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 方伟荣 这件清末民初时期的浅绛彩多用文房, 造型上为梯形,长10.4、高7.9、宽底部7.6、顶4.5厘米。顶部设有两个圆孔,是用来插毛笔的,学名笔插。它的边上有蕉叶状的镂空孔,可以将水注入其中,称水注。两个侧面有一对对称的边端呈锯齿状,是笔架。平着摆放形如方盘,是笔舔。底部有“谢永顺造”模压阳文印。 器物的侧面和正面是一幅连贯的山水人物画,描绘一老翁晨游归来路上的所见所闻。画面是这样展开的,从左侧至右侧,山坡上阔叶和针叶树木交相辉映,山谷中云雾迷蒙,越过山谷是高耸的远山,矾红晕染出晨曦照射的山峰,青翠的山峦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老翁拄杖驻足江边,他的脚下绿草如茵,身后绿树成林,眼前江水碧波荡漾,对岸群山绵延云雾飘渺。大自然奉献的美景,他一一尽收眼底。稍作停留后,他继续漫步前行来到村口,这里是画面的最后部分,呈现的又是另一番迷人的景色。在参天绿树的掩映下,村舍白墙黑瓦三三两两散落其间。江边供人们歇脚的茅亭,有人伫立其中,边歇息,边欣赏四周胜景。江面上舟楫争流,云蒸霞蔚。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在云雾的飘荡中时隐时现。山谷中白水激涧,流水潺潺。此境此景真可谓是“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的人间仙境啊!所以,画家谢永顺在画面的右上角用点睛之笔题跋“山川秀色” 。 此文房造型上别具一格,设计者考虑周到,把几种不同用途的文具集于一身,以减少书写时文具多,摆放时占用空间多的铺摊之状。而且,外出写字作文等又方便携带。 文房的纹饰中文人气息浓郁。顶部和底部有金文“白作宝鼎”四字铭文,“鼎”是宝物和权力的象征。“白”通“伯”, 指代兄弟排行中的老大,是古人取字时常用的。“白作宝鼎”即老大家作的宝物。顶部芭蕉的大叶象征着“大业”,它的果实长在同一根圆茎上,象征着“同心”。两个圆孔象征孔圣人,因为他排行为“仲”即老二。把芭蕉和圆孔连在一起,不就是儒家大业了吗。画面是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也是古代文人追求的出可入世退能避世的理想之处。把这些要素叠加起来,也就不难看出这家主人的心志了。 (责任编辑:admin) |