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张淇源]玩家视角下的神话传统新诠与习得——以Fate系列为例(2)

http://www.newdu.com 2020-01-13 中国民俗学网 张淇源 参加讨论

    二、从“神话碎片”到“神话整体”
    作为游戏文本的FGO援引了诸多传统形象,通过挪用、拼贴与并置等手段,构拟出一个崭新的虚拟世界。对于虚拟世界而言,传统并非是简单叠加,而是将传统的外壳瓦解为碎片化的存在。先前作为整体的神话文本被抽绎、提炼为一个个的元素和符号,原先互不相关的神话人物并置在一起。它们之间可能缺乏必要的联系,也缺乏事实层面可以并立的逻辑,但创编主体淡化了神话人物群像彼此存在的客观逻辑,将这些神话符号以集合的形式聚拢、存续在一起。原先作为整体的神话思维与初始的意义也伴随着这一过程被拆解、重构,如碎片般散落在游戏世界的内部,同时与这一过程相伴而生的,是一套全新的意义承载体系和表达方式。
    在这一过程中,接受主体并非被动地接受创编主体的灌输,他们中的大多数选择了主动还原角色背后的传统特质,并在溯源与考据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神话传统知识的习得、内化与传承,笔者称之为考据式传承。被考据的神话形象大多是鲜为人知的传统形象,接受主体通过翻阅古籍、请求国外友人传递外文文献等渠道,复原、整合神话碎片。这其中最突出的例子便是对阿拉伯神话人物阿拉什的考据。
    阿拉什这一神话人物游离于大多数接受主体的知识传统之外,因而考据热潮有增无减。大多数人对阿拉什的认知还停留在《阿维斯塔》所记载的“埃雷赫沙(意为快箭的,拥有雅利安人中最快飞箭的)从艾里奥·赫舒萨山飞向赫瓦那万特山射出一箭”。
    微博名为“六分仪”的网友通过翻阅《阿维斯塔》、中古波斯语文献《帕拉维文书》,罗列出了弓箭手名字的不同说法(ra2、ra22ēbātīr等8种说法),阿拉什射箭之地的5种说法(塔巴里斯坦、德玛山等),箭落之地的5种说法(巴尔赫河、阿姆河等);微博名为“Desirresta”的网友查阅了维基百科关于阿拉什的翻译,咨询了英语专业的同学,得知了这一神话的结局有另一种说法———阿拉什成为了箭的控制人,并终生活在荣耀里直至死去,作为粉丝的该网友因此喜不自胜;微博名为“灰鲸灰HUIJING”的网友则在土耳其、匈牙利(两地均为图兰人后裔,而阿拉什这一人物的流传地恰巧为图兰)外教的协助下,比照了中亚阿拉伯语系国家流传的版本和伊朗官方权威定本之间的差异,表示“兴奋到极点大概也就是如此了”。他们均将自己考据的结果、发现的材料以图片的形式上传至微博这一公共空间。而对阿拉什最著名的考据文,非“无明三段葱”撰写的《若能藉着我生命的终结换来永世的和平———Stella!》莫属,他考据了阿拉什的宝具“流星一条”所抵达之地应为奥克苏斯河,以及箭飞行的距离,并由飞行距离估测该箭造成的威力范围,等等。当他将考据文发于NGA高端玩家论坛时,其他玩家的好评之辞纷至沓来,点赞数高达430。
    置身于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不再作为特定的资源,或者是作为标定身份的符号,被知识精英或神职人员垄断,知识习得意味着隐匿的权力关系这一论断出现了松动与裂痕。相反,开放的赛博空间赋予了知识的共享、习得以可能性,游戏受众超越了时空的桎梏,聚拢在同一个网络虚拟社区内部交流、互动。在这一社区内部,神话传统处于开放的可供获知的状态,游戏受众是自知的也是自觉的。他们通过各种知识获取的渠道,将散落在该空间内部的零散破碎的神话传统重新拼凑、粘合成一个自洽完整的整体。
    那是否意味着这其中就全然不存在对知识占有与习得的权力关系呢?笔者认为不然。媒介的开放性并不意味着神话传统获知的均质化、平等化。也即对民众而言,在这一特定的敞开的媒介空间内部,看似所有的神话传统都是触手可及的,但在游戏受众内部仍旧存在着鲜明的层级划分,某些个体竭力地还原神话符号的原貌以及其背后承载的传统,他们往往将在多重媒介中所获取的材料在网络空间内共享,他们往往比被动接受他者灌输、传递知识的个体在社交圈内享有更高的地位和声望。
    考据式传承的链条并未在将“传统碎片”还原为“整体性传统”后,便戛然而止。部分接受主体开始发声,合理质询权威的相关说法。以对吉尔伽美什这一神话人物宝具的设定为例,其宝具名为“王之财宝”,创编者将其设定为“人类智慧原典的本身”,这一强化了文化不平等性的说法饱受诟病。泛巴比伦主义认为世界文明源于两河流域,两河文明是其他文明形态的原点,这一说法在上世纪得到了博厄斯、郭沫若等人的支持。但接受主体的质疑并未浅薄地止于质疑创编主体秉持的世界观,诸多接受主体通过文献索引,对上世纪甚嚣尘上的泛巴比伦主义予以驳斥。在这一传承链条中,接受主体始终处在理性自反的状态,经过诸多甄别、思考而进行批判性参与,而非成为阿伦特笔下的“无思(thoughtless)的傀儡”。这种保持自反状态的传承方式的合理性在于,接受主体始终坚持将视觉文本与该文本之外的视角、材料加以比对,或佐证互释,或互斥求真。
    随着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预言的“地球村”(Global Village)时代降临,作为主体的“民”得以超越地理维度的边界与桎梏,被统合到同一个“语言的集市”,这为第二重互动———接受主体内部的互动提供了便利。接受主体互动的场域从FGO交流群、Fate贴吧到NGA高端玩家论坛、B站弹幕等,交流的内容从游戏攻略、人物的羁绊礼装、角色考据到游戏心得等,无所不包,形成了以趣缘为边界的群体。线上互动之余,他们还组织了诸多线下交流活动巩固彼此联系。通常,我们认为游戏压缩了个体与他者交流的时间,主体的社交能力随之萎缩,但从另一个维度上看,FGO为受众提供了日常交流的资源,有网友称FGO使其逐渐走出了自闭,朋友也多了起来。
    文本不是稳固不变的,接受主体对某一文本多元的理解、阐释与改写方式,使这一文本的活力得以存续下去。让·弗朗索瓦·利奥塔(Jean-Francois Lyotard)断言,我们正处在被后现代主义逻辑支配的时代。在这一时代,宏大叙事将不复存在,精英与大众之间将不再被泾渭分明地区隔开来,个体也不再是历史框架的附属品。在这一背景下,接受主体开始进行FGO系列的同人文写作。我们姑且先将官方生产的,涵盖了剧情主线、人物角色等因素的游戏或动画文本,称为元文本。元文本本质上还是创编团队协商磋磨的产物,终究是少数精英群体的创作,难以满足每个接受主体的审美期待与兴趣点。这无可厚非,但接受主体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开始从合乎自身关注点的人物形象、剧情出发,在此基础上为其架设新的剧情走向,生产新的故事文本。这一过程,亨利·詹金斯称之为“文本盗猎式写作”,比如,网友们既有开始悬想神话英雄在英灵战争之外的日常生活究竟是何种样态的同人文,也有所谓的感情向的故事创编,如言峰绮礼与吉尔伽美什、阿维斯隆与咕哒子、吉尔伽美什与恩奇都、阿周那和奎师那。四位网友分别就四对人物进行了新的故事线条的叙写。
    三、结语
    Fate对抗性的情节框架、复原传统的角色台词以及杂糅了传统与亚文化审美趣味的羁绊礼装,共同体现了元文本与传统的对话。
    接受主体通过考据人物背后的传统知识,从而习得、内化该知识,并且始终保持理性自反的状态,敢于有理有据地质疑权威论断。主体之间通过叙写同人文本,实现异文的再生产,同时也在原人物的基础上附着、添加了新的意义。
    (本文刊载于《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