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同江市是赫哲族主要聚居区,全市现有赫哲族人口1565人,约占全国赫哲族总人口的1/3,主要居住在街津口、八岔两个赫哲族乡。近年来,同江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考察八岔村时的重要指示和对赫哲族群众的殷切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国家兴边富民行动决策部署,在加强党的领导、发展民族经济、改善民生福祉、繁荣民族文化、促进团结共融等方面精准发力,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经济共同发展、边疆和谐稳定的目标,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赫哲族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针对同江既是边境城市,又是赫哲族聚居区的实际,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实施差别化政策扶持,强力保障少数民族发展进步。 加强党的领导。实行“一把手”工程和赫哲族乡优先发展原则,对民族工作主动研究,并将民族工作纳入全市总体发展规划、党建工作规划、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编制了旅游村镇建设、乡村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保护等专项规划,引领赫哲族乡村科学发展。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加快八岔村率先致富奔小康工作方案》等8个政策文件,重点在发展经济、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强有力扶持。 强化组织保障。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深入开展“党旗固边”党建示范工程,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农民党员“五带头”活动经验做法在黑龙江省推广。认真落实民族干部政策,确保两个赫哲族乡行政“一把手”在赫哲族干部中选任,赫哲族乡科级干部、一般干部和村干部分别占同级干部的43.8%、25%和100%。八岔村党支部书记尤明国被中组部评为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加大资金投入。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重点向赫哲族乡村倾斜,3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41个,向上争取民族政策资金4000万余元,市财政局每年将300万元民族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从财力上支持保障赫哲族发展。 依托优势特色,引领赫哲族群众率先致富奔小康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鼓励,引导民族乡村依托自身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今年,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实现脱贫,赫哲族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正在向小康阔步迈进。 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打生态优势牌,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依托寒地黑土优势,在八岔和街津口两个赫哲族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促进土地流转3.8万亩,大力发展日本山药、大球盖菇、寒地玫瑰、黑果花楸等特色种植业。二是打资源优势牌,发展特色渔牧产业。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加快推进赫哲族群众以养代捕。三是打民族特色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依托赫哲族民俗特色,主打赫哲族文旅品牌,推进城区、街津口、八岔旅游差异化发展。2016年以来,八岔乡、街津口乡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0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多元。 狠抓民生改善,不断增强赫哲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的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赫哲族聚居区社会和谐、百姓幸福。 推进基础设施改善。完成了村级文化综合服务中心、车船停放场、垃圾处理站、集中供水和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赫哲族村内有线电视、自来水、电话、道路硬化、住房砖瓦化率均达100%。为八岔村免费实施煤改电清洁供暖项目,当地群众率先告别了燃煤供热历史。 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建设改造了两个赫哲族乡标准化学校,编撰了《赫哲族传统体育项目》等6套教材,开设了民族文化课程,赫哲族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改建了两个赫哲族乡卫生院,实现了“小病不出乡”目标,新农合参合率达100%。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实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屯、进农户、进网滩(打鱼的河滩)等“七进”活动,积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组织了十佳文明村屯、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开展了向高庆国、曹辉发、刘海荣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街津口乡渔业村和八岔乡八岔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尤桂兰家庭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加大传承保护,提升赫哲族文化影响力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的要求,我们深挖赫哲族“八大民俗文化”内涵,在挖掘、保护、传承、发展上做足功课。 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建成了集展览展示、文艺演出等功能于一体的赫哲族文化中心,赫哲族博物馆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民族画院在同江设立了写生创作基地。编排了《赫哲婚礼》舞台剧,伊玛堪歌舞剧《拉哈苏苏》晋京展演。 重视文化传承保护。赫哲族伊玛堪说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乌日贡大会等5个项目被列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先后争取专项扶持资金180万余元,用于教学传承和人才培养。全市建设了3处伊玛堪传习所,涌现出吴宝臣、尤文凤、尤秀云、吴桂凤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八岔村志》被列入首批中国名村志。 开展文化对外交流。八岔村与俄罗斯、缅甸、泰国等国家的名村建立了友好关系,与北京果园村等国内的8个少数民族村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冬钓》《桦皮高帽舞》等文艺节目多次远赴俄罗斯、日本等国家进行展演,促进了赫哲族文化的国际传播。 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各民族凝聚力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嘱托,增进感情交融,共同发展进步。 在文化上互动。成功举办5届“佳木斯·同江中俄边境文化季”系列活动,活动规模及影响力不断扩大。举办了乌日贡节、渔猎文化节、呼日堪文化节、八岔冬捕节等节庆活动,首创冰上马拉松赛事。 在感情上互融。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引领,开展了“民族团结邻里节”“赫汉手拉手、民族心连心”等联谊活动。 在固边上互助。深入推进军警地共建共育,广泛开展“爱民固边”“同心筑堡垒”等共建活动,与边防部队、派出所合力推进精准扶贫、管边护边等工作,切实带动党干群、各民族、军警民“三融合”,促进了边境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中共同江市委书记、国务院第七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的模范个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