用火铳、火炮等火器。但攻打海龙屯的明军将领刘铤麾下,却有一支善用火器的队伍。
    资料显示:平播之役前不久,明军在朝鲜进行了平倭战役。期间,刘铤缴获大量倭寇火器,并将俘虏的部分倭寇进行改造后,成建制编入麾下。而他这种将降倭编入明军的做法,在当时明军中并非个例。
    “他可能在随后的平播战役中,使用了一批善于使用火器的降倭来攻坚。”李飞说,尤其是在战役最后阶段的破屯之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