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考古学 > 中国考古 >

丰京遗址水系与聚落布局

http://www.newdu.com 2020-02-07 《江汉考古》2019年第5期 付仲杨 参加讨论

    摘要:2012年以来在丰京遗址发现曹寨古水域、曹寨南至大原村西古河道等许多重要水系遗存。文章结合丰京遗址水系遗存和先周至西周时期各类遗存的分布状况,对丰京遗址聚落布局及其演变特征进行解析和总结。认为郿邬岭以南,曹寨南至大原村西古河道以北,沣河以西,灵沼河以东这一区域内很可能是文王营建的丰京所在。西周早、中期各类遗存还集中在这一区域内,西周晚期河道被废弃,丰京遗址逐渐往南扩展,而且丰京可能就未建有城垣。
    关键词:丰京遗址;水系遗存;聚落布局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开展“丰镐西周都城遗址范围确认及地下遗存分布状况考古调查勘探”项目,对丰京遗址进行全面考古调查、大面积钻探和重要遗存的发掘。通过该项目工作,科学准确地确定了沣河和灵沼河、郿邬岭北滩地以及丰京遗址的西周遗存分布范围。2013年至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在曹寨北发现和确认了一处西周时期的人工水域——曹寨古水域,在曹寨南至大原村西发现一条西周时期的人工古河道。
    基于以上考古工作和成果,本文结合丰京遗址内先周至西周时期各类遗存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对丰京遗址聚落布局及其演变特征进行解析和总结。
    一、丰京遗址地区的地理位置与河流
    丰镐遗址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渭河南部支流沣河中游的东西两岸,其中丰京遗址位于沣河西岸。丰京遗址从西至东有新河、沧浪河、泥河、灵沼河(泥河支流)和沣河,其中沣河和灵沼河是丰京遗址东、西界河(图一)。
    
    沣河,古称丰水,是渭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秦岭北麓终南山丰谷,北流至今咸阳以东鱼王村处注入渭河。全河可分为三段:由丰峪口至今长安区秦渡镇为上游,秦渡镇至客省庄为中游,客省庄以下为下游。历史上,沣河可能多次改道,中、下游水道(主要是下游水道)已和现在有较大差异。中游秦渡至客省庄一段,河床下切较深,逐渐往西缓慢移动。沣河改道,主要在下游河道。
    灵沼河是泥河的支流。现在灵沼河故道已经干涸,但旧河床遗迹犹存,从马务村溯河道而上,尚能看见全貌。一是秦渡至灵台之间一片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洼地,二是柳林庄、董村、海子村之间一片面积约3平方公里的洼地,当地村民俗称这片洼地为“海子”、“灵沼”。灵沼河即源于秦渡至灵台间的洼地,向北流约4公里,汇入“海子”。河道出“海子”,略向西北,经石榴村、苗驾、冯村,擦大原村、张家坡西侧,在马务西约1公里外合入泥河。从秦渡之北的洼地,到与泥河相汇处,灵沼河全长不足10公里,河道主要在郿邬岭岗地间的洼道中穿行。灵沼河不见于任何文献、典籍记载,但根据目前的考古调查资料可以看出,灵沼河以西,西周文化遗存发现很少,而东岸西周西周遗存分布密集。所以,灵沼河应该是丰京遗址的西界河。
    二、丰京遗址水系遗存的重要发现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在丰京遗址对沣河、灵沼河和郿邬岭北面滩地进行钻探,确定了沣河和灵沼河、郿邬岭北滩地的分布范围,并结合历年考古工作资料确定了丰京遗址西周遗存分布范围(图二)。
    
    2013年至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对曹寨北古水域和曹寨南至大原村西古河道进行了勘探和发掘。通过勘探和发掘,确认了曹寨古水域为丰京遗址内一处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西周时期人工水域。水面最长270、最宽187米,面积约31000平方米,并发现有专门从沣河引水的水道,水域和引水道最迟西周晚期已经废弃。曹寨南至大原村西古河道全长约2600米,流向为自东向西,东引自沣河,西连灵沼河,沙层厚度总体上东薄西厚。河道的宽度为12.26至17.73米;河底距地表为4.07至5.67米。河道始建年代还不能确定,废弃年代不早于西周晚期。推测该河道应为人工河道(图二)。
    三、先周文化遗存分布状况
    徐良高先生在《丰镐考古八十年》一文中,将沣西地区的先周文化典型单位划出来,并总结出沣西地区先周文化的典型器物组合特征。本文赞同此观点,并将历年所发掘的先周文化遗存一一标注在地图上(图二)。
    (一)居址遗存
    1.1955~1957年在张家坡村东和东南发掘的第一、四和五地点早期居址中出土陶器,如H134的罐、T409∶3的尊和H413的尊均属于先周时期遗物。在客省庄北发掘的西周早期地层出土有第一地点袋足鬲T32∶2B、第二地点尊和罐T43∶5B。
    2.1959年在客省庄南地发掘的马王村H11,是一座深土窑式房屋遗迹,坑口呈椭圆形,长7.6、宽6.5、深5.2米,坑底有一条斜坡通道,东壁有烧火的小龛,西、北两壁各有一个壁龛。
    3.1987年在西安沣毛厂东墙外发掘的两座灰坑H14和H15。
    4.1997年在马王乳品厂北部发掘的H18、H12、H7和F1。其中H18是一个堆积很厚、内涵极丰富的灰坑,口大底小,南北宽4.5~3.5、东西长约6.3、深5.2米。坑内堆积呈南北向中间倾斜状,可分为四小层。H12是一个较标准的圆形袋状窖穴,口小底大,口径1.5米、底径2.42、深1.45米。坑壁斜直,东西两壁有成双排对称的4~5个脚窝。底部平整,经过人工加工,有2厘米厚的硬面。其原初功能似是储藏物品之用。F1是一个长方形半地穴房子,座北向南,南北长3.72米,东西宽2.90米。门在南侧。居住面为一踩踏硬面,北端深1.14、南端深0.92米。门道两侧和房内有柱洞。
    5.1984年在张家坡村东发掘的一座灰坑84张家坡T1H3。
    (二)墓葬
    1.1963年年初,在马王车站东的1座西周残墓中出土铜器28件,其中鼎2件、戈9件、矛10件、爵2件、甗、簋、卣、觚、觯各1件。时代应在商末周初。
    2.1967年在张家坡村东发掘的墓葬67SCCMM89和67SCCMM54。
    3.1983年在张家坡村东南和客省庄南发掘的3座墓葬83SCKM1、83沣毛M1和83沣毛M3。
    四、西周时期遗存分布状况
    
    通过在丰镐遗址几十年的考古工作,西周考古学文化分期断代标尺已经确立。但是在这些分期研究中,在期别和年代方面还是有所差别。本文在原发掘简报和报告分期的基础上,参照张礼艳先生的西周分期断代标准,将丰京遗址内有发掘确切地点和分期的西周遗存大致分为西周早期、中期和晚期三期遗存,即西周早期年代相当于武王、成王、康王和昭王时期;西周中期年代相当于穆王、恭、懿、孝和夷时期;西周晚期年代相当于厉王、共和、宣王和幽王时期,并分别标注在地图上(图三、四)。
    
    (一)大型夯土基址
    1976至1978年,在客省庄西南发掘西周大型夯土基址3座。1982年至1984年,在客省庄西南、马王村北进行了钻探和发掘。钻探发现西周夯土基址11座、道路3条和陶窑6座。发掘了4号夯土基址。其中一号基址平面呈长方形,方向91度。东西残长22、南北宽7.3米。二号基址破坏严重,形状不清。残存部分东西9.3、南北长1.65米。在二号基址之北约25米的断崖上,还发现两段管道,由一端粗一端细的陶水管套接而成。三号基址破坏也较严重,东部略作方形,东西残长20、南北宽18米,西部呈长条形,东西残长12.5、宽1.7~2.1米。四号基址规模最大,平面呈“T”字形,方向为正南北。东西长61.5、西部南北最宽35.5、东部残宽27.3米,总面积1826.98平方米。一、二、三号夯土基址的地层情况与四号基址是相同的,可以确定四处基址为同时期的一组建筑群。其年代有可能建于西周早期的后段或西周早中期之际,而毁弃于西周晚期前段。
    (二)一般居址与墓葬
    1.1955年11月至1956年2月,在沣西张家坡村东南发掘了灰坑14个、房屋遗迹1处、井1座、沟1条和西周墓葬5座。简报中没有对居址和墓葬断代,根据出土遗物推断,有西周早期和西周晚期居址。两座保存较好的两座墓葬中,M2为西周早期,M3为西周晚期。
    2.1955至1957年,在沣河沿岸的客省庄村北、村西和张家坡村东发掘了居址和墓葬。两地共清理西周墓182座和西周车马坑4座。张家坡清理西周房屋遗存13座、窖穴3个、井8座和陶窑7座。客省庄村北发现西周地层堆积。报告将居址和墓葬分为六期:张家坡和客省庄早期居址;第一期墓葬和车马坑;第二期墓葬;第三期墓葬;张家坡和客省庄晚期居址和第四期墓葬;第五期墓葬。其中,早期居址年代当在成康之时或更早。第一期墓葬年代大约为成康时代。第二期墓葬年代为穆王时代或稍晚于穆王。第三期墓葬所占的时期较短。第四期墓葬相当于西周晚期。晚期居址和第四期墓葬同时,应该也是西周晚期的。晚期居址延续的时间较长,它的下限可能到西周末年。第五期墓葬年代为西周末年,个别墓葬或晚至春秋初年。
    3.1959年和1960年春季在马王村小学发掘了房屋、窑和灰坑等,年代有西周早期和西周晚期。在客省庄南地发掘了灰坑和陶窑,但只发表了H10和H11的资料。在大原村左家堡发掘了西周房屋、灰坑、水井和墓葬。有西周早期房屋、西周晚期灰坑,M1为西周晚期墓。
    4.1960年秋,在张家坡进行了小规模的发掘,发掘面积500多平方米,发现房屋3座、墓葬4座和车马坑1座以及井、灰坑等遗迹。年代均为西周早期。
    5.1961年至1962年,在张家坡发掘西周墓葬31座。西周早、中、晚期墓葬都有,具体数量不详。
    6.1964年10月,在张家坡村东北发掘西周晚期残墓1座,出土铜器9件,其中鼎3件,盨4件,壶2件。
    7.1967年4月至12月,在张家坡进行发掘。共清理西周墓葬124座、车马坑5座、马坑3座和牛坑4座。报告将墓葬分为六期。第一期墓葬年代和1955~1957年张家坡西周早期遗址同时,相当于灭殷前作邑于丰的时期;第二期墓葬40座,年代为西周初年至成康时期;第三期墓葬20座,年代约为穆王前后;第四期墓葬1座,年代或相当于懿、孝时期;第五期墓葬21座,当在厉王前后;第六期墓葬16座,年代约为西周末年的宣、幽时期。
    8.1972年至1975年,在张家坡村东铜网厂南清理西周墓葬80余座和车马坑3座。但简报没有发表墓葬材料。
    9.1976至1978年,在客省庄西南发掘1座西周早期墓葬、在张家坡西南发掘1座西周早期墓、在张家坡东南9座,其中6座西周早期、1座西周晚期墓,共11座墓葬,还在客省庄村西发掘车马坑1座。
    10.1979至1981年,在张家坡发掘西周墓葬9座和西周晚期车马坑1座,其中西周早期墓葬3座、西周中期墓葬2座、西周晚期墓葬3座。在新旺村发掘西周墓葬5座,其中3座西周晚期墓葬。
    11.1982年春季,在新旺村村南约150米处发掘了1处西周晚期居址。发现有房址、窖穴、烧坑、井、灰坑和墓葬。
    12.1983年,在张家坡村东南发掘4座墓葬,在客省庄西南发掘1座墓葬。83SCKM1、83沣毛M1和83沣毛M3等3座墓葬为先周时期,其余2座墓葬简报未发表资料。
    13.1983至1986年,对张家坡村西的井叔家族墓地进行发掘。共发掘各类西周墓葬390座,其中有双墓道大型墓1座M157、单墓道大型墓3座M152、M170和M168、竖穴墓340座、洞室墓21座、车马坑3座和马坑22座;同时发掘西周灰坑11座,但每个灰坑年代并未详述,通过出土遗物判断有西周早期和晚期灰坑。墓葬共分为五期。第一期相当于武成康时期,共32座;第二期相当于昭穆时期,共54座;第三期相当于共懿孝时期,共52座;第四期相当于夷厉共时期,共50座;第五期相当于宣幽时期,共33座。报告认为带墓道4座墓葬应是一代井叔,年代均为第三期。
    14.1984年,在大原村东北约500米、张家坡村南约300处发掘了墓葬18座、车马坑和马坑各1座。简报只发表了M315、M301、M304和M309四座墓葬材料,其中M315年代为西周初年,M301和M304的年代为西周晚期。
    15.1984至1985年,在沣西客省庄、马王村和张家坡等六处地点清理墓葬44座、车马坑2座。并在张家坡村东试掘了西周遗址探沟2条,清理西周房屋和灰坑等遗迹。除H3为先周时期外,大多为商末周初至西周中期偏早的遗存。简报将墓葬年代分为五期。第一期13座墓葬,分为甲、乙两组,甲组8座,年代约在武、成至康王时期,乙组5座,年代约在西周早期昭王之时,上限或可至康王;第二期8座墓葬,时代约在西周中期穆、共之际;第三期2座墓葬,其年代或相当于懿、孝之际;第四期4座墓葬,时代可能在夷、厉之际;第五期3座墓葬,时代可能在西周晚期宣、幽之世。但是简报没有说明全部墓葬出土地点,只有2座典型墓例出土地点,第一期甲组墓葬M15位于沣河铁路桥西头,第四期墓葬M40位于张家坡村南。2座西周早期车马坑位于张家坡村东,沣河毛纺厂北门内。
    16.1987年,在张家坡村东南沣河毛纺织厂排污渠沿线发掘了灰坑16个、陶窑1座和墓葬20座。1991年,又在西户公路南侧清理墓葬3座。H14和H15为先周时期,其余均为西周晚期。简报将墓葬分为西周早、晚两期,早期共15座,晚期共8座,早期墓中较晚的年代约当穆王时期。
    17.1992年,在西户铁路马王镇车站西南宅基地清理墓葬22座,在马王粮站东土壕清理西周墓葬4座,张家坡村南取土壕清理西周墓葬9座。其中Y1为西周晚期,其余3座具体年代不详。墓葬分为五期,第一期共3座墓葬,年代约在西周康王、昭王之时;第二期共2座墓葬,年代约在穆、共王之时;第三期共8座墓葬,年代约在于懿、孝王之际;第四期共7座墓葬,年代约在在夷、厉王时期;第五期共3座墓葬,年代约在宣王前后。但简报中未说明全部墓葬的出土地点,只有3座典型墓例出土地点,第四期墓葬M33位于马王粮站东土壕,第三期墓葬M18位于马王村宅基地内,第四期墓葬M41在张家坡村南。
    18.1996和1997年,在马王乳品厂、沣西毛纺厂、大原村北、马王粮站东土壕和张家坡村南发掘了居址和墓葬。报告将灰坑和墓葬分为六期。第一期年代为文王迁丰至武王伐纣之间的先周文化晚期阶段;第二期年代为西周初年武王至成王时期;第三期时代约相当于成王后期至康、昭王时期;第四期时代约相当于穆、恭王时期;第五期时代约相当于西周中期偏晚,值懿、孝、夷王时期;第六期时代约相当于厉、宣、幽王时期。马王乳品厂第二期墓葬2座、灰坑2座,第三期墓葬5座、灰坑2座,第四期墓葬2座、灰坑2座,第五期墓葬2座,第六期墓葬3座、灰坑2座。沣西毛纺厂第三期墓葬1座、第六期墓葬2座(96SC毛M);马王粮站东土壕第二、三期墓葬各1座(96SCCMM),第六期墓葬3座;张家坡村南第五期墓葬1座(96SCCM);大原村北第三、四、五期墓葬各1座(96SCDM),第五期典型地层单位2处。
    19.1998年春,在大原村北低地发掘了3座西周晚期墓葬。
    20.2012年,在新旺村西发掘了2座西周晚期墓葬。
    21.2013年,在大原村东南发掘了2座西周中期墓葬。
    (三)手工业作坊遗存
    1.1955~1957年张家坡村东早期基址中发现了4件陶范和1件铸口余铜。在早期居址中还发现制作骨角器遗存。除发现很多磨石外,主要产品为骨角镞和骨笄,另外还有骨针和骨锥等。出土有这类产品的半成品、废品以及大量作原料用的兽骨和鹿角。早期居址年代当在成康之时或更早。在晚期基址中发现陶窑7座和陶压锤13件。晚期居址为西周晚期,下限可能到西周末年。
    2.1959年和1960年春季在客省庄南地发掘的灰坑H10中出土26块铸铜器陶范。可以辨出器形有簋的合范1块。时代为西周早期。
    3.1982~1984年,在客省庄南、马王村东的十一号基址和十二号基址周围钻探发现西周时期陶窑6座,清理了其中3座,但简报中没有发表陶窑资料。
    4.1987年,在张家坡村东沣河毛纺厂排污渠旁发掘了陶窑1座。这座陶窑可能是烧制陶鬲为主的,其时代属西周晚期。
    5.1990年秋,在新旺村西南发现西周制骨作坊遗址1处,共清理灰坑3座。出土骨料150余斤和笄、针、镞等骨器,以及铜凿、铜镞和煤精璜等。遗址年代为西周晚期。
    6.1992年,在西户铁路马王镇车站西南宅基地发掘陶窑4座。简报中推测Y1的年代为西周晚期,其余3座陶窑年代未提及。
    7.2011年和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冯村北发掘了一处西周晚期制骨作坊遗址。出土大量骨料、坯料、半成品骨器和笄、锥和镞等骨器,以及磨石、铜锥等制骨工具。
    (四)铜器窖藏
    1.1961年10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张家坡村发现1处铜器窖藏,出土铜器53件。窖藏的年代“当以幽王时遭犬戎之祸为宜”。
    2.1967年7月,在新旺村西北200米处发现1处西周晚期窖藏,出土铜盂和铜匜各1件。
    3.1967年,长安县沣西公社马王村附近发现西周晚期铜器窖藏1处,出土6件青铜器。
    4.1973年5月,在新旺村北和马王村西户铁路西各发现铜器窖藏1处。窖藏的年代亦或为幽王灭国之时。新旺村北出土铜器2件,马王村出土铜器25件。
    5.1982年1月,在新旺村南250米处发掘西周晚期窖藏坑1处,出土一大一小铜鼎2件。
    五、丰京遗址聚落布局演变分析
    通过图二可以看出,先周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客省庄、马王村和张家坡村一线的郿邬岭高地上,分布面积约3平方公里左右。遗存主要是小型居址和中小型墓葬,没有发现大型夯土基址和大型墓葬,也没有发现城墙和手工业作坊遗存。而结合丰京遗址水系遗存分布和地形地貌看,先周文化遗存分布在郿邬岭北面滩地以南,曹寨南至大原村西古河道以北,沣河以西,灵沼河以东这一四面环水的区域内。据此,笔者认为这一区域很可能是文王营建的丰京所在。
    首先,在丰镐遗址内,镐京遗址至今还没有发现有先周文化遗存,而只在丰京遗址发现有先周文化遗存,丰京的地望应在沣河以西地区,这与文献记载也相吻合。
    其次,从时间方面看,文王营建丰京时间很短。《诗·大雅·文王有声》载:“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烝哉!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从文王作邑于丰到武王都镐只有前后几年的时间,所以文王营建丰京不会有很大规模。
    最后,从政治关系方面看,周人当时还属于商的方国。丰京是周文王为东进灭商而建,属于军事前沿阵地性质。虽然商王朝对关中地区的控制很弱,但是也不会对周人大肆营建丰京视而不见。
    从图三可以看出,西周早、中期遗存主要分布在客省庄、马王村和张家坡村一线的郿邬岭上,在古河道以南有零星分布,面积约4.5平方公里。西周早期遗存主要是中小型居址和墓葬,另发现有客省庄西南大型夯土基址、张家坡和客省庄南地铸铜遗存和张家坡制骨遗存,只有一处居址位于大原村东南、曹寨南至大原村西河道以南。西周中期主要是中小型居址和墓葬,另发现有客省庄西南大型夯土基址、张家坡西井叔墓,大原村东南、曹寨南至大原村西古河道以南发现两座墓葬。
    从图四可以看出,西周晚期遗存虽然在客省庄、马王村和张家坡村一线的郿邬岭上还有较密集分布,分布面积约8.6平方公里,主要是中小型居址和墓葬,另发现有客省庄西南大型夯土基址、张家坡东和马王西南等3处制陶遗存、张家坡村东和马王村等3处铜器窖藏。但也可以看出遗存分布有向曹寨南至大原村西古河道以南区域扩展的趋势,主要有新旺村周围的居址、墓葬、制骨作坊遗址和铜器窖藏,冯村北制骨作坊遗址、左家堡居址和墓葬。这也与曹寨南至大原村西古河道废弃过程相吻合。
    综上分析,在丰京遗址内西周早、中期各类遗存主要分布在曹寨南至大原村西古河道以北的郿邬岭高地上。至西周晚期,由于人口增加等原因,河道被废弃,丰京遗址也向南扩展。另外,从丰京遗址的水系和先周、西周遗存的分布状况看,丰京可能就未建有城垣。许宏先生曾在《大都无城———论中国古代都城的早期形态》一文中指出,在夏商西周三代王朝都城和方国都城中,城垣的筑建并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后世严格的城郭制度在这一时期尚未最后形成。“大都无城”是广域王权国家时代都邑制度的主流。至于这一现象的原因,许宏先生认为“三代都邑城垣或有或无,尤其是西周时代的三处王朝都邑均未发现城垣,应主要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有关……国势的强盛和以周边诸侯方国为屏障这一局面的形成,使某些王朝都邑和诸侯方国都邑筑城自卫这种被动保守的防御手段成为不必要……此外,都邑及其所凭依的王畿地区尽可能地利用山川之险以为天然屏障,也是三代都邑建置的一个显著特点”。李峰先生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则指出,西周采用的是宏观的地缘政治结构与社会整合体系,“周的王权似乎承载于一张网络,而并非并非集中于某一处;这张网络将几处大小及复杂程度相当的主要城市联结起来,通过这张网络,周王频繁地在各个城市旅行着”。“周朝已经拥有了比较健全的行政体系,涵盖各个主要的王室中心,并通过一套行政常规程序来进行管理”。“这些城邑无疑是周朝行政的枢纽,虽然它们可能同时还具有其他多重社会功能,譬如作为贵族的居住地以及手工业制造中心等”。从丰京遗址西周早期至晚期遗存分布状况来看,遗存仍然集中分布在郿邬岭北滩地以南,曹寨南至大原村西河道以北,沣河以西,灵沼河以东这一四面环水的区域内,更多地利用水系和高地作为天然屏障,而且贵族居住地和作坊区多分布在一起,如张家坡村东一带、大原村南与冯村北区域和新旺村南一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上述两位先生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迄今为止我们在丰京遗址内并没有发现城垣。
    六、结语
    结合丰京遗址水系,对遗址内先周至西周时期各类遗存的分布状况分析后发现,先周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曹寨南至大原村古河道以北、郿邬岭以南、沣河以西、灵沼河以东的区域内。这很可能是文王营建的丰京所在。西周早、中期各类遗存还集中在这一区域内,西周晚期河道被废弃,丰京遗址逐渐往南扩展。
     
    (作者:付仲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此处省略注释,详见原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