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20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柒)》荣获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时隔两日,再传喜讯:《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成果发布。自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清华简”以每年一辑的速度出版,显示了该整理团队攻坚克难的态度和决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公布了什么新材料?具有哪些宝贵的研究价值?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教授撰文详细解读。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中西书局2019年11月版)整理研究报告共收竹简124支,刊布《治政之道》《成人》《廼命一》《廼命二》和《祷辞》5篇新发现的珍贵文献。 5篇文献的主体内容 《治政之道》篇共43支简,简尾有编号,首尾编联无阙。经研究,我们发现该篇与《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治邦之道》所收27支简属同一篇文献。由于该篇文献篇幅宏大,简文分属两位抄手抄成,一位抄手所抄简尾有编号,另一位所抄无编号,两位抄手所用竹简长度也略有差别,因此,按照常识我们将这篇长文分成两篇。现在复原为一篇文献后,该文共有70支简组成,约3230字。根据篇首“昔者前帝之治政之道”句,遂定篇名为《治政之道》。 《治政之道》是一篇罕见的长篇政论文章,简文鉴古论今、气势恢宏,纵论治邦理政之道,主张为政者当自上始,修身修德,施教以用民;举而有度,兴贤用能,勿使令色富贵;勤恤百姓,度力以使,均利兼爱,勿虐民滥刑;亲睦邻国,慎武力,兴文威;修内政,通商旅,来远人,凡此等等,可见这是一篇研究先秦政治和思想史的重要佚文。 《成人》篇共30支简,主要记述了“成人”向王(后)陈述典狱刑法的言辞。根据简文“成人”的口气,“成人”大概相当于《书·盘庚上》《诗·荡》之“老成人”、《康诰》之“耇成人”,指“年老成德”、资高望重的辅弼之臣。简文中不知确指何人,很有可能是作者虚拟的人物。 《成人》篇开头谓司正失刑,妖象横生,王遂征询群臣,以求对策。由此引出“成人”回答王的四段言辞,每段均以“成人曰”发端。“成人曰”第一段开宗明义,论述法律乃治国纲纪,得之则兴,失之则亡,从正反两面论述了法治的重要性。成人认为“司正荒宁”,刑法沉滞,就会出现“五无刑”,以致祸乱并出,邦家不宁。这段简文涉及“司正”“典狱”“五盗”“五审”“五臬”“五辞”等先秦法律用语。 “成人曰”第二段陈述典狱司正断案的原则,强调秉心中正,要兼听“两造”陈述,广泛采证,稽查案件疑点,参考对比相关案例来最终定谳。这段论述涉及“刑”之五“无赦”“五争”“五常”“五正”“五罚”等重要法律概念。第三、四段以嘉榖“五时”生长为喻,提出“德政亦用五时”,告诫王毋败坏刑法,要以法循绳百姓过失。 《成人》篇简文以成人之口阐述了法治观念、法律意义、司法制度、断狱原则等问题,包含丰富的法治思想,是一篇重要的先秦法制史文献。 《廼命》两篇,《廼命一》为12支简,《廼命二》有16支简,竹简下端各自分别编号。两篇简形制相同,为同一抄手所书,内容相关联,都是训诫之辞。篇题取自两篇篇首二字。《廼命一》诫训嬖御迩臣,要求他们忠君勤事,尚德布惠,敬身相上,谨言慎行,勿强取豪夺,以保其室家。《廼命二》诫训同宗群父兄弟,要求他们恭民毋淫,勠力同心,相收相恤,慎密言语,昌德扬善,尽心相上,夙夜从事,以保全宗室。 《廼命》两篇每以“毋或”之辞引出禁诫之语。这种训诫格式,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所载鲁国盟誓之辞“毋或如东门遂不听公命”等类似。《廼命》两篇的训命主体没有明确记载,从所命对象分别是嬖御迩臣、群父兄弟以及“朕唯箴汝”“出纳吾诰命”等话语,可以推论发出训命者应该是王。这类训命与《书》类文献中的训诰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更加针对嬖御迩臣、群父兄弟可能发生的某些行为而发出训诫,具有明确的警戒训示目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王对当时王室贵族状况的深切担忧及试图防范控制的努力。 《祷辞》篇共23支简,简原有编号,篇题据简文内容拟定。《祷辞》与《廼命》两篇为同一书手所抄,祷辞多用韵语,是一篇祷祠地祇的告事求福之辞。《祷辞》共分八段,祷告地点有某邑之社等,祷告对象有后稷、东方之士正、东方之白马、君夫、君妇等。祷辞内容涉及祝祷地点、对象、祭品、仪式等,目的是祈求神灵保佑其里邑昌盈,祛害趋利。 在楚地出土的包山简、新蔡简、周家台简等均有祭祷类内容,但主要是记载祭祷过程;九店楚简《告武夷》、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马禖》《梦》等短章以及新蔡简部分残简也属于祷辞,但像这样完整的长篇祷告之辞则是首次发现。这篇祭祷告文篇幅完整、内容丰富,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楚地祭祷习俗和相关文献的认识和研究。 先秦治邦理政和法治思想重光于世 清华简每辑研究报告的整理完成,都给我们带来惊喜。本辑发布的5篇文献,在失传2300余年后重光于世,极其珍贵。这些文献为先秦时期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前所未见的新材料,具有值得进一步发掘的价值。根据初步研究,我们有以下一些粗浅认识。 《治政之道》《成人》等篇对先秦思想史、法制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其中蕴含的治邦理政和法治思想,对推进当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治政之道》篇应是楚人当时创作的一篇作品,文中论述“远监夏后殷周,迩监于齐、晋、宋、郑、鲁之君”,据此大体可以确定该文写作于战国中期前后。这篇政论文主张的修身、治国、教民、选贤等,体现出明显的儒家政治思想和学说,如开篇说“六诗者,所以节民、辨位,使君臣、父子、兄弟毋相逾,此天下之大纪”;篇中谓君子德风,小人德草,上之所好,下亦好之;黄帝四面,不出门檐而知四海之外;敦睦邻国,兴亡继绝,聘问以时,祭祀以礼等,都是比较典型的儒家思想。同时,篇中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一些说法,比如节葬节用,是比较典型的墨家思想;寡欲不争、刚易折毁而不可恢复、武可犯而文不可犯等,是比较典型的道家思想;“君臣之相事,譬之犹市贾之交易”、士农工商世守其职,则近于法家思想。诸如此类,体现出以儒家思想和学说为主导,兼容诸家思想的特点。这篇文献丰富了我们对战国时期政治思想史的认识。 《成人》篇以“惟郘中秋,方才胶黄,司正失刑,土多见妖,流而淫行”开篇,从记录时间和方位所用词语来看,这可能是一篇楚人论述法治的文献。简文所称之“王”,应是楚王。这篇简文是出土文献中目前所见唯一一篇珍贵的先秦法制史文献,对先秦法制史研究的价值不言而喻。从这篇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法制思想的渊源和发展变化。比如成人论述法治的意义时有这样一段话:“古天氐降下民,作之后王、君公,正之以四辅:祝、宗、史、师,乃有司正、典狱,惟曰助上帝乱治四方之有罪无罪,惟民纲纪,以永化天明。”这段话与《孟子·梁惠王下》所引《书》“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显然相关。前人认为孟子所引即《周书》,清华简第五辑《厚父》篇有“古天降下民,设万邦,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乱下民之慝”等语,很可能就是《孟子》所引述之《书》。从《成人》这段文字不仅可以看出其引述和沿袭《厚父》篇的有关文字和内容,而且简文还增加了“正之以四辅”“乃有司正、典狱”等内容,显示出《成人》篇对西周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成人》简文与《书·吕刑》的关系更为密切,如简文说“凡民五争,正之于五辞,五辞无屈,正之于五常,五常不逾,正之于五正……五正之疵,惟交,交惟过,过而信”。《吕刑》作“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简文与《吕刑》内容和文字相近,显示《成人》篇与《吕刑》的密切关系。《成人》篇主张“司中司德,监在民侧。毋非中非察,以作不度。各中乃信,惟辜惟法”。简文对“中”的强调和论述,与《吕刑》“罔中于信”“爰制百姓于刑之中”“罔非在中”“罔不中听狱之两辞”“今往何鉴非德于民之中”等关于“中”的基本观念一致。《成人》篇强调“德政亦用五时”,刑法要顺应德政,主张“五时不度,司事有诛”。这类思想与《吕刑》篇所说“德威惟畏,德明惟明”“朕敬于刑,有德惟刑”等对“德”的推崇极为一致。顾颉刚曾怀疑:“《吕刑》可能成于楚”“乃楚之刑书”。(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中华书局2018年)楚简《成人》的发现及其与《吕刑》的密切关系,对顾颉刚关于《吕刑》“成于楚”的说法有利。《成人》篇可否成为顾氏《吕刑》“乃楚之刑书”说的新证据,值得进一步研究;《成人》篇首句“惟郘中秋”与《吕刑》篇名是否有某种关系,也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无论如何,《成人》篇对先秦法制史和《吕刑》的研究都是一个重要发现。 丰富了对先秦竹书形制的认知 《治政之道》“同篇异制”现象,丰富了我们对先秦竹书形制的认识,对建构先秦简帛文献学和出土竹书的编连整理有启迪意义。 《治政之道》与清华简第八辑《治邦之道》合成一篇后,是出土文献中目前所知篇幅最长的单篇政论文献。《治邦之道》之所以被单独分出编入第八辑,主要依据简的形制、书体等确定。按照形制的明显差别分为两篇,合乎我们已经建立起的对竹简分篇编连的经验认知。但在整理第八辑《治邦之道》篇时,我们已发现该篇简文开头有缺环,还发现编为第14号的一支简与前后简内容不相关联,且简的下端有墨点标记,因此认为这可能是一支“衍简”。在整理第九辑《治政之道》篇时,课题组成员发现一些现象,提出《治政之道》与《治邦之道》可能是同一篇文献。经过对反印墨痕、内容、用字和用词习惯综合分析后,初步确定二者应合而为一。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治政之道》自编为第42号与第43号两简相互错位(即第43号简应接41号),且第42号简为《治邦之道》篇书手所抄。当我们将《治邦之道》篇第14号所谓“衍简”移到篇首时,正好与《治政之道》篇第42号简内容衔接。至此,第14支简那个墨点才真相大白——原来它是书手表示这支简是其抄写部分的首支简,他还抄写了另一抄手所抄部分最后一支简(即第42号简),由此,《治邦之道》篇首缺环和第14号简无法安放的困惑遂涣然冰释。两篇合璧之后,其契口和编痕完全一致,且原《治邦之道》篇最后一支简(即第27号简)有绝止符号,表明这是一篇完整的长文。关于这篇“同篇异制”简文的考辨及其对简帛文献学的意义,贾连翔先生有专文考论。 《廼命》《祷辞》等不仅内容独特,也属于一种特别的文体,它们的发现对楚地祭祷习俗的研究以及先秦文体学的研究都提出了新课题。这五篇文献中出现的不少新字新词,对楚文字疑难字的考释、上古汉语的研究也都很有价值。 在新发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整理研究报告中,我们也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还有一些疑难字词未能彻底解决(如《治邦之道》“五种岁刈”的“刈”字就没有明确认出),对有些文献的性质和理解尚有待深化。清华简每辑整理研究报告的出版,只是为学术界提供一个研究文本,随着报告的问世,深入的研究工作实际上才真正开始。我们期待得到学界的批评指正,更希望有更多不同学科的学者积极参与,共同深入探讨和发掘这批新材料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