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讯(记者 刘冕)中国档案部门现存最古老的纸质公文档案、有关西藏归入中国版图的元代档案、明代的“金书铁券”、科举制度的最后一张金榜……昨日,《中国档案珍品展》在北京市档案馆开幕,全国30余家档案馆携200余件镇馆之宝京城首秀。其中第四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8件(组)档案是首次展出。 “考虑到档案的特殊性,展出的所有档案都是复制品,但每一件都能称作无价之宝。”市档案馆工作人员说,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7亿5千余万卷件。此次展览展出的50余组、200多件档案展品是它们中的“代表”。它们均收录于《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有的还入选了《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孔子世家明清文书档案、《四部医典》、贵州布依族古文字档案、盛京内务府册档、五当召蒙古文历史档案、四川自贡岩口簿档案文献、《尺度经·智者意悦》、卡瓦山佤族酋长印谱等8件档案入选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为首次展出。 进入展厅,每走一步都仿佛重温了历史的某个“高光”时刻。一件唐代档案是中国档案部门现存最古老的纸质公文档案,记录了对寇贼骚扰进行剿捕等事由。它形成于唐开元二年,距今足有1300年了。1900年,这件档案从敦煌石窟藏经洞中被找到。一件元代档案上,用八思巴文字和古西藏文书写着中国元朝中央政府任命西藏地方官员的圣旨和文稿。专家说,这体现了元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是13世纪西藏归入中国版图的原始证据。明代的“金书铁券”,即民间俗称的“免死金牌”也在展柜中亮相。这件“铁券”是熔铁铸文,形如板瓦,内容为明英宗诰命制文。 清代以来,档案内容更丰富,册文、诰命、遗诏、国书、禀文、玉牒、合同、税单、照会、信函等悉数登场,内容涉及地方保甲制度、地理舆图、邮驿交通、科举考试、兴修水利、外交等方面,反映了清代宫廷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清代大金榜长19米,高将近1米,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殿试“大金榜”,也是历时1300年的科举制度的最后一张金榜。众多影视剧中提及的“康熙传位遗诏”也在展厅露脸。档案馆特意配合展出了一段小视频回答有关雍正继位的问题。专家说,雍正暗中加笔篡改遗诏只不过是民间传闻而已,因为这份遗诏是用满汉蒙三种文字书写的,根本不存在“传位十四子”或“传位于四子”的字眼,雍正继位是合法的。 近代工商档案有江南机器制造局档案、大生纱厂创办初期档案等,再现了在帝国主义以及封建势力的压迫下,中国民族工商业曲折发展的艰难历程。民国档案还有梁启超草拟的护国讨袁檄文、孙中山先生“博爱”题词、陈嘉庚先生组织侨工的函等,见证了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 一件件档案或记载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或印证某一历史史实,或记录一段鲜为人知的秘闻轶事,从不同层面折射出从唐代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市档案馆介绍,这些展品包括唐、元、明、清、近代的珍贵档案,跨越千年时空、展现皇家珍藏、揭示旷世之谜、印证历史结论。 该展览将长期陈列,市民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入馆免费参观。本周起,市档案馆除每周一至周五正常开放外,每周六10时至17时也将开放。 本报记者 甘南摄 相关新闻 两场展览 下周国博亮相 本报讯(记者 刘冕)下周,国博将连开两场展览。其中,“行远同梦——华侨华人与新中国特展”将展出270件珍贵展品。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将邀请到全球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亚到场。 下周三,“行远同梦”展率先开幕,270余件展品将从家国情怀、心系中华、赤子丹心、共创辉煌、砥砺同行五个单元,从不同角度展示华侨华人、归侨侨眷对祖国的深深眷恋。 下周日,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揭开面纱,索菲亚机器人、真空管道下的胶囊列车等120余件作品将亮相。此次展览的主题确定为“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与科学融合”。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士、荷兰、奥地利、澳大利亚、土耳其、俄罗斯、波兰、日本、印度以及中国国内多所艺术院校、研究机构等带来了120件展品。其中包括新媒体艺术、工业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纺织与时尚设计、陶瓷设计,以及其他体现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创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