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馬圈灣漢簡釋文校釋之八

http://www.newdu.com 2020-01-16 武汉大学简帛网 張俊民 参加讨论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首发)
  
    馬圈灣漢簡是敦煌漢簡的大宗之一,位在敦煌西北去西域的必經之地玉門都尉府轄域,或作為玉門候官所在地,也是當時中外交往的必經之地。1979年在此地發掘出土的馬圈灣漢簡之中與中外關係有關的資料如何呢?為之,在對簡牘資料進行甄別的同時,一些簡牘的釋文問題也體現了出來。於此將竊以為有問題者述列於後,就教于方家。
    馬圈灣漢簡釋文注意者比較多,雖取得了一定共識,[1]但仍有可以再進一步完善的必要。如:
    簡1.使以示左率焉                                 馬·415
    本簡上殘,《集釋》釋文改《敦煌》“馬”為“焉”,可從,唯首字不妥。“白論文”從《集釋》指出了本簡為幕府檔案。首字“使”字形作“”狀,類似簡馬·862、902之“”形,此字原釋作“處”字,“秦校讀記”作“責”字。今案作“使”“處”不妥,旁證以簡馬·424“責”字形,“責”字可從。
    簡2.門下西曹王諫 米亖斗 士王 麥一斛 馬·417
    本簡下殘,《集》未釋字《敦煌》作“沌”,“白論文”認為此字可存疑待考,“秦校讀記”作“”,但無此字。
    簡3.二萬五千已入□有二直千二萬四千約至□ 馬·418
    本簡上、下殘,字迹殘泐,《集釋》較《敦煌》有改進,大多可從。唯首字“直”上尚存一字殘筆,應補一“□”,“直”後“二”字“白論文”誤作“貳”。“斛”字作“”形,左側“立”部比較明顯,應釋作“端”字。究為何物二端直千,可以存疑。“千”後未釋“□”,應釋作“少”字。大意是凡直二萬五千,已入某物直千,少二萬四千,約至某時畢已,有“貰買衣財物爰書”的感覺。
    簡4. 不全 馬·419
    本簡上、下殘,現有釋文可從,唯頂端尚有殘筆,應補一“□”。
    簡5.君叩頭 馬·421
    本簡上、下殘,《集釋》補“君”字,可從,唯《集釋》圖版上、下顛倒了,不妥。
    簡6.左子·子通 馬·425
    本簡下殘,字形較怪,《集釋》“王”字《敦煌》作“三”,“白論文”主張存疑待考。若參考本簡上面的“左”字寫法,本簡可視作“習字簡”,舊有釋文作“王”與“三”的字,可能還是“左”字。
    簡7. 馬·426
    本簡上、下殘,《集釋》“馬”字《敦煌》作“子”字,疑本簡右側亦殘,應釋作“不”字。
    簡8.其一佗一頭□□                              馬·429
    本簡長度完整,右殘、字迹削殘,就現有釋文“頭”字若可以成立,“不”前的未釋字無疑也是“頭”字;而“一頭”二字,似可釋作一個“可”字;“頭”下的未釋字,殘存字形是“不”字,與上面的“不”字形同。第一個未釋字,疑為“破”字;“橐”字尤其是與下部字形不符,待考。
    簡9.吏將書                                          馬·431
    本簡長度完整,字迹殘,“遝”字《敦煌》作“還”不妥,《集釋》作“”,亦稍顯不完美,“白論文”雖說從《集釋》但字形仍作“遝”。
    簡10.會月五日行稟
    候丞出客陽關客已月二日出候丞亦且來矣食得毋 馬·438
    本簡右上、下殘,字迹殘泐,右行文字《敦煌》未釋,除“矣”字外可從。案“矣”字本簡二見,兩字字形差異甚大,右行作“”形,應釋作“去”字。
    簡11.□□以亭行 馬·444
    本簡右殘,《敦煌》首二字作“逆馬”不妥,《集釋》釋文問題也較大。因為從“以”字來看,僅存左半,則《集釋》“言”字也是左半,右半不知道為何。“白論文”僅存“言”與“行”二字。而“亭行”二字,亦不妥,應釋作“為常”。
    簡12.以臈伏掾職也僕何與之                        馬·445A
    □足下不欲出使出□                             馬·445B
    以本簡筆迹殘缺狀況,原本應有兩行字,左、右殘,《敦煌》僅釋A面。《集釋》“唯”字《敦煌》未釋,“白論文”作“隹”,但是此字作“”形,下部有出頭筆畫,字書敦煌簡“侯”有“”形,即應釋作“侯”字。[2]B面的“塞”字,所佔空間太長,疑為不可釋讀的二字。“出”後未釋字形類簡馬·486之“”字,應釋作“相”字。
    簡13.……羚□□                                    馬·447
    本簡長度完整,字迹削殘,《集釋》“羚”字從《敦煌》,不妥。此字作“”形,右側是“合”、左側是“系”部,應釋作“給”字。
    簡14.亭□□□□□關大尉龍勒驛□言羌男子利年等詣□□鄯善侯發兵焉耆尉梨車師 馬·460A
    本簡松木,左、右殘,《集釋》釋文在《敦煌》基礎上多有補充。“夜”“遯”字,《敦煌》釋,不妥,可存疑待考;“亭”後的二、三字,“白論文”釋出“門”字,而實際上其上就是“玉”字;“言”前一字,右側“文”部,可釋作“檄”字;“詣”後二字,應釋作“縣言”。又因“勒”與“羌”字基本全部出現,“驛”字亦可存疑。
    簡15.□□治□□□亖□□石十五□謹調行所部隊□  馬·462A
    謹毆當後者□□□之□行□使□                    馬·462B
    本簡上、左、右殘,《敦煌》多未釋,所見釋文基本為《集釋》文字。今案因為殘缺,所謂“平”字約為“轉”字之半,亦可存疑;“前”字不妥,應釋作“到”字。
    簡16.□□□氏 赤維 馬·465
    本簡上、下殘,字迹淺淡,釋讀較難。早年的《敦煌》釋文作“□□丘成  官□一□   赤一完”,相較二者,釋文難度可知。細審圖版,本簡屬於戍卒衣財物類簿計文書。上端是戍卒的籍貫、姓名,其下是衣物名稱、數量與檢查時的狀況。《敦煌》釋文“丘成”,應從,且其上還可以補釋“里閭”二字。“閭丘”迺漢代複姓之一。“官記”之“記”字形“龍”形較顯,應釋作“襲”字;“赤維”二字,應釋作“官絝”。“一”後表示完殘狀況的用詞,第二個比較清晰,應釋作“見”字。即本簡的釋文可厘定為:
    里閭丘成    官襲一見   官絝一見
    簡17.□□謹録即史吾 馬·466A
    本簡上、下、右殘,字迹殘泐,《集釋》雖有改進,但文義不明,“白論文”不及。“謹錄”尚可,“即史”何解?“會”字與字形不符,可存疑待考。
    簡18.捐其過掩 馬·469
    本簡下殘,字迹殘泐,“樂”字《集釋》從《敦煌》釋,但與字形不符;“善”字《集釋》改釋,但字形下部非“口”,而類“皿”部之“已”形,應釋作“蓋”字。
    簡19.卌□ 馬·470
    本簡上、下、左殘,字迹殘泐,《敦煌》釋出“第一”二字,足見二者之分歧。“白論文”以為本簡“不可釋”。細審圖版“卌”字左部不存,應釋作“之”字;其下的未釋字“□”,應釋作“方”字。
    簡20.□□羌□□□□□臣□二三人聞至□八月使者王君來王臣督庭 馬·471
    本簡首端約殘,文字漫漶,多不可釋讀,現有釋文不可卒讀,問題比較多。細審圖版“僅”字,似可釋作“謹”字;“伯”字,可釋作“詔”字。
    
    本文是“敦煌中外關係史料的整理與研究(19ZDA198)”子課題“敦煌汉简中外关系史料的整理与研究”部分成果之一。
    
 [1]馬圈灣漢簡的釋文先後見於以下書中文獻。吳礽驤、李永良、馬建華:《敦煌漢簡釋文》,甘肅人民出版社,1990年;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敦煌漢簡》,中華書局,1991年(行文中簡稱“原本”或《敦煌》,下同);中國簡牘集成編委會編:《中國簡牘集成》,敦煌文藝出版社,2001年;張德芳著:《敦煌馬圈灣漢簡集釋》,甘肅文化出版社,2013年(行文簡稱“《集釋》”)。有關釋文的見解分別見劉飛飛《<敦煌漢簡>(1-1217)選釋》, 西南大學 2010年碩士論文;秦鳳鶴:《敦煌馬圈灣漢簡釋文校訂》,《中國文字研究》第20輯,2014年第98—100頁(行文簡稱“秦校訂”);李洪財:《漢簡草字整理與研究》,2014年吉林大學博士論文(行文簡稱“李研究”);秦鳳鶴:《敦煌馬圈灣漢簡釋文校讀記》,《中國文字研究》第27輯,2018年第94—97頁(行文簡稱“秦校讀記”);林獻忠《<敦煌馬圈灣漢簡集釋>辨誤十二則》,《敦煌研究》2017年第4期第115—117頁(行文簡稱“林辨則”); 張麗萍張顯成《<敦煌馬圈灣漢簡集釋>釋讀訂誤》,《簡帛》第14輯第175—184頁(行文簡稱“張訂誤”);張麗萍、王丹:《<敦煌馬圈灣漢簡集釋>未釋疑難字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6年第3期第95—98頁。此外還有吉林大學的白軍鵬,如白軍鵬:《<敦煌漢簡>整理與研究》,吉林大學2014年博士論文;白軍鵬:《“敦煌漢簡”釋文校訂(二十則)》,《中國文字研究》第22輯2015年第161—167頁;白軍鵬:《敦煌漢簡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行文簡稱“白論文”)。
    [2]陳建貢、徐敏:《簡牘帛書字典》,上海書畫出版社,1991年。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20年1月15日17:3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