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论博物馆陈展的物质基础与职能功效

http://www.newdu.com 2020-01-14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赵乐 参加讨论

    河南博物院
    摘 要:本文论述文物藏品被博物馆陈展在特定共享空间中的必要性, 即陈展实践活动将藏品转化成博物馆新认识和理念的功效。其一, 藏品的基本属性决定着展览体量的陈列形式, 围绕藏品与陈列空间的作用关系, 分析文物藏品转型为陈列展品的过程。其二, 延伸研究藏品陈列规律的重要性, 探讨藏品与陈列设计的内在联系和筹办展览的陈列组织能力及其发挥的宣传功效。博物馆陈展职能必须拓宽展览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向, 藏品在陈展职能应用中具有基础的陈列功用。新时代的博物馆筹办丰富多彩的展览, 旨在努力为社会大众构建环境优美适宜的陈列宣传空间即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公共平台。博物馆是博物馆学、历史学、考古学与其它跨界学科面向社会进行科研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的重要文化场地。
    关键词:博物馆; 藏品; 陈列艺术设计; 展览形态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研究与保护为陈展职能的应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陈展职能所研究的对象是“藏品”与“陈列环境”, 前者为文物保管与藏品保护, 后者则是展览与宣传教育。文物是我国有别于其他国家对文化遗产的独特称呼, 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特色[1]。博物馆收藏的每一件藏品都印刻着不同历史时期人文进程的足迹, 记录了人类生存的技艺信息和承袭着人类智慧与勤劳的创造力。坚持以物证史的陈展原则即陈列藏品记忆, 传递原生信息, 博物馆势必更好地发挥出陈展职能承“藏”启“陈”的重要作用。人们对历史的视角的改变也就改变了对文物的内在逻辑的认识, 历史逻辑的推演也就是现实逻辑, 所以文物不纯粹具有历史的价值, 它更重要的一面还在于现实的价值[2]。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 博物馆作为传播历史知识、传统文化信息的宣传机构, 始终注重贴近与融入现实社会的发展。博物馆学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密切相关, 也必然与这些相关领域的理论及研究方法有联系, 因此博物馆学有着很强的跨学科性[3]。博物馆在认真研究与践行博物馆学理论的同时, 运用先进文化的指导理论武装头脑, 支持不同学科的均衡发展并提高了陈展职能的功效。博物馆在传播历史文化知识信息与展示传统制造技艺的同时, 不断科学创新与提高陈展的技能, 旨在让博物馆的展览完美地将陈列主题呈献给社会大众。
    一 博物馆藏品的基本属性决定展览的陈列形式
    (一) 博物馆藏品与陈列空间的作用关系
    博物馆通常是将藏品按照类型入藏, 再按藏品的属性进行细化管理, 建立便于查找的识别系统即数字化管理模式。博物馆只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广泛搜寻, 精心鉴选, 将其中具有历史、科学或艺术价值的代表性、典型性实物资料入藏, 形成自己的藏品[4]。这些不同特性的藏品被集合在博物馆特定的建筑空间中, 这种特定的空间被称为博物馆收藏空间, 即文物藏品保管库房。当众多类型的藏品通过陈展职能运作后转型为展品被陈列在博物馆展厅中, 构成视觉适宜的展览形态后, 其所被陈设的位置正是博物馆社会公共空间的最前沿处, 毫无疑问地说明了藏品被应用于陈展体系中为陈列展览提供着丰富的展品, 显而易见地发挥着助动博物馆作为研究与宣传历史文化为核心职能机构的社会作用。陈展职能的专业特性决定了陈列空间属于建筑学范畴, 即室内空间设计。从陈列艺术总体设计的角度分析, 陈列空间是由藏品与空间界面组合构成的多维展示空间, 是能够准确传递给观众陈展主旨的实际应用空间, 以实现对观众视觉与心理层面的潜在影响为陈列设计目的。近些年来博物馆业界越来越重视藏品与陈展职能的逻辑关系, 只有拓宽研究领域的视角, 才能准确拣选和发挥出藏品的展示价值;只有不断研究与补充吸纳新的知识信息, 才能提高陈展职能的策展水平, 令展览提高观众的鉴赏力和启发观众的积极性。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 新的意识形态、科学技术层出不穷, 人类社会之间的互动交流及合作项目日益增加, 博物馆作为一种交往的平台和宣传媒介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毋庸置疑, 陈展职能可以营造出优美的陈列环境, 这种近乎神圣又平凡的环境是既独特又综合的具有博物馆专业属性的开放的公共空间, 即展览形态传递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博物馆职能运作形式包括行政管理、安全保卫、后勤储备、设施管理等基础部门的活动空间, 这些相关职能的活动通过事物发展规律的循环过程, 产生着博物馆职能空间相互联系运作的工作效率。其中藏品与陈列空间相互作用的职能关系, 包括藏品实物储藏空间和藏品数字化管理系统 (互联网应用技术) 、藏品拣选、藏品转型展品的过程即陈展职能 (藏品研究及陈展策划) 、展品陈列规划与艺术形式设计、展览形态 (陈列空间) 、展览推介 (馆际交流) 、科研成果交流空间 (学术活动) 、社会教育与宣传服务空间 (人工导览讲解、志愿者服务、文化创意产品即小型纪念品等项目) (图一) 。
    
    图一 博物馆陈展职能运作示意图
    
    图二 陈列艺术总体设计方案形成步骤示意图
    (二) 文物藏品转型陈列展品的过程博物馆收藏职能所研究的对象包括藏品的征集、鉴定、编目的数字化系统管理等, 其目的是将藏品原生信息准确地记录在案, 为转化成陈列语言做好基础准备, 这种转化阶段是藏品与陈展职能密切衔接的职责过渡阶段。博物馆陈展策划的意识形态不仅包涵着对藏品的科学研究、叙事情节、审美情趣、艺术品位等方面的因素, 还注重深入研究藏品从储藏空间到陈列空间的角色转变。藏品保管与陈展职能针对藏品进行拣选和陈列定位, 即藏品转型为展品后就与特定的展场产生了陈展语境的空间情节, 即陈列语言关系。所谓“陈列语言”, 实际有两种涵义, 一是相对于其他语言表达方式, 博物馆陈列本身就是一种特殊语言;二是指陈列中以实物为主, 具体采用的各种艺术与技术的手法, 以实物为主, 形象地表达主题思想, 传播文化知识是博物馆陈列语言的特性[5]。陈列艺术总体方案的设计是以陈展内容即文物考古发掘的科研资料为准绳, 使得藏品的原生信息通过一系列的陈展职能运作被转化为多维空间的展览形态, 这种形态的转化是藏品原生信息与陈展职能追求和谐统一的完美陈列过程。相信不同类型的藏品通过陈列艺术总体设计的手段被应用在展示空间中, 都将发挥着为观众提供文化认知、欣赏品鉴美好物与境的宣传作用 (图二) 。
    藏品转型为陈列展品是物质转化为精神再将物质放大的过程。展览是博物馆面向社会打造出的文化精神产品, 它极具社会属性。陈展职能应用藏品, 不仅在于其书面文字的研究, 还在于能将藏品有效的立体陈列在展厅中供观众鉴赏。博物馆的藏品有着特殊的含义, 不是任何实物都能成为博物馆的藏品, 它必须具有历史的或艺术或科学的价值, 才能成为博物馆藏品[6]。文物藏品分类研究不仅能用于藏品转型展品的各种情态的陈展策划和陈列展示, 还能够为展览提供详实资料与准确传递相关的知识信息。陈展职能对文物藏品的延伸研究是以考古学与历史学为基础的, 如考古学中运用数字排序、类型学的研究方法, 依据遗存实物考证与印证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区域制度、民俗传统等各种社会状况的产生与消失的成因等。藏品原生信息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知识的根本源泉, 陈展过程中缜密统计藏品与信息体量与陈列规则紧密相连, 即展场中展品被陈设的序位层次分明。藏品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使得不同类型的藏品现象之间建立了有限的影像信息化的关系网络, 很大程度上便利与提高了博物馆陈展职能和学术研究的工作效率。
    二 博物馆延伸研究陈列藏品的重要性及拓展信息传播方向
    (一) 藏品与陈列规律的内在联系
    博物馆一般包括两大类型陈展策划模式, 其一是固定陈列展览的展出模式, 其二为巡回陈列的展出模式。融大众、趣味、现实化风格的陈展策划模式能将展览与观众、地域的距离拉得更加紧密, 真实自然的陈展形式令观众对藏品加深记忆, 从而事半功倍地达到传播交流与彰显博物馆藏品知识信息和展览宣传主题的目的。我们往往在选定的展场中看到的辅助展具并不是为本次陈展内容所特别设置的, 这种情况反映了博物馆陈列规律的普遍性, 如展厅中原有的展柜、展台、灯光等辅助设施, 需要设计者结合新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进行陈设。展示空间的使用体积是固定不变的, 陈列活动要求掌握展场的实际可应用面积即展厅、展柜空间的面积, 准确定位展品与展具陈设位置的最佳点, 因地制宜地营造出空间与展品和谐美观的陈列环境。再如在展线较为合适的位置设置展具发挥辅助作用, 补充展板、展台、景观等辅助展具。展品被陈设的可视角度与其所占据展示空间的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 陈列设计中应及时调整补充相应的展具用以平衡展示空间的疏密度非常关键, 展具是用以衬托出展品形制特点和平衡展示空间协调性, 即达到完美展示效果的主要辅助展品。
    陈展职能是“承袭”藏品原生信息的研究成果后, 运用陈列艺术总体设计的技能将其合理地陈设在博物馆展厅中的思维和技术劳动, 这种技能肩负着为博物馆的社会群众教育工作开辟新的宣教途径与理想化场地。展品类型的属性是指被展出藏品的形制、功用、价值的分类, 其类型决定了陈列的主题。博物馆陈列主要是以藏品为基础进行的, 如果离开了藏品, 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是不可能办好陈列的[7]。陈列规律是藏品与特定展场之间的必然、稳定和反复出现的关系, 这种客观规律决定了陈展职能发展的趋势。强调科学适宜的运用艺术形式设计手段将藏品的特定情节在展示空间中进行立体陈列, 避免与突破平铺直叙的旧的陈列形式。陈列规律也是指将藏品承载的独特信息通过艺术设计的展示形式后, 能够引发观众对展品所产生的视觉认知和背景信息的崇拜联想心理, 包括研究观众接收展品信息的认知程度。总之, 陈展职能的功效是将展品的主题性真实地扩大和增强。展陈空间在关注陈列理念和展陈流线的大原则下, 可虚化装饰要素, 突出藏品, 使其一目了然[8]。展示法则要求经过陈列艺术设计后展品具有较高的整齐划一的规整性, 而不是被杂乱无章、喧宾夺主、五颜六色的辅助展具遮挡了以藏品为主体的重要展品, 陈展职能要求陈列艺术设计必须将展厅中的展品与辅助展具的陈列位置规划布置得层次分明。
    (二) 发挥筹办展览的陈列组织能力
    博物馆陈展职能通过对藏品的延伸研究, 运作出陈列艺术总体设计的方案, 将不同形制及功用的展品内容组织陈设在展厅中, 这种陈展实践即展品与空间的组织关系被称为陈列艺术形式。陈展职能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传播信息、提供审美欣赏和为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服务的主要工作方式, 也是博物馆向社会提供的特殊精神产品[9]。可见这种精神产品就是博物馆展览, 藏品和展示空间的格局构成展览的形态。陈展模式的概念大于陈展的形式, 它是陈展职能组织策划陈列主题类型的框架和实施的基础步骤, 多包括固定式与巡回式两大模式的展览。陈列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手段, 它集中反映了博物馆的性质和类型, 体现了博物馆藏品、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水平, 是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的综合成果, 也是衡量博物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10]。陈展职能的功效一方面集中反映在对藏品陈列的组织能力上, 其动力应源自于人类原始本性即“真、善、美”。此处“真”代表遵循陈展内容的真实性, “善”代表善于并积极展示社会共享资源, “美”代表展览的陈列形式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视觉美感。陈展职能另一方面的功效即重要任务是调动每个能起到陈列作用的因素, 将其所蕴含的各个能量充分发挥展示出来。
    筹办展览实际是一项跨界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劳动, 陈列组织能力体现在博物馆复合型人才对陈展主旨的传承创造力和展览的社会价值上。陈列组织策划者需要具备对藏品的深度认知、专业兴趣、艺术品位与善于展示的基本素质。博物馆中被陈设在展厅中的每一件文物藏品 (展品) 都是经过策划人员精心研究设定的, 陈列设计的工作方法略区别于文物发掘、藏品保管的工作规律性, 虽然方法有所区别, 但目的是一致的。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标本, 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不仅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 而且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11]。在筹备展览前期, 要按照博物馆学陈列法则的基本规律, 针对藏品认真研究和组织陈展内容的创意转型, 将博物馆收藏的文物藏品, 通过陈展职能转化为展览形态的可实施文案即陈列大纲。这种过程是依据藏品的原生信息、基本形制即属性进行融合贯穿后转化成陈展文案的表达方式, 最终组织构成为博物馆公共展示环境 (陈列语言、陈展语境、展览形态) 。陈展职能定位于藏品数字化管理体系, 下一番“绣花”的功夫, 致力于规划拟定陈展的可行性标准文案。发挥陈列艺术形式的设计功效, 是将所需展示的藏品和文字内容有机结合后, 转化到特定展场中产生出多维立体的陈列空间结构的思维劳动过程。构成这种多维展示结构的其它陈列元素还包括延伸考证藏品叙事信息、情节场景和设计制作精美的辅助展具, 其中陈列展具包括与主题展品相关的展柜、展台、灯具、展板等背景化的辅助展品, 最终形成一个总体完整的理想且美观的展览形态。
    (三) 拓宽博物馆展览信息传播的方向
    博物馆筹备展览之前要做好充分的社会市场和观众的心理调查, 采用科学适宜的陈展策划能有效地拓宽藏品信息的传播范围, 贴近现实生活是重要的宣教与传播的方向。明确博物馆的性质,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是搞好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出发点[12]。展览发挥的社会价值证明了文物藏品及所陈列的不同展品具有广泛的传播空间, 陈展职能的劳动实践能够证实藏品是博物馆进行科研工作的参照物即可靠的实物依据。博物馆藏品在特定展场空间中起到了传播各个历史时期文化信息的重要作用, 运用这些藏品对广大群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可使人们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增强团结和进步的信心[13]。陈展职能根据对不同观众的参观需求、兴趣品位、生活经验的研究比较后, 对陈列艺术设计形式加以内容体量和视觉观感的补充增强, 以观众在博物馆中能够充分接受知识教育和美好联想的宣传展示为目的, 实施策划科学艺术、严谨规范、独具特色的陈展模式, 应用精益求精的陈展技术是博物馆拓宽展览信息的传播方向的基本方法。
    展览形态来自于藏品信息与陈列空间和谐统一的陈列艺术总体设计方案, 其中包括陈列大纲文案、陈列艺术形式设计方案和展览传播方向的研究, 陈列艺术总体设计方案是博物馆藏品被陈展职能转化成现实展览的科学与艺术性的产物。众所周知, 博物馆与观众是“给您看”和“我来看”的文化服务关系, 即博物馆主动办展宣传和观众受传后主动来看, 就是说展览是博物馆把藏品陈列出来提供给人们参观、欣赏、认知的形态空间。我国博物馆宣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是要不断提高民族素质, 人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中心位置, 因此, 博物馆学重视对观众的心理研究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14]。观众在展厅中一般都是通过接受展览中所陈列展品的形制及相关人文背景信息后, 所感受陈列展览的主题内容, 从而产生思维与情感上的心灵共鸣, 即对展场中的展品形制由感性到理性阶段的认识后, 经过视听与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一个接受信息的顺序过程。这种观众认知过程受陈列艺术总体设计包括陈列形式、展品类型、文字内容、讲解员的引导。陈列大纲与陈列形式设计方案最终形成陈列艺术总体设计方案, 它是辅助展示展品的最终陈展手段, 在博物馆陈列空间中起到基础的陈展职能作用, 其设计形式能够激发观众的参观情绪, 为展品 (藏品) 准确传递出文化信息营造社会宣教服务、文化艺术共享、科研成果交流的空间氛围 (图三) 。
    
    图三 陈列艺术总体设计方案作用于展览的功效示意图
    三 结语
    博物馆是收藏、保护、展示人类社会文明的记忆殿堂, 其职责是始终服务于社会、美化生活和愉悦大众的。博物馆藏品的保管、保护与陈展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专业作用, 丰富了陈列内容的多元性和充实了展览承载的体量。提倡跨学界钻研是新时代发展对博物馆学领域的新要求和任务, 其目的是为了建立在原有知识信息储备量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关领域的延伸探索与研究。博物馆不仅拥有大量、丰富的物质藏品作为开展业务工作的物质基础, 还更加注重将这些珍贵的物质资料合理地应用在陈列化的专业展示与社会宣传教育活动中去。综上所述, 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承载着的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的创造精神, 展览是博物馆宣传、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定模式, 也是陈展职能应用博物馆珍藏的物质资料烹饪出的文化盛宴, 其文化含量的形态能够充分启发和满足观众对文物藏品的好奇心, 即精神与物质的双重需求。博物馆的陈列活动是助动新时代科学教育、技术革新、文化艺术发展的生动实践。博物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服务窗口单位, 始终处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最前沿地带。陈展职能在研究、传播与普及藏品信息、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 在博物馆新的认识和理念发展中运用科学技术的陈列设计形式, 势必促进提高展览的社会价值和美学功能。
     
    注释:
    [1]李晓东:《中国文物学概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0年, 第3页。
    [2]田凯:《博物馆发展的内在逻辑》, 《博物馆学论丛》,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年, 第127页。
    [3]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 第5页。
    [4]同[3], 第133页。
    [5]张锴生:《略论博物馆陈列语言》, 《博物馆学论丛》,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年, 第270页。
    [6]博物馆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年, 第61页。
    [7][10]文化部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概论》, 文物出版社, 1985年, 第80页。
    [8]金范九、许建均:《公共空间设计与实训》,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8年, 第5页。
    [9]同[3], 第253页。
    [11]同[6], 第41页。
    [12]同[7], 第35页。
    [13]同[6], 第62页。
    [14]马萧林:《架起博物馆学与心理学的桥梁-博物馆心理学之管见》, 《中原文物》1991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