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词条 >

湖南发现一处珍贵农业文化遗产填补历史空白

http://www.newdu.com 2019-11-04 新华网 谢樱 席敏 参加讨论

    新华社长沙11月3日电(记者谢樱、席敏)记者3日从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获悉,中心考察组10月在湖南郴州资兴市清江镇代头村调研时,发现了一处我国目前所知村落建筑类型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年代序列最清楚且仍活态传承的,因“庐”成“聚”成“衢”的村落建筑遗存。
    据史料记载,“庐”指农民为了便于农事而在田野之中临时建造的居所。随着农事需要的增加,“庐”又生“庐”,便形成“聚”,就是村落,而“衢”是指四通八达的道路。“街衢相经”是历史上中国村落的一类型制。“这些有关中国村落起源与发展演变中的生长现象和形成特征,在代头村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说。
    代头村是一座因聚族而居形成的黄姓村落,村落现有常住人口256人。村落现存民居建筑多为两层,有单体式、连体式两种类型。连体式民居一般由2-3栋单体式建筑组合而成,左右连栋,前后连衢(道),排列整齐有序,秩序井然。
    记者看到,在联排民居中,东西向宽,可供车行;南北向窄,可供人行;中间或两侧设排水沟。居住区外围两侧靠近良田处,建有专门的家禽猪牛马用厩舍,既可保持居住区的卫生整洁,又便于耕种,充分体现出村民的智慧和规划理念的先进。
    考察组指出,一方面,居于盆地中央的居所和位于村落外围两侧、靠近田土一方的牲畜马厩,说明这是为便于农事而建,恰好可以见证历史上因“庐”成聚的村落生长现象。另一方面,连体式建筑和“三明五暗五式”的居住空间形式,可用于补充解释汉、魏以来因豪族土地兼并,弱小族群的耕地与土地严重不足而压缩聚落空间的现象。
    代头村遗存完好的历史建筑有60余栋,长度23米至84米不等,分别建于清代、民国初期至新中国成立前后和20世纪80年代三个时期。考察组认为,作为一处农业文化遗产,代头村这种型制与形式的村落建筑,明显不同于一栋一院、一户一式的民居,尚不见于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是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研究类型中首次发现,也为研究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农耕文明和传统村落建筑的形成与型制,提供了极为可靠的范样物证,具有补充民居建筑研究的学术空白的重大价值。
    与代头村相邻地带的多个村落,也遗存有型制相同、形式近似的村落建筑。尽管这些周边遗存在保存的完好度和规模面积上远不如代头村,但是却说明这类传统民居建筑在该区域是集中连片的,而并非历史学、文物学上所说的“孤证”“孤例”。
    “之所以说代头村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是因为它能够印证中国传统村落在其起源与发展演进过程中的历史文献记载,如《诗经·小雅·信南山》中的‘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汉书·食货志》中的‘在野曰庐’;《三国志》中的‘入魏郡界,村落整齐如一’等一系列的有文献记载却不见实物的早期村落的建筑型制与空间形态。它不仅具有重要的证史、正史和补史的文物价值,而且鲜活地证明了包括其建筑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其聚族的血缘性、内在文化的稳定性与传承性的悠长久远。它是中国传统村落早期形成与发展期的活化石,具有重大的保护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胡彬彬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