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学 > 语言文字 >

中国民族地区多语教育研究成果的国际化

http://www.newdu.com 2020-01-10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王革 参加讨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内学者对多语教育的研究基本经历了文献综述、理论引进、模仿研究等几个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研究范围从语言习得拓展到语言实践、语言政策乃至语言工程。研究的学者也从单一的语言教师(民族语、汉语和外语教师),逐步扩展到教育学、民族学、社会学、心理学、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专家学者。 
    这种趋势和变化,既反映了“二语习得”的跨学科研究进展,也反映了国家、社会和个体对多语教育的认识和期待。就语言学习的目的和功用而言,多语教育也从培养中国学习者利用多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过程,转向利用目的语传播中国的语言与文化,并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 
    中国民族地区的多语教育研究正处在最好的历史发展时期,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通过国际期刊介绍中国各地的多语研究现状和成果。值得欣慰的是,实证研究越来越被重视和采用,研究的内容大多是中国的“本土”问题,但在原创性和国际可理解性方面还有上升的空间。在这一问题上,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提出了“要努力实现中国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国际化,即本土化、原创性、国际可理解性”。她认为,本土化是前提,原创性是基础,国际可理解性是关键,它们互相联系、联动作用、缺一不可。在《我国应用语言学理论国际化的标准与挑战》一文中,文秋芳教授又系统地阐述了其观点:“鉴于应用语言学学科的本质属性,我国应用语言学理论国际化的前提就是要直面中国本土问题,否则国际化无从谈起。”说到原创性,她认为,“要能提出解决本土问题的本土方案,这一方案不仅能有效应用到本国实践中去,而且要与西方范式有所不同”;就国际化而言,她认为“所创理论中所用的话语必须与国际相关理论有联系,或者说该理论能够与现有国外相关理论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比较和对话”。 
    在多语教育研究方面,有越来越多的华人学者成为发表多语教育研究成果的顶级国际期刊的编委,甚至成为主编或联合主编。比如英国伦敦大学的李嵬教授,为《国际双语学报》的现任主编;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高雪松副教授是《国际双语教育和双语现象》的中国专刊的客座主编。在他们的引领下,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将他们的研究成果用英语向海外传播。 
    随着中国学者在国际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的与日俱增,中国人的语言生活、国家语言能力、“一带一路”语言政策也开始进入学者们的视野。在这种环境下,如何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教育的故事,就成了中国外语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历史使命。这就需要研究的本土化原创性与国际可理解性的有机统一。研究本土化就是注重研究外语教育中存在的本土性问题,可以是政策、课程、测试,也可以是教师和学习者本身。原创性可以是理论的原创,也可以是方法和工具的创新。国际可理解性,不仅应体现在成果发表的语言为国际主流学术语言,还需要符合国际公认的写作范式并能提供基于实证的结论。论文不仅要关注宏大叙事,注重文献综述而且也应有扎扎实实的田野调查和数据支撑。秉承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的“学术故事”的原则,才能为解决世界性的多语教育问题提供中国思路和中国方案。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院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学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