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人吴楚材是绍兴人,主要生活在康熙年间。他勤奋好学,但一直科举不第,无奈之下只能去私塾教书授课。在教书过程中,吴楚材发现要想写好文章,必须要学习借鉴古人的作品,从内容上,从写作手法上向古人看齐。即便写不出能够流传后世的名篇,也能保证文字内容有理有据,通俗易懂。于是他开始计划编纂一部古代散文作品集,并找到同乡好友吴调侯跟他一同完成这项工作。 吴楚材和吴调侯在历代文学作品中选取了200余篇作品,编纂成书《古文观止》。这部书一面世就引起了极大轰动,很多私塾都把这部书当作课本使用。据说,当时只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此书的刻版刊行工作,成书发往大江南北。甚至有人把这部《古文观止》和南北朝时期的《昭明文选》相提并论,两部著作都能让读书人快速吸收古人在文学创作中的精华。 《古文观止》也不是没有任何缺点,从现代的编辑学观点看,书中入选的内容偏重于政论,缺少清新洒脱的小品文。并且书中入选作者存在断代,金元时期的作者就没有文章入选。当然了,评论古人编纂思路也不能完全按照现代人的眼光,直到今天这部《古文观止》还被反复出版,成为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必读书目,甚至也有教育领域的专家将这部书推荐给学生使用。 吴楚材编纂完《古文观止》之后并不满足,他在私塾授课中发现给学生讲解古代历史很吃力,一方面史书都是大部头著作,即便是老师也没有能力看遍天下正史,另一方面史书中的记载也会因作者不同、编写年代不同而产生内容上的差异。有的时候,同一个历史事件竟然会有三四种说法,这很不利于教学。有了编纂《古文观止》的经验之后,吴楚材打算编纂一套古代史纲要。 纲要就是简明读本的意思,看不完、买不起大部头的著作,可以看一下精编缩写版,这就是吴楚材的编纂思路。吴楚材根据自己的授课心得明确了两点,首先要简略,言简意赅说明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其次要通俗,尽量用偏重于白话的形式书写,不让读者在阅读理解上产生异议。当然了这么大的编纂工作吴楚材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他这次找来了两位好友和他共同完成。这两位好友是兄弟二人,分别叫周之炯、周之灿。 整部书的编纂工作进行了六七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他们三人克服重重困难,编纂完成了史学著作《纲鉴易知录》。这部书的名字起得很有意思,“纲鉴”是以历史真相为提纲的意思,“易知录”是通俗读本的意思。《纲鉴易知录》共分107卷,内容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到明朝亡国结束,全书将近200万字。 《纲鉴易知录》编纂完成之后,由于编者的名气很大,许多商人觉得有利可图,就开始刊印这部著作,但由于书中内容多为历史事件,导致销路一般。古代的读书人,主要目标是考取功名走入仕途,没有多少人能专心搞做学问。此后数年,这部《纲鉴易知录》逐渐蒙尘,了解这部史学著作的人越来越少了。 从内容上看,《纲鉴易知录》有很多可取之处,条理清楚,内容流畅,是了解古代历史的首选书籍。吴楚材没有想到,他一生中编纂了两部作品,一部让他天下闻名,只用一年时间;另一部费尽心力耗时数年到最后却无人问津。面对这样的结果,吴楚材也没有办法。还好到了现代有很多出版社认识到了这部书的价值,还在继续出版,给喜欢古代历史的读者们提供了一个简明扼要的史书版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