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 孙琪 “墓志”是指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碑。墓志分上下两层,上层称为“盖”,下层称为“底”,底部刻有墓志铭,盖上刻有标题。墓志始于秦汉,但这一时期的出土实物并不多见。 2001年秋,在宁夏彭阳县新集乡出土了一块墓志碑(见图)。该墓志为灰砂岩石质,上部为长方形,碑头为圆弧状,下部底座为长方形,由碑座和碑身两部分组成,并有榫卯结构。墓碑底座为长方体,四周为水纹和莲花浮雕。墓志高为36厘米,宽为27.5厘米。 墓志的圆形碑头正中竖阴刻篆书“墓表”二字,墓志正面隶书阳刻志文,横排9行,竖行每行满刻8字,全文共计72字;“秦故领民酋大功门将、袭爵兴晋王,司州西川梁阿广,以建元十六年三月十日丙戌终,以其年七月岁在甲辰廿二日丁酉葬于安定西北小庐川大墓茔内,壬去所居青岩川东南卅里”。在墓志背面隶书阴刻有“碑志及送终之具于凉州作致”共12字。 据“司州西川梁阿广”考证,梁阿广为前秦安定郡西川都尉。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设置安定郡,治高平县(今宁夏固原县),领临泾、安武、彭阳、抚夷、参峦、祖厉、鹑阴、阴密、泾阳、乌氏、爱得、安定12县。在南北朝长达300多年的历史动荡时期中,宁夏一部分地区先后归属于魏、西晋和十六国中的前后赵、前后秦以及赫连夏国的管辖范围。梁阿广墓志的出土说明,在魏晋时期宁夏彭阳县曾一度受前秦所管辖的历史。 从墓志文的书法艺术上看,其文既有浓重的汉代隶书特点,又有魏体的端倪,书体苍劲,结构严谨,有力地佐证了书法从汉代隶书到魏碑的转变。 据墓志文所载,出土墓志的墓葬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建元十六年(380),墓主人梁阿广为袭爵兴晋王司州西川的领民酋长大功门将。前秦建国始自苻洪,为北方氐族主体(350—394),历时44年,被后秦姚苌取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氐族建立的短暂王朝,建元正是前秦鼎盛时期苻坚在位的年号。这是宁夏境内出土的最早的墓志,同时也很可能是国内发现最早的墓志之一。 这方前秦时期的墓志的形制既具有墓碑的形式,也具备墓志的雏形,是从地表碑转埋于地下的墓志的最初形式,似“碑”似“志”。其独特的形制稀世罕见,为研究墓碑向墓志转变提供了实物证据。因此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和书法研究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