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光明图片 甲骨学走过的120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草创到辉煌、从史学研究到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发展历程。甲骨学在前进中曲折发展,具体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如何?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宇信研究员。 1899年—1928年: 甲骨学的草创时期 王宇信介绍,从1899年至1928年,是甲骨学的草创时期。1899年,王懿荣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甲骨文,引发了学界的研究热潮,而私人挖掘或盗掘的甲骨也日渐增多。这一时期基本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产生了许多奠基性的成果。如罗振玉搜集了很多甲骨,并且考证出甲骨的出土地是殷墟。王国维则以甲骨拼合方法研究商史,将这一时期的甲骨文研究推向高峰。 1928年—1949年: 甲骨学的形成时期 草创时期的甲骨出土以后,被外国人收购了很多。为了保护甲骨不再外流,而且如果能确定殷墟为商代晚期都城这一考古标准,那么往前推夏代和原始社会,往后推周代和汉代都会比较容易,因此,民国时期的中央研究院决定发掘殷墟。王宇信介绍:“1928年,当时的中央研究院派董作宾调查安阳殷墟是否存有甲骨,结果发现确有遗存,于是开始对殷墟进行科学挖掘,出土了很多甲骨。这就开启了甲骨学的第二阶段,即形成时期。” 中国人自己发掘了殷墟,也培养了大量的考古专家。1949年前后的甲骨文学者几乎都在殷墟工作过。这一时期的甲骨学成就突出:首先,董作宾带领殷墟考古发掘出了很多甲骨,根据地下出土的甲骨进行分期断代,总结出了五期分法。其次,郭沫若等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商代历史,开辟了甲骨学新纪元。再次,胡厚宣撰写了《甲骨文商史论丛》,董作宾研究出《殷历谱》,把甲骨学研究推到一个全新阶段。 “当时主要是抗战时期,他们在颠沛流离中延续了中国文脉,并且达到了很高水平。”王宇信说。 1949年—1978年: 甲骨学的发展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科院就设立了考古研究所,开始发掘甲骨。当时有人说,甲骨文的辉煌是在前50年,并不看好大陆的甲骨学。但是,胡厚宣和于省吾等学者凭着坚定的信念,带着徒弟艰苦努力,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把甲骨学延续了下来。 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搜集、整理甲骨文资料和编写《甲骨文合集》,解决资料匮乏的问题,同时,学者们开始对甲骨文的分期断代和社会性质等展开研究。 “郭沫若的奴隶社会说得到了当时大多数学者的认同。当时的研究弊端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够准确、视野较窄,而且由于历史原因,时停时续。尽管如此,由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甲骨文合集》于1978年出版了。”王宇信说。 1978年至今: 甲骨学的全面深入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成果卓著。《甲骨文合集补编》《甲骨文合集释文》《甲骨学通论》等著作,总结了甲骨学过去100年的成就。而自新世纪以来,甲骨学者凝心聚力,在《甲骨文合集》的基础之上,对甲骨文进行精细化整理,又推出了一批著作,而且以拓本、摹本、照相三位一体的更臻完善的甲骨文著录方法也开始在研究中大量运用。王宇信介绍:“改革开放以后,新的甲骨文著录书有十几种之多,著录了新甲骨1.9万片。”同时,学者们还认出了一些新字,编撰了一些字典,以反映甲骨文著录和文字考释的最新成果。 同时,商史研究也迎来高潮。中国社科院编写的11卷本《商代史》,可以说是补充商史空白的研究著作。在编《商代史》的过程中,学者们发现某些字的考释和理解,影响了研究的深入和对商代社会的认识。 目前,学界在继续着力整理甲骨、公布甲骨,争取发现新字,同时,把全部数据输入电脑,做成数据库。有的学者希望能依据社会历史、考古,找到甲骨文的造字依据。再有就是重奖甲骨文研究成果,比如认出一个字奖励10万元,就代表了一种鼓励的方向。“希望更多人能投入甲骨文研究。”王宇信说,“在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项目已正式启动,学者们相信以现代科技及传统相结合的方法,一定可以做好甲骨文的考释工作。” 谈到手头的工作,王宇信介绍,他们正在编撰《甲骨文合集》第13册《拓本收聚》。“第13册早年收录的是摹本,由于方法不规范,许多摹本是照样子画的,与实际有出入。我们正在收集整理这些甲骨的拓本,用拓本公布会更准确一些。这是当前甲骨文研究的最新成果,即将在文物出版社出版。” 对甲骨学的前景,王宇信满怀期待,但他同时指出:“目前最根本一项任务,还是要做好甲骨文普及工作。” (本报记者 刘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