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观点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40年

http://www.newdu.com 2020-03-25 《世界历史》2018年第4期 侯建新 参加讨论
    世界中世纪史在我国曾经是边缘化的研究领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也随着学术上破除了“黑暗中世纪”的误区,经过40年发展,世界中世纪史已经成为我国史学界进步最为明显、成果最为丰厚的学术领域之一。由于它特殊的历史时段,一度还成为我国比较史学特别是中外比较史学的重要策源地,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的复兴期,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的起步期。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世界中世纪史研究逐渐活跃起来,对以前因遇到禁区而中断的理论和历史思考跃跃欲试,重新探讨和反思,打破教条主义的“以论代史”旧框架,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问题的讨论就是典型事例。在70年代末的探讨中,尽管参与者的思维和语言仍然带有旧痕迹,但讨论的气氛是开放和宽容的,因此获得一定成果并有长远的理论和学术价值。林志纯等人撰文认为,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意指原始社会,而且是一切民族的文明初期都曾经历过的。不过,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一种东方特有的社会形态,不能将它普遍化。①还有学者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是前资本主义社会形式之一。②他们的观点涉及社会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为以后的进一步探讨埋下伏笔。
    关于欧洲传统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中世纪史的热点问题。对该问题的探讨基本上是与改革开放同生的,为探寻近代西方为何率先崛起的热潮所激发。与该主题相关,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成为关注的主要时段,人们在研究中倾注了自己的反思,也呼应了国际史学界70年代以来关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大讨论。一些学者重视传统社会中农牧业经济结构差异与资本主义产生的关系,一些学者重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一些学者重视商品生产的作用,③还有学者重视农民个体力量增长或私人财产权利体系发展④。与“过渡”问题讨论联系在一起,是比较史学的兴起。国内中世纪史学者在政治制度比较、中西封建社会比较、中英农村经济比较等方面发表了引人注目的成果⑤。
    一些专题性研究成果堪称精品,例如马克垚的《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写于80年代中叶,至今仍有较深的学术影响。又如都铎王朝议会制度研究、英国中世纪城市研究、英国中世纪农村行政和法庭研究、西欧政教关系和教会史研究、拜占庭研究以及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研究等,也达到了一定深度。⑥与此同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等老话题在八九十年代也得以延续。⑦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中世纪史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传统领域得到深化研究,一些薄弱或空白领域得到加强和填补。研究风格也逐渐发生了明显变化,如果说以前多有宏大叙事的色彩,那么现在则倾向于中观、微观研究和更加实证性的专题研究。改革开放初期以思想解放为标识,这一时期则以研究方法、研究理论和理念的更新开拓为特点。我国世界中世纪史呈现出全面发展的势头。
    首先,研究领域拓宽,研究时段延伸。人们寻求历史研究的新领域新视角,寻求改善历史学功能,使历史学研究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因此一些新兴学科和新的研究方法走进我国史学界,经济社会史学科为其中一例。2001年,天津师大历史学系和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联合举办“经济社会史全国学术研讨会”,首次探讨经济社会史学科的概念、方法和范畴,充分肯定了该学科的积极意义,引起全国性的反响。⑧实际上,当时不论世界史还是中国史的研究者,越来越不满足于传统的研究课题,倡导开拓新领域,尝试新方法,已经成为史学界的普遍呼声。⑨令人感兴趣的是,2000年以后问世的一批批研究成果,颇具有新世纪的风采。例如农民日常生活和消费水平研究;社会转型时期下层民众的贫困问题研究;城镇化历程以及贸易手段的变革;中世纪女性观念、婚姻家庭;中世纪宗教生活和信仰研究;疾病和医疗社会史以及特许权研究;等等。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剖析社会生活各个侧面,一些研究领域完全是开拓性的,一扫传统话题的老面孔,大大深化了人们关于中世纪经济与社会的认知。不仅研究领域空前拓宽,中世纪的研究时段也得到合理延伸。也就是说,欧洲中世纪早期历史的研究亦逐渐融入国际学术发展的大潮之中,例如欧洲中世纪早期文明与罗马文明的关系研究、欧洲民族起源和民族大迁徙研究、对中世纪早期历史叙事文献的翻译和整理、对宗教文化转型的思考等等,⑩此其荦荦大者。随着研究领域拓宽,中世纪史学者近年来在日常生活史、乡村史、城市史、家庭史、妇女史、医疗史、教育史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其次,以往一些薄弱领域研究取得进展。由于语言的障碍,英语地区以外的研究多是薄弱领域,21世纪以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例如法国中世纪史和德意志中世纪史研究领域都有相关成果问世;东欧俄罗斯地区研究亦有进展,关于俄罗斯文化、东欧俄国农奴制、农村公社、蒙古统治对俄罗斯历史的影响等问题的探讨都有一些新成果。(11)阿拉伯及伊斯兰问题研究,取得了明显的发展,关于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国家的建立、阿拉伯人的扩张、《古兰经》中的圣战思想、阿拉伯封建土地关系、阿拉伯帝国非穆斯林臣民的社会地位均有一系列成果,其中,《阿拉伯封建形态研究》可视为该领域的扛鼎之作。还有学者研究了中东中世纪城市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相关问题。(12)拜占庭学研究、拜占庭与中国交通的研究等继续得到加强。东亚朝鲜史、日本史是学者们密切关注的研究领域,近年关于日本律令时代身份等级的研究、日本近代社会转型的研究、天皇王位继承以及武家政治之前伦理价值观等研究均有新意,进一步推动了东亚中世纪史的研究。
    同样重要的是,一些传统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化。社会转型和历史比较得到持续的关注,不过更加注重社会转型内在因素的分析,传统观念的作用,同时更加专题化,如从某一个特定的方面讨论社会转型问题。(13)法律政治史,包括封建王权和财政史研究,在不同意见的讨论中进一步得到深化,并且出现研究重心下沉的现象,如出现村庄共同体和郡共同体研究,(14)农业史、农业劳动转移的历史亦然。(15)关于文艺复兴研究取得新进展,包括积数年之功写成的《欧洲文艺复兴史》12卷,反映了这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16)继20世纪亚细亚生产方式讨论,延伸至西欧“封建主义”是否有普遍意义的探讨,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进入21世纪后讨论更为集中。众多学者将目光转向更广阔的领域,分别从语义学、学术史以及实证史学等方面论述了各自的观点。(17)该问题尚未达到广泛的共识,不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历史学研究发展的深入程度。全球史研究涌现和全球史研究机构成立,是对国际史学热点的呼应,也表达了论者的取向。(18)此外,还有大量译著问世,直接开阔了研究视野,其中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张绪山等译布洛赫的《封建社会》和徐家玲等译汤普逊的《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其他尚有《西欧中世纪史》《中世纪文明》《新编剑桥欧洲经济史》《英国庄园生活》《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中世纪的衰落》《大分流》等。
    中世纪研究需要改善和继续努力的几个方面:
    其一,需要更加重视原始卷宗等一手资料的使用和积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专业数据库、网上资料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变了早期资料严重匮乏的局面。近年来,我国不少高校和研究机构收集和整理外国中世纪档案资料,出现中世纪史学者使用原始卷宗写作的可喜现象。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使用原始档案著述无疑是一个既定的目标,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这是拿出一流研究成果的基本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仍处于奠基时期。
    其二,尽快补足世界中世纪史研究的短板和空缺。我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与时代的要求和与大国地位仍然是极不相称的。教学研究人员的体量过小,非英语地区的研究人员尤其短缺;相当一部分国家和地区近代以前的历史研究成果付之阙如,仅举相邻的两个大国——日本和印度为例,我国从事这两个重要国家中世纪史的研究人员寥寥无几。没有雄厚的中世纪研究,就很难有成功的现当代研究,而实际现状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历史没有专业研究人员,或者只有现代研究而没有中世纪研究做基础。世界史学科布局不平衡、中世纪史研究短缺的现象相当严重。
    其三,研究中存在碎片化现象,原创力度不足。当下的研究成果可能比原来更规范、更专业,但另一方面,不少作品缺乏问题意识,往往就事论事,缺乏探索的热情、宽阔的视野和具有指向性的内在逻辑关系。所谓原创性一定是有系统的,一定独立地提出具有广泛影响的原创性概念和范畴,可当下很少有人做,也很少看到试图这样做的努力,这大概是最致命的短板。
    (作者简介:侯建新,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