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秀为何抛弃长安定都洛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25年,经历了绿林、赤眉等混战的中原大地终于再次迎来一位英主。被网友戏称为位面之子的汉光武帝刘秀在南阳豪族和河北地方豪强武装力量的拥护下,正式在洛阳称帝,年号建武。随后刘秀率领麾下云台二十八将开始了长达数年统一全国的战争,最终建立了又一个大汉盛世。 但是有一个问题,在刘秀拿下了关中地区,收复了西汉旧都长安后,明明刘秀打着延续汉王朝正统的旗号,那么为何他没有“还于旧都”,定都长安,反而选择在洛阳建立都城呢? 接下来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解释刘秀抛弃旧都长安,定都洛阳的原因。 (汉光武帝刘秀形象) 一、关中残破,经济破坏严重 在西汉时期,关中地区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不但农业发达,而且商贾、豪门都集中在这里。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关中都足以承担得起作为都城的物质消耗。 但是到了东汉初年,此时的关中地区因为连年战乱,经济遭到了巨大的破坏。西汉末年,农民战争频繁,作为汉帝国政治中心的长安地区,是农民起义军的重点打击对象。 赤眉军,绿林军和王莽的新朝军队在关中地区反复拉锯,争夺长安。这就导致了关中地区的人口大量流失,农业发展严重退步。 在刘秀的军队和赤眉军争夺长安时,必须要依靠刘秀后方的大本营南阳地区不断为前线提供军粮等物资,才可以做到保证前线大军的口粮。而没有大本营,只知道抢抢抢的赤眉军的状况则更加惨烈,数十万人的军队在人口凋敝的关中根本就筹措不到粮草,最终居然出现了人相食的情形,无奈之下,才投降刘秀。 (赤眉军形象,他们在长安无恶不作) 关中地区在西汉时期生活着多达四百多万的百姓,怎么几十年后连十几万军队都供养不起呢?因为战乱的原因,关中地区当时的人口别说百万,连五十万都没有了,拿什么养活赤眉军的队伍呢? 《汉书·地理志》记载了当时西汉京兆郡和河上郡的人口加起来已经有一百五十万了。 “元始二年,(京兆郡)户十九万五千七百二,口六十八万二千四百六十八,”“(河上郡)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 但是到了西汉末年,整个关中地区的人口加起来就已经不到五十万了,《后汉书-郡国志》记载“京兆尹户五万三千,口二十八万五千四”,加之大量荒地无人耕种,关中地区经济产出极少。 (绿林军和赤眉军起义形势图,由此可见他们的打击中心在关中地区) 但是洛阳地区因为远离长安,遭到的战争破坏较小。东汉初年洛阳周边人口有几百万,同时洛阳地处华北大平原,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经济基础较好。这就使得洛阳相比于被战乱破坏的长安更加的具有吸引力。 定都洛阳,可以利用支持刘秀的南阳和河北地区的产粮区的粮草支持国都的经济建设和军队的统一战争的物资需要。在这一点上,长安乃至整个关中地区都比不了洛阳。国都不仅要供养皇室还有朝廷的官员及其亲属,同时还要维持一支数目庞大的军队的军费开支,因此,必须要有足够的人口来承担这些赋税。很显然在经济上关中落败了。 (根据运河分布显示,关东地区的经济局面要远远好于关中) 二、刘秀在关中并没有执政基础 在刘秀麾下大将军冯异平定关中之前,刘秀的势力以及其影响力从来没有达到过关中地区。无论是新莽势力还是赤眉军都是和刘秀敌对的。盘踞关中地区赤眉军主力是因为西汉末年土地兼并失去土地的流民,作为农民阶级,他们很显然不愿意接纳作为南阳河北豪强势力代表的刘秀。 刘秀自幼在南阳长大,其兄弟二人在绿林军起义之时就得到了南阳地区豪族大户的支持。更始帝时期,刘秀巡视河北,经过了一系列的政治利益的交换后,河北的势力也决定了要扶持刘秀作为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可以说刘秀的政治基础在关东地区和河北地区,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关中。 而洛阳位于天下之中,刚好是连接河北与南阳的交通枢纽。 (新莽末年全国割据势力分布) 定都在此,可以快速的得到两地豪强的力量,进而四处征战,统一全国。同时对于河北南阳豪强势力而言,定都洛阳也是对他们的政治安抚,使其可以死心塌地的为刘秀服务。假如刘秀强行定都关中,首先在关中并没有支持自己的势力,同时也会失去自己苦心经营的河北、南阳豪强的忠心。 三、关中的地缘环境十分危险 关中地区在西汉初年是“四塞之地”地理位置十分安全。《汉书》第四十卷记载张良主张刘邦定都关中时说:“夫关中左崤函,又陇蜀,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但是当时刘邦最大的敌人项羽是在东方,整个汉中都是刘邦的大本营。 而在东汉立国初年,刘秀本人的大本营是在关中以东,反而是关中地区的地缘环境对刘秀来说是十分险恶。如下图所示,如果刘秀定都长安,将面临四处为敌的窘境。 (刘秀建都洛阳称帝之时的全国形势) 在关中北部,是占据了原来并州地区拥有强大骑兵力量同时和匈奴人互相勾结的卢芳势力,(都九原县。掠有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五郡”)此人时时刻刻伺机南下,占据关中。 在西部漫长的河西走廊是割据此地的窦氏家族,西窦氏,“河西完富,地接陳、蜀”,仅张掖属国就有“精兵万骑”,割据河西五郡的窦融并没有表示臣服于刘秀。同时陇南地区的隗嚣(wěi áo)也是时时刻刻觊觎关中,其割据的拢西高地居高临下对于关中有着极大的地理优势。 建武七年,隗嚣就曾由这两个地区攻入过关中。 秋,嚣将步骑三万侵安定,至阴盘,冯异率诸将拒之。又令别将下院,攻祭遵于讲,兵并无利,乃引还。--《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 (吴汉等人阻击隗嚣的两个关隘) 还有尽占益州之地的公孙述,可以随时的对关中发动军事进攻。正如其麾下李熊所谋划:他们可以,“北据汉中,杜褒、斜之险;东守巴郡,拒扞关之口;……见利则出兵而略地,无利则坚守而力农。东下汉水以窥秦地,南顺江流以震荆、杨(扬)”由此可见,此时的关中地区已经是四战之地,如果定都于此,就十分容易受到来自三个方向四股割据势力的打击。 (关中西部的敌我态势) 但是如果是定都洛阳,其西有函谷关可以阻挡来自西部的威胁,同时连接河北和南阳的两股支持刘秀的地主武装势力,使得其无后顾之忧,只需要专心对付东部的割据势力即可。 等东部都收拾妥贴了,再西出函谷关扫荡其他势力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了。 四、总结 刘秀虽然是汉室宗亲,但实际上是白手起家,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天赋的位面之子的运气)最终取得了胜利。 刘秀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军事上都有其过人之处,在放弃西汉旧都长安而定都洛阳,需要有极大的政治勇气。作为西汉王朝法统上继承者的刘秀,没有执着于长安的法统优势,而是结合当时的实际历史情况,做出了定都洛阳的抉择。这无愧于他的英雄和英明帝王的称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