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明朝养兵百万为什么不费农民一粒米 明朝的养兵制度是什么样的

http://www.newdu.com 2020-02-20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养兵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公元1368年,朱明王朝初立,赶走了马背上打天下的元朝,留给朱元璋的也是一个烂摊子。引起大明王朝的损失是元末混乱,需要大量的“裱糊匠”式的修补工作。但是,战争刚刚结束,百万人马怎么办呢?不用说卧榻之北的元兵仍然虎视眈眈,东南沿海,岭南地区也可能出现的战争,这些曾经的百战甲士,虽说不能是衣锦还乡,但也得继续坚守岗位。这提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粮食的供给。在旧的生产水平,大量兵力投入对农业发展的劳动力将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百万兵马虽然是建国之利器,但是打起仗来怎么能没有粮食?
    

    于是,在中国历史上屯田经验中汲取了经验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预备士兵系统守护农场保持屯田相结合,也就是卫所制度,实现他“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命题。卫所制度主要就是在各省的都指挥使司设立卫、所这样的小区域,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又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划片管辖,云南都指挥使也是司隶属于中枢右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下辖若干个卫,卫下辖一定数量的千户所和百户所。每每遇到战事,中枢命令可以迅速分化,下达到地方;和平时期,各卫所就可以自主展开耕种活动,给自己赚吃的。
    

    这样行之有效的制度,仓促入关夺得天下的清朝自然是继承下来的,因为大清统治者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因此,全国各地都设立了巡抚与提督(总兵),以有效应对战争与治理状态。如果发生战争,总兵成为成为一名常设的军官职位。由于他的战时指挥官身份,这一资格也非常严格,清朝可能只有80余名注册的总兵。如此重要的位置,当然会有身份标志,是一般的背牌,可以起到派遣,任免军官的作用。到了近代,腰牌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存在于历史的书籍资料中。
    

    然而,湖南一位湘军后代,一个72岁的老人易邵白声称有总兵腰牌。老人告诉说他家的祖先是曾国藩麾下的湘军,因为在咸丰时期帮助王鑫帮打造“老湘营”而有功于清廷,被诰封为一品建威将军,辽东总兵的身份。所以,他的家人可以归结出如此得到一块总兵腰牌。易家的经济状况虽有所回落之后,但还是很可观的,老人祖父,父亲也收藏木雕,古书籍。早年他们家的藏品可以填充的两栋小楼的集合,可以由于与家人发生变化,大部分藏品都销售一空。如今,这只能算是总兵腰牌的荣耀。如果不是有些感情,这可能腰牌也跟不上作价变卖。
    

    这块总兵腰牌是真是假呢?有专家来鉴定过,这块镀银的腰牌有手掌大小,正面刻有一个“令”字,背后有“总兵腰牌”四个字。做工和材料看,确实是符合,相关的篆刻方法也是符合历史记载的,更有价值的是他的镀银材质,专家认为,这一代又一代的家族传承,要想确定原来腰牌的实际主人是非常困难的,毕竟这么多年后,这张腰牌可以成为我们研究清代文物的历史,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因此,专家建议老年人可以将其交给博物馆,可以更好地保存。但是,易家的当家人最尴尬窘迫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这张腰牌,也没有同意这个建议。
    参考资料:《明史·兵志》、《卫所制度在元代的起源》、《明代的军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