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考古百科 >

宋夏时期说唱摩公式罗

http://www.newdu.com 2020-01-05 《收藏快报》2019年12月1 李进兴 参加讨论

    图1 庄浪县博物馆藏“说唱人陶模”
    图2 西夏博物馆藏“持鼓男童摩睺罗”
    图3 海原县民间藏“持鼓女摩睺罗”
     
    ■宁夏海原 李进兴
    1992年,海原县宋夏遗址临羌寨出土了大量的陶人、陶模等,其精美的工艺、生动的孩童和人物形象吸引了我,等到礼拜天就骑上摩托车去乡下,拍一些照片回来。那些时用的是胶卷机子,县城都是小照相馆,多都拿到外面去冲洗,很多胶卷都容易冲坏。那时候,还没有网络,信息闭塞,而且一个小县城,文博专业的图书资料奇缺,获得和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与知识的渠道主要来自于报纸。大约是在十多年之后的2004年8月份,我在图书馆翻阅报纸时,从中发现了在《甘肃日报》上有一篇报道,署名是《甘肃文物精华:北宋五神伏龙陶模》,作者刘继涛,初步了解了庄浪县出土陶人、陶模的情况。这与海原县临羌寨遗址出土的陶人、陶模非常类似,这促使我开始了解庄浪县的文物。但真正了解庄浪县博物馆所藏宋代陶人、陶模(摩睺罗),还是在2019年5月卸任之后。为了便于寻找资料,我在孔夫子书网开了一个地摊,把地方书籍上到网上,与同行进行交流,这才认识了庄浪县博物馆的李晓斌研究人员,我们开始相互交流了文博资料。
    庄浪县位于六盘山的西麓,而海原县则处在六盘山的西北麓,都在六盘山山脉的边缘上,庄浪县也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县。值得一提的是,在庄浪县博物馆藏有一块音乐题材的摩睺罗,被他们命名为“说唱人陶模”。这件陶模(图1),高5.8、宽5、厚1.6厘米;泥质红陶,平面呈椭圆形,背面略呈平面状;头上梳角髻,身穿寿纹马甲,腰系钱袋,双手持竹板,边走边唱之态,形象生动,神态自如。
    这不由使我想起了流行于唐宋时期的道情来。当时流行的道情多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有坐唱、站唱、单口、对口等表演形式,以渔鼔、筒板伴奏,故又称“道情渔鼔”。那么庄浪博物馆藏的“说唱人陶模”,应该反映的是道情渔鼔中的“筒板伴奏”之类型,没发现以“渔鼔”伴奏之类型。在海原县的宋夏遗址中,却出土了不少持鼓说唱摩睺罗,现展陈在西夏博物馆的“持鼓男童摩睺罗”(图2)就为一例。男童头戴荷叶式毡帽,帽子用红带系于下巴下,条形围巾搭在肩上,一头滑落在右手臂上;左手曲悬抬起,紧握拳头,右手曲放在渔鼔上,并作拍击之状态;陶人屈膝盘坐,足蹬毡靴。用黑彩描绘陶人的眼睛、额头上的头发和衣服;用红彩描绘陶人的眉心、嘴唇和结绶,用黄彩描绘陶人的脸部和身体上裸露的部分;用褐彩描绘鼓身上的花纹。人物体现很富态,雍容华贵,整件作品很真实、很生动、很逼真。作品用高度的写实与彩绘传统相结合的手法,雕塑出了一个有动态感的道情渔鼔孩童的形象。在这类摩睺罗中,也有持鼓女摩睺罗(图3),在海原县民间就有收藏。持鼓女摩睺罗高约20厘米,彩绘,高发髻,双辫挽于耳后,身着衽领衣服,两腿屈膝并足而坐,腿上置鼓,双手作击鼓状。
    需要说明的是,南北道情伴奏用的器具有所不同,差异也比较大。南方多用的是竹筒式的鼓类,受条件之限制,一般都比较细,有长短之分,声音比较细小;而北方多用的是木头制作的“渔鼓”,比较粗,鼓声浑厚、粗犷。说唱摩睺罗,衣着、发式、形态及所使用的说唱工具等各异,体现了宋夏时期市井民众的娱乐生活之百态,绚丽多彩,是我们研究当时社会生活背景的一个重要资料。如能收藏到一套,可称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